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检查结果。方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患者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经检查球部溃疡0.1 cm 22例,霜斑样溃疡8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征象明确,诊断肯定。X线尚不容易显示出龛影,故钡剂造影未发现龛影,不能轻易排除溃疡的存在;而有些球部溃疡虽未发现龛影,但有明确球部变形,溃疡诊断仍可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以外溃疡X线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0例十二指肠球外溃疡患者的临床病理与X线资料.结果:十二指肠球外溃疡好发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弯曲移行处(46例);降部上端(球顶后至十二指肠乳头4例).X线表现主要有:龛影(50例)、狭窄与狭窄前扩张(14例)、激惹征象(50例).结论:X线检查可以提高十二指肠球部以外溃疡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X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16例均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5例行钡灌肠检查.结果 腹部X线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8例,小肠低位梗阻2例.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至水平段扩张、不完全性梗阻,远端呈鼠尾状狭窄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形态异常,呈飘带征7例.钡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位置异常4例.结论 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对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疼痛比较有规律性,临床症状较明显,利用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容易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也较好。然而约有5.8%的消化性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降段、水平段或升段,称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发病年龄大多数在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其比例约为2—4:1。临床表现有上中腹周期性、节律性疼痛,伴有嗳酸嗳气,后壁穿透  相似文献   

5.
我院1976年至1979年用黄芪健中片治疗胃溃疡病99例,小结如下:本文99例均经X线钡餐检查和部分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1例。复合溃疡3例。治疗方  相似文献   

6.
付侠 《现代保健》2011,(17):105-10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壅滞症X线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十二指肠壅滞症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X线钡餐造影显示十二指肠水平段钡剂通过受阻,十二指肠扩张,出现典型“笔杆样”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时症状可缓解。结论X线钡餐造影足十二指肠壅滞症简单、叮靠的诊断手段,可减少本病的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7.
邓素勤  周钧  陈宏伟  易鑫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82-382,38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的几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7例选择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胃空肠吻合,区域淋巴结清除术。9例选择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因无法切除或切除意义不大而选择行短路手术。其中1、3、5年的生存率,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组与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选择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效果显著,为又一可行性术式。  相似文献   

8.
胃粘膜下腺管异位是指胃粘膜腺管异位于粘膜下,并呈囊性扩张而言。一般认为与早期胚胎发育异常有关。我们发现3例与慢性炎症及手术创伤拟有一定关系。现报告如下。例1:男,71岁。既往有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史20余年,3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行十二指肠修补术。术后时感上腹部不适,近2月来症状加重。X线胃钡剂检查诊断为胃窦部癌。手术切除胃大部及十二指肠球部,行结肠后毕Ⅱ式吻合。标本检查:胃窦小弯侧距十二指肠约3cm处,局部粘膜呈丘状隆起,范围约2×2cm。表  相似文献   

9.
刘燕萍 《现代养生》2014,(18):49-49
目的:对X线检查胃肠道穿孔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78例,对其术前X线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为胃溃疡穿孔者34例,胃癌穿孔者5例,胃镜检查后并发症穿孔者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9例,外伤所致穿孔7例,X线表现主要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小网膜囊积气等。结论:X线检查在胃肠道穿孔中的临床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选择经胃镜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3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41例),每日给兰索拉唑30mg于 前1次服用;雷尼替丁组(42例),每次150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表明,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达92.6%,而雷尼替丁为69.0%,提示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半索拉唑优于雷尼替丁,并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重症病人鼻肠管超声定位过程中的关键解剖部位及标准切面,比较十二指肠球部和水平部鼻肠管超声解剖定位法的效能,确定优先级检查部位。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ICU符合鼻肠管置管指征的病人70例,采用床旁盲插法置管,利用超声解剖定位法确定消化道各关键部位标准切面:选取颈段食管、食管下段-贲门部、胃体及胃窦部作为排除鼻肠管异位的关键解剖部位,选取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水平部作为定位幽门后置管成功的关键解剖部位。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十二指肠球部定位法及十二指肠水平部定位法定位鼻肠管,以腹部X线摄片为金标准,幽门后置管为成功标志,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Kappa系数和耗时差异。结果:十二指肠球部定位法和十二指肠水平部定位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Kappa系数分别为:93.33%vs 93.75%,100%vs100%,100%vs 100%,71.43%vs 60.00%,94.29%vs 94.29%,0.80 vs 0.72;两种方法定位效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十二指肠球部定位法和十二指肠水平部定位法耗时分别为:120.00(108.00,152.00)s和68.00(51.00,95.00)s,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消化道关键解剖部位及标准切面的确定有助于鼻肠管的快速识别及定位;十二指肠球部定位法及十二指肠水平部定位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后者耗时更短,可作为优先级检查部位,有助于构建鼻肠管超声定位流程及实现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胃粘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窦部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早期症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和相关体征.诊断方法是便血检查、内镜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及时诊断胃黏膜脱垂症,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可提高胃粘膜脱垂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詹强  陈仕勇 《工企医刊》2005,18(6):16-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组10例均行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同时均行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结果:8例手术切除,2例内窥镜活检证实。本组病例X线造影检查全部发现病变。结论: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首选方法。当X线征象不典型尤其早期病变,应结合内窥镜进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在慢性肝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2周疗法治疗慢性肝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20例。结果 溃疡愈合率为85%,幽门螺杆菌根皇率为90%,20例患者肝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认为埃索美拉唑为主三联治疗慢性肝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活动性溃疡效果肯定,且副作用小,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分析报道了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5例.经胃肠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其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占45.5%;胃溃疡9例(复合性溃疡2例),占16.4%;浅表性胃炎5例,占9.0%;胃窦炎2例,占3.6%;病因未明14例,25.5%.并对5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病因作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变形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复发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胃镜诊断十二指肠球腔变形并将其分为三度 ,调查复发性、初发性DU、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的发生率和Hp感染的差异。结果  2 38例复发性DU伴有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82例 ;初发性DU 89例中伴有 1 5例 ,两者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变形既是DU发生的结果 ,又可能是其复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复方广木香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内科(455000)李从广,魏彦奇安阳市机床厂职工医院赵乃芝我院内科消化组,自1990年至1992年共收治消化性溃疡176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0例,胃溃疡66例。随机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4~2009年腹腔镜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球部穿孔或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球部溃汤18例。结果随诊8月到5年,其中17例未见有溃疡复发,1例胃镜检查时有十二指肠球部炎症,I度糜烂。结论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创伤少,病人恢复快,术后病人疗效理想。选择合适病例,正确的手术操作,是合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的临床意义,对149例慢性胃病患者在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进行胃镜活检,活检标本行特殊染色。将发生胃化的43例归为胃化组,其余归为非胃化组。结果:(1)胃化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率为58.1%,较非胃化组的18.9%为高,P<0.01,有显著性差异;(2)胃化组胃窦部肠化发生率为18.6%,校非胃化组的34.0%为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胃窦部的溃疡和HP感染发生率,十二指肠球部的萎缩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化组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胃化组,胃化组的肠化发生率低于非胃化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4~2009年腹腔镜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球部穿孔或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球部溃汤18例。结果随诊8月到5年,其中17例未见有溃疡复发,1例胃镜检查时有十二指肠球部炎症,Ⅰ度糜烂。结论腹腔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创伤少,病人恢复快,术后病人疗效理想。选择合适病例,正确的手术操作,是合适用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