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吡喹酮治疗绦虫病24例的疗效分析王树权(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科)关键词绦虫病;吡喹酮绦虫病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分布较广,辽宁属高发地区。我们于1992年1月~1994年2月,应用吡喹酮治疗绦虫病24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1...  相似文献   

2.
丙硫咪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4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慢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效果,方法:478例住院脑囊虫病患,按CT扫描诊断分为320例急性脑囊虫病和158例慢性期脑囊虫病,所有患均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治疗3个疗程,追踪观察1年,结果:急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有效率96.88%,慢性期脑囊虫病治疗有效率43.03%,结论:急性期脑囊虫病的疗效明显高于慢性期脑囊虫病,表明提高脑囊虫病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与丙硫咪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踪观察了吡喹酮、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各230例的远期疗效。结果,吡喹酮组治愈129例,显效58例,好转37例,有效率97.4%,丙硫咪唑治愈134例,显效34例,好转57例,有效率97.8%,两药疗效相近,均可作首选药。  相似文献   

5.
6.
将经临床诊断、头颅CT及脑脊液嗜酸性细胞检查证实为脑囊虫病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丙硫咪唑与吡喹酮治疗,结果其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副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认为丙硫唑咪治疗脑囊虫病具有毒性低、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将经临床诊断、头颅CT及脑脊液嗜酸性细胞检查证实为脑囊虫病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丙硫咪唑与吡喹酮治疗,结果其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副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认为丙硫唑咪治疗脑囊虫病具有毒性低、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丙硫咪唑单独及联合治疗脑囊虫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吡喹酮、丙硫咪唑单独和两药合用治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三组 ,完成治疗剂量后 3个月复诊 ,从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缓解程度及头颅MRI病灶改善情况两方面来判断及评价三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①联合用药组在缓解头痛、控制癫痫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 <0 .0 5 ) ,在头颅MRI病灶改善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药物不良反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不伴颅内压升高者 ,吡喹酮与丙硫咪唑合用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病历报告患者,男,27岁,因头昏、阵发性眩晕11天,于1994年11月17日入院。11天前因受凉出现头昏、眩晕、伴恶心呕吐,每天10余次,不能进饮食;眩晕与头颅位置有关,呕吐后眩晕逐渐减轻、缓解。发病时在当地卫生院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654-2”,经过3天治疗并无好转,反而病情加  相似文献   

10.
脑囊虫病为北方常见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 2年 ,我们应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联合治疗脑囊虫〔1〕,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材料选择本文选取 2 0例脑实质囊虫病人。年龄在 8~ 5 4岁。其中 ,男性 15例 ,女性 5例。有 14例以癫痫发病 ,6例以头痛发病。病人全部检查头MR ,支持脑囊虫诊断 ,颅内单发病灶 9例 ,多发 11例。脑脊液囊虫试验 17例阳性占 85 % ,颅内压力在 1 18~ 2 2 6kPa(12 0~ 2 30mmH2 O) ,其中 1 96~ 2 2 6kPa(2 0 0~ 2 30mmH2 O) 6例。2 治疗方法2 1 驱绦虫治疗应用南瓜子 12 0g炒熟空腹晨…  相似文献   

