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和卵巢囊性腺纤维瘤(OCAF)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OAF和6例OCAF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超声所见、盆腔检查、术后病理及手术方式。结果发病年龄最小17岁,最大57岁。7例均为浆液性来源。双侧发病1例,单侧发病6例。妇科检查均可触及单侧或双侧囊性包块。超声检查于卵巢旁或卵巢内见到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3例囊壁有乳头(其中2例囊壁或乳头内血流信号丰富),1例囊壁上血流信号丰富,3例囊壁既无乳头样突起,也无血流信号。病理结果:良性4例,交界性3例。手术方式为剥除、切除及其他辅助治疗等。结论生育年龄妇女是此病的高发人群。该病在单侧卵巢居多,双侧较少,来源以浆液性为主,性质多为良性,其次为交界性,恶性少见。超声检查可在肿瘤的性质及分化程度上给予提示。  相似文献   

2.
骨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骨肿瘤,又称为骨的成纤维细胞性纤维瘤、硬纤维瘤、胶原纤维瘤。好发于长管状骨(肱骨、股骨、胫骨)(56%)、下颌骨(26%)、骨盆(14%),在颅骨、肋骨、额骨等也偶见报道[1]。国外文献报道[2]涉及到运动系统的大约有150例。常常具有局部侵袭性,易复发。现结合文献,将我们在外检中遇到的2例SDF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勇  李沛雨  陈凛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5):518-519,522
目的研究腹部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经手术治疗的88例腹部纤维瘤病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根治度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88例患者术后35例复发,复发率39.8%。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腹部纤维瘤病复发的因素包括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根治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是影响纤维瘤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纤维瘤病复发与性别、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部位、手术根治度,特别是肿瘤直径有关。临床上应根据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复发风险,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SFT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58例SFT中47例行CT扫描,23例行MRI扫描,12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58例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19.4 cm,其中病灶位于颅内14例,颅外3例,肺内9例,胸腔10例,腹盆部14例,椎管内3例,膈肌、胸壁、胫骨、肱骨及大腿各1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28例,不规则或分叶状30例。肿块边界清楚46例,边界不清12例。CT上病灶多呈等或稍低密度。T1WI上病灶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低混杂信号,DWI呈等或等低混杂信号。CT或MRI增强扫描17例呈均匀明显或轻度强化,41例呈不均匀明显或中度强化,其中29例呈“地图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32例持续强化。29例见迂曲血管或流空信号。结论:若CT和MRI发现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不均的孤立性肿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或“地图样”持续性强化,且多发迂曲血管或流空信号时,应考虑SFT可能。  相似文献   

5.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提高鉴别诊断。方法  8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均行X线检查 ,其中 4例行CT检查 ,8例均手术及病理证实 ,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长骨干骺端 ,呈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区 ,其内密度均匀 ,与患骨长轴一致 ,内有骨嵴 ,周围有硬化骨 ,CT值为 2 6HU左右。病理组织学为分叶状 ,灰白色 ,略透明似软骨 ,小叶中心黏液丰富 ,有星形细胞 ,周边区为增生带 ,有多核巨细胞、软骨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结论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方面均有特征性 ,但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21例肿瘤均单发,11例位于右侧,10例位于左侧卵巢;肿瘤体积大小不等,最大径平均值为(12.58 ±4.71)cm;肿瘤边界均较清晰,呈椭圆形(12例)或分叶状(9例).14例行MRI,T1WI呈等信号(3例)、低信号(8例)或混杂信号(3例),T2WI呈低信号(2例)或高低混杂信号(12例);CT示1例密度较均匀,6例不均匀.继发的囊变、出血、黏液变性、钙化或骨化是导致信号或密度多样的主要原因.15例行CT或MRI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均为渐进性.21例仅2例术前确诊.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和CT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病理变化,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盆腔SFT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分析MRI表现。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与盆壁肌肉信号相比,T_1WI以等信号为主,T_2WI多呈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n=4)或不均匀强化(n=5)。结论盆腔SFT临床多无特殊症状,MRI主要表现为单发肿块,边界清楚,由于成份多样、合并囊变及粘液样变致T_2WI信号混杂,增强病灶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多种方式强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mis,D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0年经病理证实的15例发生在软组织的DF1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24.77±17.75)岁;发生于腹腔及腹膜后2例,腹壁2例,腹壁外11例.结果 X线平片多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少数可出现骨骼受压或侵犯.CT及MRI可清楚显示灶体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少数病例可出现"爪"状侵犯、"碟"形皮质缺损或骨骼受累呈"叶"状改变等较有特征性的征象,增强扫描Cr及MRI均表现为进行性延迟强化的特征.结论 软组织DF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青少年好发.发生部位多见于腹壁外,其次为腹壁,较少发生于腹腔内.CT及MRI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清晰显示病灶形态及侵犯范围,有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X线平片对于诊断软组织DF作用不大,但对于观察受侵犯的相邻骨骼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资料,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中,原发于腹部外者8例(胸壁、颈部、四肢各2例,背部、臀部各1例),骨组织者3例,腹壁者3例;肿块均为单发,4例类圆形,2例梭形,4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肿块大小不一,直径约为3~21 cm;边界清楚5例,边界不清9例;CT平扫密度较均匀,MRI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但低于周围脂肪,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能清楚显示肿瘤边界;增强扫描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病灶均无包膜或无完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为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罕见。结论 MRI在显示DF的形态、边界、信号及强化方式等方面较CT有优势,并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5例患者仅进行了CT检查,19例患者仅进行了MR检查,6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3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3例位于中枢神经系统,7例位于头颈部、6例位于腹盆腔、1例位于...  相似文献   

