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近年来肝脓肿的病因、病原菌及治疗方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6年33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脓肿多见于老年人,右肝多见(24/33).保守治疗22例,B超定位穿刺引流21例,1例14个月后死于肝癌并肺转移,手术引流11例.隐源性肝脓肿22例,其中合并糖尿病7例,胆道疾患为致病因素11例.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以老年患者为多,糖尿病已成为肝脓肿患者的一个独立的易患因素,胆道疾患为主要的致病因素,致病菌亦有变异;肝脓肿久治不愈应怀疑肝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5年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6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患者例治愈,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一项可行的临床诊疗技术,合并有肝胆道疾患的患者,应视其感染程度、全身状况决定是否同时处理原发病。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感染途径、病原学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院自1988年1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80例,取得了病死率为0的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8~81岁。本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9/80),寒战(29/80)、肝区疼痛(53/80)、肝区叩痛(61/80)。从发病至确诊1~90天(平均18.5天)。发病后最高体温为38~42℃。入院时白细胞总数超过10.0×109/L者52例(最高30.0×109/L),中性粒细胞超过0.85者38例(最高0.96),血红蛋白低…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肝脓肿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43例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 8例行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术,1例行左肝叶切除.30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加抗生素治疗,4例非手术治疗.41例治愈,2例因肝功能衰竭,败血症等并发症死亡.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以B超为首选,治疗以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加抗生素治疗为主,对穿刺置管引流失败或腹腔内有其他手术指征的患者应使用切开引流术.同时,及时控制原发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40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 ,分析了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 ,并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一般起病多较急骤 ,发热、寒战、肝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以超声波和X线断层摄影为主要手段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 :应增强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警惕性 ,早期确诊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6年元月~2001年元月 ,我们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57例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本组男34例 ,女23例 ,年龄12~68岁 ,平均年龄36 5岁。脓肿位于右肝39例 ,单发脓肿32例 ,多发脓肿7例。脓肿位于左肝18例 ,单发脓肿16例 ,多发脓肿2例。脓肿最大直径16cm ,最小3cm。全组病例临床表现 :发烧54例 ,肝区痛57例 ,肝大52例 ,白细胞升高48例 ,黄疸16例 ,贫血29例。1 2方法 :15例经内科组治疗 ,10例全愈 ,5例中转手术治疗 ,17例在B超定位下用PTCD套管针经皮置管肝脓肿引流 ,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0年9月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糖尿病合并肝脓肿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6例穿刺引流,1例手术切开引流;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病情较重,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误诊,早期应用胰岛素、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个体化处理脓腔,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由于发热时大量抗生素的投入,肝脓肿的典型症征发生变化,在早期易误诊,在脓肿破溃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时更易误诊,在临床上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结合辅助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多数脓肿可经皮穿刺引流获得治愈,对于脓腔直径小于3cm 的多发性脓肿,单发脓肿小于5cm 症状轻的患者,慎重开腹,引流术后加用灭滴灵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13年我院诊治的37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以高热、右上腹痛、肝区叩击痛为主要临床表现。B超及CT是首选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绝大部分病例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细菌来源最常见为隐源性(51.4%),其次为胆源性(32.4%)。细菌学检查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经保守治疗,以及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和(或)置管引流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结论细菌性肝脓肿以隐源性及胆源性感染多见,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92-1196
目的 比较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出院后口服抗生素治疗和继续注射抗生素的患者30、60和90d的再入院率。方法 共99例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联合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的PLA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并根据出院后接受口服还是注射抗生素治疗将患者进行分为口服(PO)组48名,注射(IV)组51名,比较两组30、60和90d的再入院率。结果 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IV组出院后注射的主要抗生素为厄他培南或头孢曲松+甲硝唑。PO组患者出院后主要接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治疗。PO组30d内再入院率更高(PO 39.6% vs IV 17.6%,P=0.03),而与脓肿或抗生素有关的并发症是再入院率高的主要原因。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口服抗生素是30d(优势比OR 3.1)、60d(OR 3.9)和90d(OR 3.1)再入院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和疗程。方法 回顾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制定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统计不同治疗结局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结果 共89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2.0±15.6)岁,男性占61.8%,最常见合并症为糖尿病,占53.9%。59例(66.3%)脓液或血培养阳性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51例(57.3%)。经验和目标抗感染治疗中,分别有45例(50.6%)和17例(28.8%)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痊愈抗感染疗程(17.0±7.6) d,临床实际抗感染疗程(21.1±7.3) d。结论 糖尿病为细菌性肝脓肿的高危因素,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探索适宜抗感染疗程,减少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3.