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04间收治的10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同时期100例于我院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临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中膜增厚的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软斑17例、硬斑56例、混合斑27例,颈部血管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31例、重度狭窄15例;对照组100例患者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软斑16例,颈部血管轻度狭窄11例。即观察组颈部血管狭窄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本次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所反映出的数据与未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查所反映出的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后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的特点及对临床病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住院患者,经颈部超声检查后分为颈部动脉狭窄组54例(A组)和无狭窄组46例(B组),观察二组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及出现斑块的例数,并结合基础疾病、血糖、血脂情况,入院时病情及出院转归等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A组36例(66.7%),B组24例(52.2%);血糖、血脂、异常A组38例(70.4%),B组24例(5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二组颈部血管超声提示颈内动脉颅外段内中膜厚度(IMT)增厚例数:A组36例(66.7%),B组32例(69.6%),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斑块检出:A组38例(70.4%),B组22例(47.8%),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对二组中部分病例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合并颅内血管狭窄者:A组18例(69.2%),B组8例(40.0%),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入院时病危例数:A组24例(44.4%),B组14例(30.4%):出院时病情判定:好转A组39例(72.2%),B组40例(87.0%):死亡A组15例(29.6%),B组6例(1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普遍存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高.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普遍存在内膜增厚,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高,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原因.出现颈动脉狭窄对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有严重影响.老年人应常规定期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早期干预,减少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60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发生率75.00%、45例为颈动脉狭窄,其发生率为56.25%、80例为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其发生率为100.00%与对照组15.00%、0.00%及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价值较高,可充分发挥其早期预警、早期诊断作用,明确斑块及内膜增厚的情况,同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颈动脉狭窄,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这些特征能够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血管反应性(vasomotor reactivity ,VMR)的变化.[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90例ICV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并测定血管反应性,将各项超声指标进行成组设计的T检验.[结果]90例ICVD患者中轻、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指标(除中度ICA狭窄患者的MFV增高)PSV、EDV、MFV及其相关指标RI、PI均无明显改变;重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PSV、EDV、MFV、RI、PI明显增高(P<0.01).ICVD患者VM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程度的加重VMR有降低的趋势.[结论]VMR是早期ICVD判定的敏感指标.通过对VMR的检测来判断脑血管舒缩功能的储备能力并对ICVD的发病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疑似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用超声检测并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病变血管反应性(VR)的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对60例ICVD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并测定血管反应性,将各项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ICVD患者中轻、中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血流速度指标PSV、EDV、MFV均无明显改变;重度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PSV、EDV、MFV明显增高(P<0.01).ICVD患者V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颈动脉狭窄分级程度的加重,VR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VR是早期ICVD判定的敏感指标.对VR的检测结果可以用来判断脑血管舒缩功能的储备能力,并预测ICVD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头颅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这些患者都进行过头颅CTA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详细记录颅内血管病变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在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头颅CTA共检测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13例、动脉狭窄27例、动脉闭塞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以颈动脉膨大处多见、并多为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内动脉。结论: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病变血管的阳性检出率较高,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部位、斑块性质、管腔狭窄情况。2种检查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不足,可以很好地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春梅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5):322-324
目的:总结颈动脉超声影像学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其分为短暂性缺血发作组(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与脑梗死组(Cerebral infarction,CI组),其中TIA组90例,CI组60例,并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颈动脉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CI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CAS)检出率、硬斑检出率明显高于TIA组(P〈0.05),病例组(TIA组与CI组)的CAS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包括TIA组与CI组)的CAS检出率和患者的年龄有关系,和性别无关。结论:使用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检测,CAS的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8月~200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且无治疗禁忌症患者56例,辅以脑复康、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结果 脑血管造影提示中各种危险因素所致血管粥样硬化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在预防治疗护理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 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等作为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中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与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中87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 47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颈动脉硬化病变397例,检出率为83.05%;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32例(1 098块),斑块的主要分布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BIF)、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起始段及颈外动脉(ECA).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颈动脉超声与DSA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70%~99%的狭窄,两种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70%的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与DSA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70%的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低于DSA,颈动脉超声对颅外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于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评价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进行超声随访。结果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46例超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85.1%。累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分叉处共60处,其中颈内动脉分叉处44处(73.3%)。有症状侧的颈动脉斑块均为低回声型软斑和溃疡斑,随访中软斑和溃疡斑中有72%发生脑缺血症状。结论软斑、溃疡斑是产生脑缺血症状和卒中复发的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对硬化斑块的检出、预报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激光照射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杨文伯杨国斌凡华珍(南充市第四人民医院637000)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疗法,在国内已应用于临床观察。我院于1996年8月用氦 氖激光多功能治疗仪对3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 相似文献
14.
<正>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1990年6月至9月份3个月住院病例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令56.55岁。病例中有脑血栓病史6例,占16%。病程长短不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例,脑血栓18例,脑动脉硬化5例,短暂性脑缺 相似文献
15.
谢作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146-146,F0003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进行探讨。方法:对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69.5%,脑动脉狭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回归性分析与年龄、高血压显著相关。结论:脑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和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将206例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CI组CAS检出率高于TIA组(P〈0.05),而且硬斑检出率亦高于TIA组(P〈0.05);病例组CA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病例组CAS检出率与年龄有关,但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1)CI组CAS检出率高于TIA组,且以硬斑为主;(2)ICVD患者的CAS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但与性别无相关性;(3)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发现CAS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105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统计颈动脉超声... 相似文献
18.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5)
目的:探讨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颈脑动脉狭窄检出率,以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评价颈动脉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效果。结果: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70.97%(88/124),DSA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5.48%(106/124),两种方法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84.9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6.77%,阴性预测值为48.39%。结论:颈动脉TCD联合超声检查颈脑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日益提高,具有无创、便宜、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预测患者颈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脑病的危险性,对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但是血管造影仍旧是诊断颈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由Ferrara等[1]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加速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等生物学特性。本文就VEGF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VEGF的分子生物学特点1.1VEGF的结构VEGF是由二硫键连接的糖蛋白二聚体,其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长约14kb,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交替构成,由于该基因剪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结果,为进一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脑DSA检查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脑DSA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76.9%),其中共发现病变66处,颅外动脉病变共38处(57.6%),颅内动脉病变28处(42.4%)。结论:DSA在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先进的优势,能够准确定位评估病变血管以及侧支代偿情况,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否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