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女性人群体力活动和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多因素综合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标准化的体力活动问卷(MOSPA)和膳食调查方法评价女性日常体力活动和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并测量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包括体质指数、血压、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探讨女性体力活动和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体力活动、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膳食总能量和抗氧化物的摄入与机体抗氧化状态之间,以及体力活动能耗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论 体力活动、膳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生命早期从出生至5岁儿童膳食、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体力活动与维生素D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的抽样调查,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江苏省的10个城市招募0~5岁的儿童。采用食物频率法和体力活动问卷分别调查膳食和体力活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  相似文献   

3.
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科门诊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42列(GDM组)及其配对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方式,对膳食史、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GDM组每日膳食总热能、脂肪供热比、动物比脂肪百分比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长期饱餐和喜甜食的比例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GDM组平均体力活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期高热能、高脂肪的膳食,喜饱餐和喜甜食和较少的体力活动是诱使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60岁以上老人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省2 961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全球体力活动问卷"(Glob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简称GPAQ)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河南省60岁以上老人体力活动不足率为41.3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健康自我评价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老人体力活动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BMI≥18.5 kg/m2是体力活动不足的保护性因素(OR=0.630、0.524)。结论不同群体老人体力活动不足存在差异,文化程度低、体重偏瘦的老年人为体力活动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评价膳食结构和体力活动对上海市青少年肥胖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大、中学生共819名,通过食物频率问卷及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定量评价膳食结构和体力活动对青少年肥胖情况的影响.结果 18岁以下的男性青少年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能量消耗每升高1 Met-min(每分钟代谢当量),其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原先的0.999倍.结论 合理的膳食、积极运动锻炼可以预防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青少年体力活动、动作能力和体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体力活动、动作能力对体质的影响,为青少年体质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某中学164名12~14岁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动作能力发展采用动作能力测试量表第2版(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2, MABC-2)进行测量;体力活动采用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进行测量;体质测试选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初中生部分)中的1 000/800 m跑、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体力活动、动作能力对体质的影响。  结果  12~14岁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质之间存在低等程度正相关(r=0.24~0.30,P值均 < 0.05),动作能力与体质之间存在低到中等程度正相关(r=0.21~0.42,P值均 < 0.05)。体力活动和体质量指数(BMI)可以解释31%的心肺耐力,体力活动、物体控制能力和BMI可以解释26%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可以解释5%的柔韧性。  结论  体力活动、动作能力和体质之间存在低到中等程度正相关,体力活动和动作能力可以影响少年体质水平。以促进动作能力发展和体力活动参与为切入点的综合干预对提高青少年体质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陕西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2013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陕西省的样本人群。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从陕西省17个监测点的样本人群中抽取调查对象,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0 166人。采用全球体力活动调查问卷(GPAQ)对调查对象进行体力活动调查,按照全球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分析指南(GPAQ analysis guide)进行分析,同时利用WHO推荐标准评判体力活动的达标情况。用R 3.3.1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居民从事高强度和中等强度工作、农业及家务性体力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27.46%和80.65%,高强度和中等强度休闲性体力活动比例分别为5.10%和21.21%,交通性体力活动比例为70.00%;日均总体力活动时间为(181.66±1.66)min,工作、农业及家务性体力活动,交通性体力活动,休闲性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136.95±1.51)、(32.62±0.47)和(12.09±0.33)min,平均体力活动代谢当量为(6 264.33±67.05)MET-min/周[(14.92±0.02)MET-h/d],88.97%的居民达到了WHO推荐的每周达到或超过600 MET-min的体力活动标准。结论陕西省居民体力活动水平较好地达到WHO的推荐标准,但以工作、农业及家务性体力活动为主,仍需进一步增加休闲性体力活动的比例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江门市区女性体力活动和膳食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笔者于1999年10月~2000年5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门市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抽取35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疾病,近期未服用激素类等药物的761名健康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的美国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CDC)研制的MOSPA体力活动问卷。并按年龄和体力活动水平进行系统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总样本量的30%进行膳食调查和血液指标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高中学生睡眠及体力活动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为有效提高乌鲁木齐市高中学生体力活动水平提供支持.方法 2018年10-12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乌鲁木齐市中学生健康及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对5 424名高中学生的睡眠状况及体力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高中学生睡眠不足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慢性病与平衡膳食、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本学院附近小区中老年人群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情况,在其中选取1000例中老年人群,调查并分析他们的膳食结构、体力活动以及超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情况。结果:其中大多数老年人群膳食结构中水果以及蔬菜的摄入量较少,盐以及油的摄入量较多。脂肪摄入数量与慢性病的发展成正相关关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慢性病发展成负相关关系。