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sHLA-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58例SLE患者与60名健康人血清sHLA-G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sHLA-G水平(120±9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33)ng/ml(P<0.01);SLE活动期组血清sHLA-G水平(170±70)ns/mJ显著高于SLE缓解期组血清sHLA-G水平(95±88)ng/ml(P<0.01);血清sHLA-G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30,P=0.01);与抗双链DNA(dsDNA)、C3、C4及抗核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sHLA-G表达增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sHLA-G在SLE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分析CXCL13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探讨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血浆CXCL13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趋化因子CXCLl3在SLE患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1±446)和(102±121) pg/ml,P<0.01].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较无相应器官受累的SLE患者有着较高水平的血浆CXCL13表达(P=0.038,0.026).另外,分析发现血浆CXCL13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趋化因子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SLE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过程;CXCL13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及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抗核小体抗体(AnuA)浓度,探讨核小体在SEE中的诊断及与疾病活动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E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中的AnuA,并记录SE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其与AnuA的关系。结果(1)65例SEE患者中有59例AnuA阳性,阳性率为90%,在29例疾病对照组中仅有6.8%阳性,SEE中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1);AnuA在SEE患者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3.1%;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82.9%。(2)AnuA与抗dsDNA、Sm、U1RNP等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抗SSA、pANCA抗体有关(P〈0.05);在抗dsDNA抗体与抗Sm抗体均阴性的SEE患者中AnuA阳性率为86%-90%。(3)AnuA阳性患者的脱发、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等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AnuA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C3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且AnuA浓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r=-0.377,P=0.037)。(4)AnuA阳性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uA浓度高低与SE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386,P=0.032)。结论AnuA可作为SEE的又一标记性抗体,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尤其对抗dsDNA、抗Sm等抗体阴性的患者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4.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卵巢细胞抗体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抗卵巢细胞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出现月经不调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女性SLE患者160例,患者均未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大剂量激素,并排除妇科和内分泌疾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卵巢细胞抗体,同时记录发病年龄、月经情况及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的测定结果。结果160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血清抗卵巢细胞抗体阳性56例,占35.0%。其中24例在未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之前即出现月经不调(占42.9%)。在104例抗卵巢细胞抗体阴性患者中,仅17例出现月经不调(占16.3%)。抗卵巢细胞抗体阳性组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卵巢细胞抗体阴性组。结论SLE患者可出现疾病相关的月经不调,抗卵巢细胞抗体与月经不调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4~ CD25~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色荧光抗体标记法,以流式细胞仪对34例SLE患者和18名正常人外周血CD4~ 、CD25~ 、CD4~ CD25~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以CD25抗原荧光强度≥10的细胞定义为CD25~(high)细胞,分析其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细胞、CD4~ CD25~(high)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4.80±1.21)%和(0.25±0.10)%]均低于正常对照组[(8.92±3.21)%和(0.44±0.22)%],亦低于稳定组SLE患者[(11.28±2.09)%和(0.59±0.34)%](P均<0.05),而稳定组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 CD25~ 细胞占CD4~ 细胞的比例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周血CD4~ CD25~ 、CD4~ CD25h~(high)细胞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负相关(r=-0.74,P=0.004和r=-0.614,P=0.026),与其他临床指标如补体、抗核抗体(ANA)滴度等无相关性;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CD4~ 和CD25~ 细胞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3±7)vs(34±7)和(7.4±1.8)vs(13.9±3.4),P<0.05];SLE患者CD25抗原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4抗原的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细胞数是减少的,并与CD4~ 细胞的减少有关,提示在SLE的发病及病情活动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2-糖蛋白Ⅰ抗体(抗!2-GPⅠ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点的关系及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2例SLE患者、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0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中的抗!2-GPⅠ抗体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ACL)等指标,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点(如:血栓、流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2检验和Spearman检验。结果抗!2-GPⅠ抗体在SLE中敏感性为21.4%(24/112),特异性为88.6%,在RA和SS敏感性分别为15.0%(6/40)和6.7%(2/30),40名正常对照均为阴性。抗!2-GPⅠ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P<0.01),与ACL-IgG和IgM型水平呈正相关(r=0.479,P=-0.032;r=0.400,P=0.045)。抗!2-GPⅠ抗体与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抗!2-GPⅠ抗体在SLE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且可能在SLE的血栓形成中发挥作用,联合检测ACL与抗!2-GPⅠ抗体能够辅助诊断SLE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 CD8+和CD22+淋巴细胞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 T细胞(CD4+、CD8+)和B细胞(CD22+)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方法应用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和CD22细胞亚群CD69分子;在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后20 h淋巴细胞亚群CD69分子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PBMC的CD69分子活动期高于静止期(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的表达,SLE静止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CD69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进一步分析CD4+、CD8+和CD22+淋巴细胞亚群的CD69的表达,其中,SLE活动期患者CD4+细胞的CD69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的表达,SLE静止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CD69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细胞活动期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22+B细胞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③PHA刺激20 h后,CD4+、CD22+B细胞的CD69表达,活动期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22+B细胞存在着异常的活化,这种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是SLE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探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对48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GM1-IgM/IgG抗体和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例干燥综合征(SS)、1例混和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多发性肌炎(PM)及97名健康对照(HC)的血清样品.