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比手术和一般穿刺引流更有效的治疗肝脓肿的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21例肝脓肿进行穿刺置管引流,单腔19例,多腔2例:脓肿位于肝右叶13例,位于肝左叶8例。结果2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未发现出血、胆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8~13天后拔除引流管,穿刺置管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2天: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经济、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可缩短住院时间,使病人在短期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盆腔脓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8月腹腔镜治疗的72例盆腔脓肿患者行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积脓引流或切除、病灶清除、盆腔冲洗等,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72例盆腔脓肿术后症状、体征迅速消失,均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结合使用抗生素是当前治疗盆腔脓肿的高效、安全、治愈较彻底的方法,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pancreatitis (CP) and subsequent 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 is not well understood.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the risk of PLA in patients with CP using inpatient claims data from the Taiwa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 for the period 2000–2010. We identified 17,81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CP group) and 71,240 patients without CP (non-CP group). Both cohorts were followed until a diagnosis of PLA, until they were censored from the study because of loss to follow-up, death, or termination of insurance, or until the study cut-off date of 31 December 2011.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ment of PLA, and the effects of comorbidities,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LA in the CP group was 12.9 times that in the non-CP group (38.3 vs. 2.89 events per 1000 person-year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5–15.8).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sex, and the comorbidities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irrhosis, heart failu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ancer, alcoholism, other diseases of the pancreas, cholecystitis, and cholelithiasis and other disorders of the biliary tract and endoscopic insertion of stent (tube) into the bile duct, the risk of PLA remained higher among CP patients than among the comparison cohort (adjusted hazard ratio, 6.40; 95% CI, 4.83–8.49). CP patients with five or more comorbiditie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PLA (adjusted hazard ratio, 24.9; 95% CI, 18.3–33.8).

Conclusion: CP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subsequent PLA. The risk of PLA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five or more comorbidit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点,从而选择最佳的诊治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脑脓肿患者的病因、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果:脑脓肿好发于青壮年,病因以血源性和隐源性为主;手术或保守治疗,痊愈39例,好转29例,治疗无效9例,死亡3例。结论:血源性和隐源性发病率上升,CT及MRI是早期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脑脓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20例盆腔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脓肿的手术治疗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20例盆腔脓肿的回顾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方法。结果:20例盆腔脓肿均采用手术治疗,3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结论:盆腔脓肿的手术治疗要个体化分析,注意预防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回顾卵巢脓肿起病时的症状、体征及血生化、物理检查等特点,以便及早诊治,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卵巢脓肿的住院病人进行系统回顾,资料总结。结果发病年龄在28.39岁之间,均为已婚妇女,起病症状以下腹痛为主,诊断为卵巢瘤蒂扭转占93.33%。其主要区别在于卵巢脓肿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结论卵巢脓肿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Leep)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用Leep刀行造口及切开引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用Leep刀治疗。结果: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3例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术后无红肿、疼痛不适,均于术后4~5天愈合,无疤痕形成。对照组术后有轻微的疼痛伴外阴不适,术后7~10天愈合。结论:Leep刀可能成为治疗前庭大腺囊肿与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评价抗感染药物选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因细菌性肝脓肿收住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且脓肿液或血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病原学特点;并制订抗感染药物选择的评价标准,结合患者病情和病原学结果评价经验性和目标抗感染药物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共纳入10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伴随炎症指标升高和肝酶指标异常。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10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88株(80.0%)和大肠埃希菌11株(10.0%),仅7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6例患者入院前血培养阳性,入院时即进行目标抗感染治疗。95例经验性和101例目标治疗方案以联合用药为主,分别有69例(72.6%)和69例(68.3%),抗感染药物选择评价合理病例仅有17例(17.9%)和30例(29.7%),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联合用药不合理、过度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和未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品种等。结论: 该院细菌性肝脓肿抗感染治疗不合理用药现象突出,需要采取措施以规范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