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结肠瘘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大部切除术 ,行毕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空肠与横结肠相互压迫粘连。胃酸高的病人术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又不能很好的药物治疗 ,而造成术后吻合口溃疡致胃空肠结肠瘘。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2年共收治 5例胃空肠结肠瘘患者。男性 3例 ,女性 2例。年龄 35~ 5 0岁。 5例均为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发病时间为 1 5~ 3年。X线上消化道钡透检查 ,可见钡液经胃吻合口后分 4个通道 ,即空肠输入段及输出段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术中见 4例为空肠输入段过长 ,术中将原吻合口及瘘口切除 ,行空肠端吻合及胃空肠重新吻合 ,将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毕2式胃空肠吻舍术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胃癌或胃溃疡同时合并Ⅱ型糖尿病而行胃大部切除毕2式胃空肠吻合术的126例病例资料,同时选择合并Ⅱ型糖尿病行其它腹部择期手术的120例病例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前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随访(1月~2年)胃大切组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腹部其它择期手术组(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毕2式胃空肠吻合术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其机制不甚明了,有待于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立东  徐振国 《重庆医学》2006,35(22):2107-2107
胃大部切除后50%左右有胆汁和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尤以Billroth-Ⅱ式术后发生较多,自1990-2003年12月作者诊治反流性胃炎(BRG)58例,其中有典型症状且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行手术的27例,包括Billroth-Ⅰ式12例,Billroth-Ⅱ式15例。再次手术以空肠输入、输出袢侧侧吻合21例、Roux-Y术6例,均疗效满意。本文分析并讨论该类手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吻合输入襻部位封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将空肠输入襻近胃侧吻合部缝扎闭合。随访6~24个月。结果并发吻合口水肿5例,远期无吻合口明显狭窄及碱性返流性胃炎发生,无近、远期与本术式有关的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消化状况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改良方法能减少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吻合输入襻部位封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将空肠输入襻近胃侧吻合部缝扎闭合。随访6~24个月。结果并发吻合口水肿5例,远期无吻合口明显狭窄及碱性返流性胃炎发生,无近、远期与本术式有关的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消化状况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改良方法能减少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可发生腹内疝、输入襻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及输出襻梗阻、碱性反流性胃炎、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等并发症。我们自1997年始于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中加做Braun吻合,即空肠输入、输出襻间的吻合,以上并发症均明显降低,效果满意,分析原因均与加做Braun吻合有关,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临床应用近120年,由于该术式改变了正常的胃十二指肠解剖生理关系,并发症较多,如吻合口溃疡,输入段空肠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碱性返流性胃炎等。1998年~2003年本院做了莫(Moynihan)氏法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186例,2000年~2005年做好莫氏法胃大部切除手术111例。这111例在重建消化道前做了Treitz韧带松解,缩短输入段空肠的长度的技术改进。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后者对预防并发症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把未作Treitz韧带松解的作为对照组,作了Treitz韧带松解的作为实验组,两组一般…  相似文献   

8.
标准的Billroth式胃切除手术是临床常用的胃切除术式,均存在着远期主要并发症:远流性胃炎、殊胃癌、残胃再发癌。而采用其Roux-Y式胃空肠吻合.可防止或延缓上述共发症的发生。我院自1991年至今.针对上述并发症而采用Roux-Y式手术共26例,经7年随访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为男性,3树结肠前胃空肠Roux-Y吻合,19例胃空肠端端Roux-Y吻合,其余均为结肠后胃空畅端例吻合。二、手术方法及效果术式操作:常规断胃.保留胃大弯侧6cm做吻合.在距屈氏韧带15cm处断空肠,远瑞空肠缝闭。提远端空肠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减少胃切除术后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需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在传统B~Ⅱ式胃空肠吻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结果改进后的术式术后病人的近远期并发症少,效果较传统术式满意,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高。新术式能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输入袢梗阻、十二指肠残端漏、胃空肠吻合口瘘、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术后病人营养吸收不良的状况。结论新术式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效、更接近生理功能的术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一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可有效的减少消化道返流的发生。方法距屈氏韧带25~30cm的空肠段与食管端侧吻合,距此吻合口15~20cm,输出袢作空肠与残胃端侧吻合,距空肠残胃吻合口远段10~15cm,作输入、输出袢空肠侧侧吻合,在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cm输入袢和残胃空肠吻合口下方分别行空肠闭合,命名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结果14例近端胃癌患者接受该种手术,手术过程安全,吻合时间短(平均25min)。术后恢复良好,进食规律,无1例返流主诉。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了影像学和生理学方面监测,效果满意。结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有效阻止返流的近端胃切除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11.