根据调查,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可以有效较少发生慢性病的风险。结论:根据调查发现,中老年人群膳食情况以及体力活动情况与慢性病发生具有重要的关系。中老年人群能够通过平衡膳食,增加体力活动,达到有效减轻慢性病,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12月抽取东莞市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城市学院4所高校1 446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进行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试。  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分为(29.72±6.19)分,合格率为48.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应用能力(18.57±4.10)分、评判能力(7.48±1.67)分、决策能力(3.67±0.91)分。不同生源地、家庭教养方式和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44,3.51,10.19,P值均 < 0.05)。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分为(73.20±7.86)分,不及格率为5.0%、及格率为77.0%,良好率为17.1%,优秀率为0.8%,不同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等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8.75,39.90,P值均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及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3个维度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18,0.16,0.19,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性别、年级、参加户外运动频率的混杂因素后,电子健康素养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决策能力与体质健康测试总分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3,0.12,0.12,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电子健康素养有关,促进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确定体质检测在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评价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亚健康状态问卷对801名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态评价,并从中整群随机抽取284名大学生进行体质检测.结果 男大学生的道德亚健康得分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与反应时存在线性趋势(P<0.05).对应分析表明,男大学生反应时间越长,其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越明显,女性握力体质量指数越小,躯体亚健康状态越明显.结论 大学生体质状况与亚健康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反应时能较好地反映男大学生的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而握力体质量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女大学生的躯体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石河子大学大学生外卖消费现状,分析外卖消费与体质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020年10—11月对石河子大学4 37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大学生外卖消费对体质状态的影响。结果 76.6%的石河子大学学生有外卖消费经历,专业(χ2 = 10.59)、年级(χ2 = 94.28)、性别(χ2 = 97.16)、生源地(χ2 = 29.21)、户口(χ2 = 24.43)、生活费(χ2 = 183.88)与外卖消费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药专业、女生、年级越高、生源来自疆内、城镇户口、生活费越高的大学生外卖消费频率高。专业(χ2 = 8.77)、年级(χ2 = 12.12)、性别(χ2 = 240.85)、户口(χ2 = 22.43)、甜点饮品(χ2 = 12.43)、烧烤串串(χ2 = 6.50)与超重肥胖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率为16.6%,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镇(OR = 1.46,90%CI:1.25~1.72)户口是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女生(OR = 0.31,90%CI:0.26~0.37)是保护因素。尚未发现外卖消费与体质状态之间的关联。结论 外卖消费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大学生超重肥胖率偏高,体质状态有待改善,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增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董舒齐  郑娴  李雪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174-1178
  目的  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为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8—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高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大学、辽东学院)的1 62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  结果  吸烟处于差的状态比例在男生(20.7%)、艺体类学生(27.3%)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84.99,79.43,P值均 < 0.05);体质量指数(BMI)处于差的状态在男生(4.7%)、医学类学生(3.6%)中偏高(χ2值分别为64.11,15.38,P值均 < 0.05);体育锻炼处于差的状态在女生(39.6%)、医学专业(45.2%)、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家族史学生(33.4%)中偏高(χ2值分别为145.40,189.91,15.89,P值均 < 0.05);健康膳食处于差的状态在医学专业、无CVD家族史学生中(45.8%,43.1%)偏高(χ2值分别为33.13,15.57,P值均 < 0.05);不同性别、专业、CVD家族史大学生中医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1.22,82.38,90.42,P值均 < 0.01)。健康膳食(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8,0.19,0.63),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阳虚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3,0.68),BMI(理想)、体育锻炼(理想)与痰湿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1,0.37),体育锻炼(理想)与湿热质、血瘀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20),体育锻炼(理想、一般)与气郁质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34,0.51)(P值均 < 0.05)。  结论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具有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行为各指标对不同中医体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根据不同偏颇体质采取个体化的心血管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及与生命质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河北地区高校9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生理功能为(78.65±7.56)分,活力为(57.20±20.75)分,情感职能为(60.12±19.54)分,精神健康为(73.21±17.45)分,生理职能为(67.35±28.14)分,社会功能为(80.23±21.65)分,躯体疼痛为(67.58±20.86)分和总体健康(69.26±18.22)分;不同性别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运动行为、生命质量中各条目除了柔韧度、锻炼强度外,其他条目男女生差异明显(P<0.05或P<0.01);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与不同健康体适能之间总体上除情感职能维度外,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P<0.05);在与运动行为的关系上,生命质量与锻炼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而部分维度却与锻炼强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运动行为既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又是提高生命质量的积极手段;应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激发大学生锻炼热情,改善健康体适能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东营市体测未达标大学生的行为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体测成绩和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选取东营市高校体测未达标大学生(男生95名,女生96名)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同性别、同学校、同班级、同年龄的体测达标的大学生为对照组。