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根据老鼠的脂肪肝模型(MAT1A-KO),我们总结出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检查相对应的基因表达方式,以阐明与NASH相关的基因途径。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而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包括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等4个病理过程。美国成年人3%-23%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肝脏显像、尸检或肝活检发现70%肥胖病人有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20%出现脂肪性肝炎, 相似文献
3.
4.
牛磺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0 - 0 7~ 2 0 0 3- 0 6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选择经B超和 (或 )CT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19例 ,用牛磺酸治疗 ,剂量每日 6 0g ,分 3次餐后服用 ,疗程 12周 ,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 ,并行B超和 (或 )CT检查。结果 牛磺酸治疗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 -谷氨酰转肽酶显著降低 (P <0. 0 1) ,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有降低 (P <0 . 0 1) ,B超或CT检查发现脂肪肝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治疗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牛磺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 ,且安全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三个病变过程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NAFLD发病率接近20%[1,2],远远超过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3],NAFLD现已成为欧美等国慢性肝病中的第一大病种.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NAFLD发病率数据,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NAFLD的发病率约为5%~12%[4],随着我国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加,NAFLD的发病率有可能更高.病理组织学检查被认为是NAFLD诊断的"金标准",自1980年Ludwig等[5]首次命名NASH以来,随着研究的广泛深入,NAFLD病理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我院住院及门诊资料完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150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8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合并症等因素.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患者BMI、血清铁蛋白、IV型胶原、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代谢综合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非洒精性脂肪肝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患者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乏力等)的发生率及肝功能比较尤显著性差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等)较非洒精性脂肪肝组突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BMI、血清铁蛋白、Ⅳ型胶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血清学指标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广泛的疾病谱,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与酒精性肝损伤相似,但患者无明显饮酒史。NAFLD组织学特点多样化,可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即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再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继而发展为肝衰竭,且病死率较高。因此NAFLD越来越被视为是导致肝相关性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ochdicfaty liver,NAFL)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dic steetc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作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病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早期治疗脂肪肝以控制其病情进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临床对NAFLD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的早期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变,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NAFLD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脂肪肝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 总结10年来肝穿刺标本中,脂肪肝的发生率及其与基础肝病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及病理表现特征,了解脂肪肝炎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在1988-1997年,658例肝穿刺病例中,共有脂肪肝71便,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68例,按性别、年龄匹配、选取非脂肪肝155例作对照,观察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炎病毒标记,并评其肝穿刺病理学特征。结果 行肝穿刺检查的病例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10.8%,脂肪肝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均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血三酰甘油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脂肪肝的脂肪变性主要分布在小叶周围,且以大泡型为主,35例(51.5%)有肝细胞坏死,46例(67.6%)有炎性细胞浸润,19例(27.9%)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结论 脂肪肝与高脂血症之间关系密切,对肝功能异常的无症状患者,肝组织活检是目前唯一的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表现为一组肝脏病变的总称,包括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耐受、脂质代谢障碍和高血压。NAFLD的特点是大囊泡状脂肪变性,范围从单一的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随后由单纯的脂肪变性向炎症/纤维化疾病发展。持续性的肝脏损伤将导致肝脏向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离体细胞模型.方法:以正常人肝细胞株HL-7702为实验对象,采用临床常用静脉营养药物脂肪乳剂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传代培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以细胞内脂滴数量、甘油三酯含量和细胞培养液细胞转氨酶泄漏量等指标,评价该离体细胞模型与实验动物模型的相似性及其买际应用意义.结果:用含20%脂肪乳剂1.0 mL/L的培养液培养肝细胞48 h即可使肝细胞产生明显甘油三酯堆积.传代培养两代发现肝细胞损伤.产生炎症性损伤.结论:利用脂肪乳剂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单纯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的鉴别作用。方法:对124例NAFLD患者按中华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分型,单纯脂肪肝组76例,脂肪性肝炎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AST、ALT、TG、TC、HDL-C和LDL-C生化指标水平的不同变化。结果:脂肪性肝炎组患者AST、ALT、TG、TC、HDL-C和LDL-C水平比单纯脂肪肝组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脂肪性肝炎组患者hs-CRP比单纯脂肪肝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对单纯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具有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解偶联蛋白2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后者可以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由于其在NAFLD中的独特作用而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现就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发生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