11.
蒋就喜 《华夏医学》2000,13(1):11-12
目的直接比较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治疗大鼠异盘肺吸虫病的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均按100mg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绦∕囊虫病在四川雅江县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即询问病史、驱虫、观察皮下结节等)对雅江县相邻7个村寨进行绦∕囊虫病调查,并对59位年龄在10~73岁有临床表现的病人(男55,女4)进行驱虫治疗,并对皮下结节病人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在55例男性患者中有20人驱出虫体,在4例女性患者中有1人驱出虫体(为猪带绦虫),驱虫率达35.59%。皮下结节患者共18人。该地区绦∕囊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群众喜欢生吃牛肉、猪肉。结论四川省雅江县绦∕囊虫病感染严重,患者主要是青壮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阿苯达唑咀嚼片和吡喹酮两组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疗效和副作用,为我市开展华支睾吸虫病的群防群治工作选择高效、安全的药物。方法分别应用以上两组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阳性者,治毕1个月以改良加藤氏(Kato-katz)厚涂片法检查粪便样本,以虫卵阴转率为疗效评价指标,并了解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阿苯达唑咀嚼片组在轻度感染组和中重度感染组的转阴率为92.56%,83.33%;吡喹酮组为98.59%,100%。两组药物疗效的分层比较:轻度感染组P=0.115,中度和重度感染组P=0.494,两组药物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阿苯达唑咀嚼片服药后随访254人,其中3人出现腹痛或恶心等现象,吡喹酮组治后随访73人,25人出现腹痛或恶心等副反应(!2=77.31,P<0.001),吡喹酮组病人出现副作用的几率远大于阿苯达唑咀嚼片组。结论阿苯达唑与吡喹酮的疗效没有差异,但副作用较少,在人群普查普治时应首先考虑用阿苯达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及融水县部分村寨带绦虫病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虫种.方法: 采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询问病史、驱虫等)调查两县的6个村寨,用槟榔-南瓜子法对45名自诉排节片的病人(男36人,女9人)进行驱虫治疗,同时鉴定成虫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结果: 45名有自觉症状的成人中,有3人(男2人,女1人)驱出成虫,年龄37~53岁,驱虫率为6.67%.驱出的成虫长度,1.80~3.60 m,头节上可见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孕节子宫分支为每侧21~31支.该地区带绦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当地壮族及侗族村民喜欢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猪内脏.结论: 根据当地带绦虫的形态学特征,结合中间宿主和感染原因分析,认为广西宾阳县及融水县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丙硫咪唑对200例脑囊虫病疗效结果,200例中男158例,女42例;有排妊娠节片史者132例;临床上可分为6型。丙硫咪唑按每日20mg/kg,15d为1个疗程,间隔15d,共服3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104例(52%),显效51例(25%),好转37例(18%),无效8例(4%)。总有效率96%。丙硫咪唑为治疗脑囊虫病的一种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旋毛虫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虫体的变化。方法:以阿苯达唑治疗兔体旋毛虫病。结果:治疗前旋毛虫幼虫虫体光滑,囊包完整;治疗后第1周虫体即开始死亡,虫体结构逐步被破坏,轮廓不清,虫体缩小、断裂、钙化。结论:治疗第5周后虫体基本被吸收,偶见虫体部分残端,最终被完全机化,肌肉组织逐步修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丙硫咪唑进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末能使小鼠骨髓微核率和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增高,单疗程组与双疗程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别。因此可以认为丙硫咪唑无明显致突变和致畸形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阿苯哒唑及左旋哒唑联合防治肝、腹部包虫病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LMS及ABZ均能有效阻止CE原头蝴及AE感染材料在小鼠腹腔内的生长、发育,明显降低感染率及CE包囊的数量,与LMS及ABZ单独用药相比,两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佳,似有协同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仍有部分CE原头蚴及AE感染材料能够在小鼠腹腔内生存、生长及发育,且其角质层及生发层的病理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包虫囊肿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实验治疗结果表明LMS对已形成的CE及AE包囊均无明显影响。ABZ对两者均有一定疗效,与此相比,LMS及ABZ联合用药效果更佳,两者均可引起包虫囊肿角质层及生发层的变性、坏死。但程度有明显差异,ABZ引起的病理变化以生发层变性为主,而联合用药组则以生发层的坏死、脱落为主,显示LMS能有效地增强ABZ的效果。对AE实验治疗小鼠腹腔包虫组织进行重种植实验,接种于同种系小鼠腹腔内,各组均有包虫囊肿再生,表明药物的作用较局限,尚不能完全杀灭包虫组织,使其丧失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吡喹酮对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脑囊虫病者分为2组,第1组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总量180mg·Kg-1,分8~10天服完,3个疗程,疗程间隔1~2个月;第2组吡喹酮剂量减半,疗程相同。以脑CT观察脑囊虫病者颅内病灶情况作为疗效评价。结果 第1组治疗42例,治愈率为69.05%,有效率100%;第2组治疗10例,治愈率10%,有效率70%。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180mg·Kg-1治疗脑囊虫病效果好,明显优于吡喹酮剂量为每疗程90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