将体测未达标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体测未达标发生风险与大学生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之间的关联。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OR=3.656,95%CI:1.533~8.721)、肥胖(OR=5.224 ,95%CI:1.609~16.964)、每周吃4~6次早餐(OR=1.427,95%CI:0.761~2.675)、每周吃早餐少于4次(OR=3.109,95%CI:1.582~6.108)以及每周吃夜宵多于3次(OR=4.186,95%CI:1.855~9.449)的受试者体测未达标的风险较高,中等运动量(OR=0.219,95%CI:0.125~0.385)、大运动量(OR=0.073,95%CI:0.027~0.199)以及锻炼态度较好(OR=0.197,95%CI:0.101~0.387)的受试者体测未达标的风险较低。 结论 东营市高校大学生体测未达标风险与身体形态、饮食行为、运动量和锻炼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健身APP的使用情况,为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专家访谈法确定研究内容,2020年6—7月在兰州市选取5所高校的1 840名大学生,对其健身APP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健身APP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健身APP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健身方式,人数比例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15.00%上升到30.00%。悦动圈和Keep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健身APP,分别为438,412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以“健身打卡”为目的的人数最多,占82.72%;健身以中等强度为主,占63.38%。影响大学生使用健身APP的主要因素有身体情况(R=0.99)、APP实用性(R=0.95)、数据记录(R=0.92)、心情(R=0.89)和体质量指数(R=0.77)。  结论  学校可以从借助健身APP开展体育教学、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优化APP功能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a healthy diet have been recommended to help reverse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mong adolescents and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Data is from the 1995 National College Health Risk Behavior Survey.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US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n = 4609) were analyzed to examine associat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food choice with weight management goals and practices. RESULTS: Based on self-reported height and weight, 35% of students were overweight or obese (body mass index > or = 25.0). Nearly half (46%) of all students reported they were trying to lose weight. Female students were less likely than male students to be overweight, but more likely to be trying to lose weight. Among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to control for demographics, trying to lose weight was associated with participation in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and consumption of < or = 2 servings/ day of high-fat foods.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who reported using exercise to lose weight or to keep from gaining weight were more likely than those who did not to participate in vigorous, strengthening, and 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eat > or = 5 servings/da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 or = 2 servings/day of high-fat foods. Among students who were trying to lose weight, only 54% of females and 41% of males used both exercise and diet for weight control. CONCLUSION: Colleges should implement programs to increase student awareness of healthy weight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combined with a healthy diet.  相似文献   

19.
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has been found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cause lifestyle and dietary habits are frequently established by early adulthood, we examined the physical activity, physical fitness, body composition, plasma lipids, and diets of a group of second-year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students were studied because of the presumption that they were knowledgeable about exercise and appropriate diet and would have future influence on their patients. A questionnaire which assessed physical activity was returned by 69 (89%) of the 80 students. Over 50% reported no hard or very hard physical activity either during the week or on weekends. Three subjects were smokers. Body composition,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plasma lipids were assessed in 20 subjects selected at random from the 69. Five of the 15 men, but none of the five women, had greater-than-desirable body fat. Cardiovascular fitness was at least average compared to normal values, but three had hypertension at rest and 12 had hypertensive responses to exercise. Seven of the men had LDL cholesterol above 130 mg/dl and three had LDL:HDL ratios greater than 3.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0.5, p = 0.02) between hard/very hard activity assessed by questionnaire and VO2max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 = 0.4, p = 0.05) between VO2max and percent fat. All 20 subjects reported above average to severe amounts of stress. Analysis of a 48-hr diet record of 22 students showed an average consumption of 47% carbohydrates, 17% protein, and 36% fat. The polyunsaturated/saturated ratio was 0.43.(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20.
刘昕 《中国校医》2018,32(10):741
目的 了解护理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质现状;为改善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及合理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南京某护理类高职校分层整群抽取9个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女大学生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结果 低体质量女大学生自我感觉体质健康状况较正常体质量者更差(P<0.05)。低体质量组参加运动频率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低体质量者节食比例更高,运动比例更低(P<0.05)。结论 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现象,低体质量女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减重现象。希望通过适当的运动提高女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