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在肾活检(renal biopsy,RB)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6例RB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有计划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对其进行全程、个体化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焦虑、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肾活检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住院天数及费用、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心理焦虑、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增进护患关系,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杨丽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4):382-383
目的探讨肾活检术后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92例肾活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58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减少肾活检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是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肾穿刺活检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肾穿刺活检术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将接受肾穿刺活检术的住院患者330例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5例,对照组给予肾病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设立专科护士岗位,采用护理临床路径表单内容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管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5)。结论根据肾穿刺活检术需求实施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缩短了住院日,细化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肾活检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42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3例)和观察组(219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评估并分析肾活检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肾活检知识知晓率提高(P〈0.01),肾活检术后肉眼血尿发生率减少。结论 肾活检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肾活检术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行肾穿刺活检术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临床护理路径在行肾穿刺活检术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对纳入内容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组间异质性检验,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951例患者,其中临床护理路径组995例,常规护理组956例。M eta分析结果显示,施予临床护理路径组平均住院日少于常规护理组,肾穿刺成功率、病患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肾穿刺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95.8%、97.4%、95.6%)均高于常规护理组(89.1%、85.1%、73.1%),肉眼血尿发生率、肾周血肿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5.2%、2.2%、5.4%)均低于常规护理组(11.4%、6.1%、15.6%),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予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缩短肾穿刺活检患者住院日,提高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肾穿刺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降低肾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否可减少住院费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可行性方案.方法 设计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NP,实验组予CNP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焦虑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焦虑较时照组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经皮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讨论其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患者,再选取在相同时期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优质的腹股沟疝护理模式,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护理过程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护理情况,主要对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过程之后,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等因素上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后的患者身上,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能够节省经济花费,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是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肾活检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表(HAMA)对65例行肾活检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实验组采用专人护理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在HAMA评分调查中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病人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干预后实验组为15.00±0.12,较对照组25.20±0.15评分降低,P〈0.01。②两组病人临床指标的比较为:实验组手术用时(0.60±0.09)h较对照组(1.05±0.08)h缩短、成功率100%,较对照组93%提高、术后并发症0%,较对照组10%减少,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肾活检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用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入住病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 2组比较观察组自理能力恢复好,对护理满意度高,平均住院天数短。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的深入,为整体护理的改革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活检,是诊断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疾病最可靠的方法,它对于明确诊断、探讨临床与病理形态学之间的联系,研究肾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8,(4)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躁狂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将接受传统常规护理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42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临床护理路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PRS和IPROS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临床护理路径组IPROS评分分别为(23.78±5.27)分、(18.59±4.26)分和(17.02±3.5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9±3.28)分、(29.78±4.38)分和(30.37±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组BPRS评分分别为(33.78±3.67)分、(26.99±3.95)分和(20.35±5.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9±5.42)分、(32.54±4.36)分和(28.59±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04例消化溃疡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号码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50例(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40例(76.92%),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8.7±2.9)d和住院费用(8263.1±574.1)元均低于对照组(10.8±3.7)d、(8759.8±519.7)元,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溃疡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极大程度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症状,进而提高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12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医疗费用显著减少,患者满意度虽有提高,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和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择住院的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的护理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患者满意程度及医疗费用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帕金森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护理)及观察组(n=45,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4.36±14.58)分,高于对照组的(63.87±...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图像引导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122例图像引导下使用立体定向仪完成脑内病灶活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实验组6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患者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使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和预见性,使患者能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实现高品质护理。 相似文献
19.
许成英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2):105-107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6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积分(FAM)、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AM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接收的8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先后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恢复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