14.
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组织病理特征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MRI评估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AF)组织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 分析20例AF的MRI和组织病理学表现;比较AF瘤内不同MRI信号区的T1聊、T2WI信号及强化程度,观察瘤内不同MRI信号区的HE染色与Masson三色染色表现.对所获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AF起源于骨骼肌(19/20),边缘分叶(20/20),呈浸润性生长(20/20);(2)三维动态对比增强血管造影(3D-DCEMRA)显示瘤体边缘少量爪状新生动脉(7/7)和轻度肿瘤染色(7/7);(3)根据MRI表现,20例AF分为Ⅰ区、Ⅱ区2种结构.Ⅰ区,在T1WI、T2WI上为极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Ⅱ区,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4)Ⅰ区的T1WI、T2WI信号及强化程度分别为(0.10±0.02)、(0.24±0.03)和(5.22±0.42)%,Ⅱ区依次分别为(0.79±0.04)、(3.05±0.08)和(151.5±8.61)%,两者的T1WI信号(t=67.37)、T2WI信号(t=196.56)及强化程度之间(t=76.6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AF由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束组成.Masson三色染色上,Ⅰ区呈蓝色,为成熟的胶原纤维束;Ⅱ区不染色,主要成分为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结论 AF的Ⅰ区、Ⅱ区结构在MRI上有明显特征,MRI能准确反映AF的组织病理与生物学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的CT和MR特点。方法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SFT的CT和MR表现。结果 7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2例(眼眶)行MR检查,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为恶性,位于右侧胸膜腔,其余均为良性。CT平扫实性成分以等密度为主,1例肿块边缘有低密度区;增强动脉期病灶强化差异较大,部分病灶轻度强化,部分病灶明显强化。部分瘤内及周边可见多发迂曲匍行的血管影;1例行延迟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MR图像上,T_1WI呈等-低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病理结果:肿块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免疫组化:cd34、cd99及b21-2阳性。结论 SFT是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富血供肿块,较大病灶伴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且明显不均匀强化。熟悉其影像特征可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s,MSFT)的影像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MSF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SF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结果 5例MSFT中,发生于胸腔内2例,左侧颞部皮下软组织、左肾旁及胃窦处各1例.4例MSFT体积巨大,形态不规则,1例体积较小,呈椭圆形;2例边界清楚,有包膜,3例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1例行MRI扫描,信号均匀,呈等T1稍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4例行CT检查,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有肺部转移,1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病理:5例HE染色均见一定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34、Vimentin和ki-6均为阳性.结论 MSFT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误诊率高,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是确诊MSFT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9例进行CT检查(增强7例),9例行MRI检查(增强8例),2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例中共检出25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8个,腹壁型4个,腹内型2个,骶骨1个;17个病灶形态不规则,8个呈椭圆形。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与肌肉信号相比,MR T1WI上呈等信号7个,稍低信号6个;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9个,2个呈混杂信号,1个呈低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增强扫描10例均呈中等以上强化。结论 DF的CT和MRI特征较明显,对多数病变术前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CT、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其MRI及CT影像特征的病理基础.结果 本组5例CT均表现为胸部单发实性肿块,边界较清晰,无毛刺,3例无分叶,2例有浅分叶;3例位于胸膜腔,2例位于肺内;肿瘤直径4.0~9.1 cm;5例均密度均匀,无钙化、囊变及液化坏死;5例均无胸膜腔积液,3例无胸膜粘连,2例有胸膜及膈肌粘连;3例中度均匀强化,2例轻度强化.MR表现为等T1、稍长T2及STIR稍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边界较清楚.结论 CT、MRI可清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MRI对病变组织特性显示较CT有优势,具有一定特征性,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印泡膜一纤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泡膜一纤维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卵泡膜一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行cT检查22例,MRI检查9例,均查者5例。其中1例患者双侧发生,27个肿瘤均呈阋形或分叶状,其中实性肿块18例.囊实性肿块9例。肿块边界均较清楚。其中13例伴有少量盐腔积液,2例伴子宫内膜增生。盆腔均未见肿大淋巴结。CT平扫显示实性肿瘤和囊实性肿瘤的实性部分的密度较子宫肌层相仿,增强后轻度强化或无强化:MRI显示病灶T1WI均呈等低信号,1例病灶T2WI呈稍高信号,8例T2WI呈低信号。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短梭形,细胞质内含有大量脂肪小滴,细胞核未见明显核分裂。细胞呈漩涡状、束状排列,周丽被大量纤维组织分隔。结论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该病的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腺纤维瘤的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腺纤维瘤患者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对病变内部结构、信号特征及增强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明确其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特征。结果本组13例病灶为单侧发病,1例为双侧发病。病灶最大径为3.4-14.8cm,平均约8.15cm;8例呈囊性(多囊者6例,单囊者2例),5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8例囊性病变于MRI-T2WI囊壁及分隔呈低信号;囊实性病灶实性成份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其中并见多发小囊样高信号灶,其中2例形成较典型的“黑色海绵征”。MR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成份及囊壁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效应。结论卵巢囊性腺纤维瘤多为单侧发病,主要呈多囊性表现;肿瘤中实性成份及囊壁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黑色海绵征”是其较典型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