对其中5例SLE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前后血清抗体水平.48例SLE患者包括7例神经精神性SLE(NPSLE)与41例非神经精神性SLE(non-NPSLE)患者.以健康对照组99%参考值上限作为阳性界值,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检验.结果 首先确立了中国人血清抗GMI-IgM/IgG抗体与抗GQ1b-IgM/IgG抗体的阳性界值,取99%参考值上限,分别为0.411、0.408、0.481和0.441.SLE患者血清抗GM1-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3±0.09与0.27±0.05,P<0.05),而血清抗GM1-IgM抗体、抗GQ1b-IgM抗体、抗GQ1b-IgG抗体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我们所建立的阳性界值,SLE患者血清抗GM1抗体阳性率为19%(抗GM1-IgM抗体为4%,抗GM1-IgG抗体为15%).血清抗GM1-IgM/IgG抗体、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与SLE患者是否伴发神经精神性表现、抗dsDNA-IgG抗体阳性与否及治疗3个月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循环中存在对神经节苷脂GM1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血清抗GM1抗体和抗GQ1b抗体水平和SLE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程度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0名健康人和36例SLE患者血清MMP-9水平,以分析其与SLE活动性变化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MMP-9水平[(108±113)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52±115)ng/ml],P<0.001;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MMP-9水平[(246±196)ng/ml]与治疗前水平[(114±92)ng/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LE患者活动期血清MMP-9水平[(72±66)ng/ml]低于非活动期[(166±146)ng/ml],P<0.05;SLEDAI>8分组[(80±72)ng/ml]低于SLEDAI≤8分组[(152±150)ng/ml],P<0.05;蛋白尿组[(82±20)ng/ml]低于非蛋白尿组[(152±43)ng/ml],P<0.05;关节炎组[(103±126)ng/ml]与非关节炎组[(117±89)ng/ml]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9可能与SLE的发病相关,血清MMP-9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及疾病进展或改善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 lym phocyte stim ulator,BlyS)水平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初步探讨BlyS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商品化的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人BlyS多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法建立检测BlyS血清水平ELISA方法。对59例SLE确诊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血清BlyS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自身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进行检测,比较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浓度、自身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为(8.4±1.6)ng/m l,40名正常人的血清BlyS水平为(3.2±0.9)ng/m l,SLE组的BlyS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伴随着血清BlyS水平的升高,SLE患者的血清IgG浓度明显升高(r=0.442,P=0.0005);SLE患者的BlyS血清水平与抗dsD NA抗体的滴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r=0.850,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BlyS血清水平ELISA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后续研究BlyS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SLE患者的血清BlyS含量是明显升高的,并伴随着血清IgG浓度、抗dsD NA抗体滴度的升高;提示Blys异常表达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环节,其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促进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核小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关系;探讨核小体与SLE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3例SLE患者、31例疾病对照组(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和3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核小体浓度,并记录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核小体的关系。结果SLE患者的血清中核小体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疾病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的血清核小体浓度与AnuA的高低呈明显的负相关(r=-0.410,P=0.018);核小体减低组的SLE患者发热、皮疹、补体C4降低、血沉(ESR)增快、IgA增高、尿蛋白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核小体增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核小体减低组中活动性狼疮的例数高于核小体增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核小体浓度可减低或增高,血清核小体浓度与AnuA高低呈明显的负相关;血清核小体的减低与SLE皮肤损害、肾损害的发生明显相关;核小体的减低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AnuA在SLE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120例初诊SLE患者、5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AnuA水平。同时记录各种临床表现,检测并分析其治疗前的其他自身抗体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自身抗体在SLE及其他风湿病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nuA56%和7%,抗dsDNA抗体35%和1%,抗Sm抗体24%和0。AnuA与SLE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相关性,对sLE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8%、9513%,对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4.5%。AnuA与肝脏损害和疾病活动呈线性相关(t=3.152,2.171,P<O.05)。AnuA分别与抗dsDNA、抗Sm联合检测对SLE诊断敏感性提高27%、40%(X^2值分别为38.930、18.161,P<O.01)。结论AnuA在SLE血清中水平显著增高,AnuA测定是SLE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有价值的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与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SLE、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细小病毒B19(PVB19)特异性抗体,观察B19 IgM阳性与SLE病情及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探讨PVB19感染与SLE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采用德国IBL Hamburg公司PVB19-VP2-IgM、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51例SLE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清PVB19的特异性抗体。结果51例SLE患者中B19 IgM抗体阳性11例(22%)。而正常对照组都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B19 IgM阳性/阴性对SLE患者分组后发现,B19 IgM阳性组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19 IgM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特征相比,除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例B19 IgM阳性的SLE患者随访2年发现,这些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SLE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但自身抗体水平[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无显著性改变(P>0.05),ALT或AST均恢复正常。结论PVB19感染在诱发SLE活动中起作用,但与SLE预后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并分析其与SLE脏器受累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探讨sHLA-G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6例SLE患者血浆sHLA-G水平,并与7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采用t检验,直线相关回归方法 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浆sHLA-G水平在SLE患者为(230±192)U/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18±38)U/ml(t=5.07,P=0.0001);血浆sHLA-G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IA)无明显相关性(r=0.157,P=0.141);但血浆sHLA-G水平增高的SLE患者较血浆sHLA-G水平正常患者SLEDAI高(11±5与8±5,P=0.027),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4.2%与4.8%,P=0.007).结论 血浆sHLA-G水平增高SLE患者病情较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多,提示sHLA-G在SLE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