金鸿  孙伟 《重庆医学》1993,22(3):213-215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已有100多年历史,临床实践证明效果尚好,但传统的Billroth Ⅰ式和BillrothⅡ式手术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何使胃肠重建后符合胃肠生理要求,国内外学者作了许多研究.本文作者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行胃大部切除后,于残胃和十二指肠断端间置一段带系膜血管的空肠,将残胃和十二指肠吻合,并在胃肠吻合口处作空肠全层套叠状缝合,形成人工幽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胃术后空肠扭转吻合5例治疗体会张洪臣,边凤国,陈强谱,杨振林,周旭(附属医院外科,256603)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残胃空肠吻合;胃穿孔1976年以来,我院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空肠扭转吻合5例。停止胃肠减压后均发生呕吐,再次手术治疗。我们采用切除吻合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体会。方法在胃大部切除后,以手工或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辅助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3个月观察病人的Visic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结果 10例远端胃癌病人,术后病人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观察,Visick分级指数Ⅰ级8例,Ⅱ级2例;所有病人平均每餐进食量在术前水平的85%左右,血浆白蛋白水平有8例恢复正常,有7例病人体重在术前正常体重的80%以上。结论 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安全简便地完成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时消化道重建,降低手术难度,并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例1:男35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后4年,因间歇性腹痛一月,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而剖腹探查。术中见输入段空肠系膜与横结肠系膜间隙并嵌顿,嵌顿的空肠(直径8cm)色暗,弹性差,肠壁水肿,内充满液体,张力大经减压复位后血运恢复。另见输入段空肠与胃吻合口处瘢痕狭窄,仅能容纳一小指尖,即行输入段与输出段空肠侧侧吻合。术后3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胃溃疡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分别采取三种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的情况。结果 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总有效率100%,其次为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有效率93.3%,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有效率相对较低(90%),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的输入袢梗阻、吻合口溃疡、倾倒综合征、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63.3%,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输入袢梗阻、吻合口溃疡、伤口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本组最低,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输入袢梗阻、吻合口溃疡、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介于其他两种术式之间,而其没有倾倒综合征发生。三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三组术后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0~ 2 0 0 2年共行胃大部切除 345例 ,行单纯胃空肠吻合 2 6例。在总计 371例胃肠道重建手术中 ,有 8例并发 (残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性别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最小者 2 0岁 ;最大者 6 6岁 ;病种类型 :胃癌 2例 ;胃溃疡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十二指肠肿瘤 1例 ;术式选择 :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 2例 ;毕Ⅱ式吻合 5例 ;单纯胃空肠吻合 1例。术后发生时间 :术后 7天发生 5例 ,术后 9天发生 3例。临床表现 :食欲差 ,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后感上腹部胀满不适 ,疼痛 ,伴呕吐 ,呕吐物有胆汁 ,呕…  相似文献   

17.
陈勇  徐国良  潘锋 《浙江医学》2010,32(12):1770-1772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60例近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采用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食管与胃直接吻合31例(直接吻合组),食管与胃之间空肠间置吻合29例(间置吻合组).对两种重建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直接吻合组比较,间置吻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间置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直接吻合组明显降低(P<0.01),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是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8.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4年 1月至2006年7月,对7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行常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的基础上,分别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以及空肠空肠侧侧吻合).随访9~39个月,根据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标准、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以及食管下段pH电脑测定等方法评价患者食管反流情况.结果 重建过程中3个吻合口均应用吻合器,能明显加快手术进程,一般都在3.5 h左右(其中消化道重建约为1 h),术后平均9 d康复出院,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狭窄梗阻等并发症.随访除6例出现轻度反流症状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返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均未见钡剂或食物反流入食管显示,食管下段pH值为(6.9±0.1).患者多数能维持或超过术前体质量,生活质量尚满意.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对预防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食管反流、胃容量缩小、生理途径改变等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术后随访1~2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7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1~2年,复查X线造影检查,提示食管及十二指肠吻合口通畅,间置空肠段肠管增粗,肠管蠕动及排空正常。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结论:胃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符合生理解剖结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普外科自1989年~1998年,对行胃大部切除术42例患者的胃空肠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即将无输入空肠袢的一层吻合法应用于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