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动物的影响。方法:建立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针刺穴位对实验动物行为学测试结果。结果:针刺组电击时间、电击次数和逃避潜伏时间几方面的行为学测试结果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对虚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血管性痴呆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成为医学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学健忘、善忘、呆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涉及虚、瘀、痰、火、风等多种因素。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通过查询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从中药复方、中成药和中医外治三个方面论述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况,给科研工作者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与脑CT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030001)刘志英孙秀兰贾立明张建康随着世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引起各界的关注。在老年性痴呆中,血管性痴呆又占很大比例。CT是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佐证之一。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病...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性心绞痛属中医“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多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实者多为气滞、痰浊、寒凝等。临床表现常见以下证型;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了不足、痰浊闭塞、寒凝气滞、心瘀阻等。但临床所见之心绞痛,多在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脾、肾功能失调的基础上,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机兼而有之。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病症,而很少属于某一单纯典型之证型。基于上述认识,遵循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之精髓,自拟中西医方对该病进行辨证治疗45例床观察的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祖国医学属“呆病”范畴。由于痴呆造成患者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而该病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医学者在发掘和继承的基础上,中医理论为指导,对该病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经过反复大量的筛选和验证,创立了许多分类和治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现综述如下:1治疗1.1分期论治周文泉[1]根据痴呆的发病过程将其分为3期,早期多实,治以化痰逐瘀,用菖蒲郁金汤加减;中期虚实夹杂,治以平肝潜阳、化痰逐瘀,以镇肝熄风汤和菖蒲郁金汤化裁;气虚血滞和气滞血瘀者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柴胡疏肝散化裁;疾病后期以虚为主,可用一贯煎或八珍汤化裁。谢颖桢等[2]认为VD分为平台期,以肝肾精亏、痰瘀阻络、脾肾不足、痰瘀阻络、肝脾肾虚、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候,补虚通络祛痰并治,提倡通补兼施;波动期常见肝...  相似文献   

6.
“痰”和“瘀”是机体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某些疑、难、怪证的发病原因。因“痰”和“瘀”均属阴,同出一源,异名而同类,故有“痰瘀同源”之说。据此理论,笔者运用痰瘀同治之法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选三则.略陈管见,望明哲正之。  相似文献   

7.
戴恩来教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恩来教授认为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病机特点主要在热、虚、瘀,病位在肺、脾、肝、肾等脏腑。本病初期属实证,治以祛邪为主;中后期属本虚标实,治以标本兼顾。分别采用祛风清热解毒、温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治则。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退化性脑变性疾病,临床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识障碍、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AD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积损正亏、情志所伤、痰浊阻窍、瘀阻脑络。脑具有“清窍之府”、“精明之府”、“元神之府”等生理特点,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病理等特点,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渐衰,致脑失所养,或诸邪蒙窍,使神明失用,发生痴呆。笔者以益肾增智汤治疗以脑血管病为主的老年性痴呆患者39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文献检索平台筛选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软件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类别、证型、关联规则及聚类。结果 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丹参、黄芪、麦冬、川芎、甘草;功效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味占比最高,归经以入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丹参为核心的10个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个潜在方;以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证和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为主要中医证型。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虚”“瘀”“痰”为主要病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在老年性痴呆病的总发病率中占第二位(约占所有病例的10%)。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的增大,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早期发病的增多,痴呆病的总患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因其对老人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医学界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属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类型中的一种类型,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转归的一种类型。脑血管性痴呆或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供血障碍而出现的智能全面减退。即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仅次于Alzheimer病和路易体痴呆,我国VD所占比例较高,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常在50~60岁起病,约半数并发原发性高血压,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脑血管性痴呆多见于反复"小中风"的患者,随着一次次"小中风"发作,病情逐渐加重。智力减退不是进行性加重,而是呈阶梯式发展,在"小中风"康复后,智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病情稳定;但是,再次"小中风"后,发作又加重,呈间歇性发展,最后出现痴呆。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中医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而产生的风、火、痰、瘀、虚导致的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邪、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临床上有不同的证候。所以常见本病有中经络、中脏腑、脱闭证之分、多发于中老年人,如“内经”记载的仆击、薄厥、大厥、半身不遂阶段的偏枯、偏风、痱风等以不同名称的论述皆为本病。本病也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面神经麻痹等。  相似文献   

13.
肺性脑病(简称肺脑)是由于呼吸衰竭而引起的脑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大多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伴肺源性心脏病史,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达40%~50%,中医辨证属“瘀证、厥脱、肺胀”等范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守清热祛痰、化瘀开窍之治则,并设立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抗脑衰胶囊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跃  朱榆红 《云南医药》1998,19(3):200-200
抗脑衰胶囊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谈跃朱榆红殷梅严勇李燕我科应用唐山市龙山药业生产的抗脑衰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初步观察认为该药对大脑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6例血管性痴呆均为缺血性脑梗塞所...  相似文献   

15.
早在1894年Binswanger根据病理学的皮质下白质损害、脑室扩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首先称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皮质下脑病。 Binswanger型老年性痴呆(SDBT)是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殊类型。迄今病名尚未统一。以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及Binswanger型老年性痴呆等应用较广。血管性痴呆占老年人痴呆发病率的第2位(34%),仅次于Alzheimer病。本病  相似文献   

16.
少腹逐瘀汤属和血化瘀、温经散寒之方,临床常用于瘀血痛症。笔者受“异病同治”理论启迪,将少腹逐瘀汤用于金瘀不鸣而失音者,疗效满意,现简述如下,以求共研。祖国医学称失音为“喑”或“喉喑”。历代医家将失音症归纳为外感和内伤所致。外感属实,谓金实不鸣。内伤属虚,谓金破不鸣。但实践中尚有部分顽固性失音者属金瘀不鸣之范畴,以发声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声带息肉或小结节为多。见于(1)脾肾阴虚之体,素嗜寒凉酸敛之物,致寒瘀痹阻於肺。(2)肺胃蕴热,化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疾病多属中医“心悸”“虚劳”“惊悸”等范畴,辨证为气阴两虚或心脉瘀阻证,症见心慌、气短、头晕、乏力、心前区闷痛不适或疼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临床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强心复脉为主。  相似文献   

18.
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中医药组(A组)和单纯西药组(B组)以及空白对照组(C组)。A组采用中药价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西药方法,C组未进行治疗干预。结果 A组、B组治疗前后MMSE、CDR及ADL积分比较均有差异,A组呈显著差异,C组无差异,A组中医证候疗效与B组、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比单纯用西药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基于中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等气血相关理论,近年来多数医家达成共识:气虚血瘀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定阶段的共同中医学病理基础,认为AMI病机为气虚血瘀,属本虚标实之证。因此益气活血法成为治疗AMI的重要治法,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六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