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是下肢最常见的骨折[1]。多由踝关节跖屈内翻所致。常因患者误识,医者疏忽误诊以“踝关节扭伤”处理而漏诊。本文就门诊16例因诊为“踝关节扭伤”不愈复诊为“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病人,分析其漏诊原因﹑防止、及康复治疗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8—61岁,病程1—3个月。左足10例,右足6例;16例均主诉为踝关节扭伤。因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反复加重就诊。检查:患者第五跖骨基底部压痛,肿大。足外展抗阻试验阳性,踝关节运动受限。足部正位X光片,均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治疗方法: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12…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骺误诊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89-2389
目的:提高影像学科急诊青少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骺的正确诊断率,避免误诊。方法:回顾2007/2009年已诊断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118例,后经临床及影像资料综合分析确认误诊38例,误诊率为32.2%。结果:本组忽视第五跖骨骨骺出现率而导致误诊8例,将不符合常见骨折机制的负影当做骨折线导致误诊12例,将患儿第五跖骨基底部的骨骺当成骨折导致误诊18例。结论:正确认识青少年第五跖骨骨骺发生年龄,第五跖骨骨骺与腓骨短肌紧张所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区别,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Jones骨折是位于第五跖骨近端,从第四第五跖骨骰骨关节背侧韧带结构向远侧延伸至第五跖骨干管状部分.通常这一骨折位于结节远处1.5 cm.此骨折是由于足跟抬高足内翻后,身体的重心转移从前方到跖骨基底部的应力所致.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5-2008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21例,经6个月~3 a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3例,年龄17~60(平均38)岁.骨折类型包括跖骨部简单斜行骨折3例,跖骨头部简单骨折1例,基底部撕脱性骨折13例,Jones骨折4例为开放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4~7(平均5.5)d.  相似文献   

5.
<正> 作者进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短的第一跖骨是否像一些人所认为那样为跖骨应力骨折的原因。观察资料是65例跖骨应力骨折的 X 线片,并随机抽取50例无足部症状者作对照组,拍摄负重位和不负重位足前后位 X 线片。对两组 X 线片分别测量第一、二跖骨的绝对长度与相对长度。绝对长度是从楔跖关节处相应跖骨基底部(第一跖骨取外侧、第二跖骨取内侧)至相应跖骨头最高点,相对长度是从跟骨头最高点至相应跖骨头最高点,长度均以毫米计。测量后求出第一、第二跖骨长度之间的比例(包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掌骨基底部骨折的X线分型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X线检査及诊断且经临床证实的笫一掌骨基底部不同骨折类型的病例。结果:在8例第-掌骨基底部骨折病例中,5例Bennett骨折,2例Rolando骨折和1例Winterstein骨折。结论:Bennett骨折为第一掌骨基底斜行骨折伴有掌骨基底的脱位; Rolando骨折是掌骨基底呈"Y","V"或"T"形的粉碎骨折。二者均属关节內骨折; Winterstein骨折是第-掌骨基底的横行或斜形骨折,为关节外骨折。该型关节外骨折应与关节内的Bennett及Rolando关节内骨折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10月以来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骨科常规处理治疗跖骨骨折患者32例,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照观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随机选择跖骨骨折患者32例为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6~57岁,平均33.6岁;骨折发生于颈部3例,干部10例,基底部19例;骨折有移位15例,无移位17例。对照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32.4岁;骨折发生于颈部2例,干部9例,基底部15例;骨折有移位12例,无移位14例。治疗组采用关节松动术配合骨科常规处理。对照组则采用骨科常规治疗,但未行关节松动术。1.2 方法(1…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讨论单纯外踝骨折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漏诊原因,提高足部骨折诊断正确率。方法 随机抽取165例单纯外踝骨折患者发现其中19例患者在外踝骨折同时伴有第5跖骨基底骨折。19例患者中12例同时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足正斜位片。结果 7例患者通过踝关节侧位片提示第5跖骨基底骨折,2例患者漏诊。结论 单纯外踝骨折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并非少见,踝关节正侧位对诊断第5跖骨病变有限,全面的临床检查及有针对性的X线检查对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保守治疗与全螺纹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Ⅰ区)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9月55例第五跖骨基底(Ⅰ区)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4.3±15.7)岁,保守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0.1±13.0)岁。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评分。结果 5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保守组延迟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3例;手术组延迟愈合2例。手术组愈合时间(9.3±1.5)周短于保守组(11.6±2.7)周(P<0.01),AOFAS评分术后2周(P<0.01),1个月(P<0.01),3个月(P=0.02)手术组优于保守组,术后6、12个月差异计无统学意义。VAS评分术后2周(P<0.01);术后1个月(P<0.01),术后3个月(P=0.03)手术组优于保守组,术后6、12个月差异计无统学意义。结论 全螺纹螺钉治疗第五基底(Ⅰ区)骨折早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远期疗效相...  相似文献   

10.
创伤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 (Maryland Emergency Medicine Pearls) 跖跗关节骨折 Michael Bond 通常指第二跖骨基底部骨折及脱位,虽然它可能也与骰骨骨折有关.目前导致损伤常见的机制为一个人踩进一个坑里并扭了脚.最早发现的损伤原因为当骑马者从他们的马上掉下来时一只脚仍套在马镫上.如果患者有承重困难伴第2、3跖骨头触痛且符合损伤机制,就应考虑此诊断. 要点:(1)骨折在平片上可能表现不明显;(2)如果怀疑,可做负重的前后位X线检查以显示脱位或骨折;(3)如果负重X线片为阴性但仍可疑可考虑行足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电离子超量治疗足趾血管瘤发生坏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报告女 ,2 .5岁。左足第 2趾肿胀 1 a,加重 0 .5a,于 2 0 0 0 - 0 6 - 2 0来本院门诊外科就诊。查 :左足第 2趾末端肿胀 ,呈淡紫色 ,活动受限 ,无压痛 ;诊断 :左足第 2趾血管瘤。血管瘤发生在整个趾端 ,手术治疗难度和创伤较大 ,故在医院门诊采用电离子治疗。使用仪器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0岁,主因"右侧足面持续肿胀2年外侧窦道形成"入院.查体:右足背软组织肿胀,远行时疼痛加剧,经窭道分泌腥臭黄白色脓性物.右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右足第2~5跖骨基底部、楔骨、舟骨、距骨及骰骨和部分跟骨骨质破坏,骨关节间隙显示不清,足背软组织层次混浊、肿胀;右踝后方血管壁钙化,跟骨骨刺生成,跟腱韧带见条形钙化(图1).X线诊断:①右跗骨感染性病变;②右侧跟骨下棘骨质增生;③右侧腓动脉末端及跟腱韧带钙化.CT:右足广泛骨质稀疏,舟骨、骰骨、楔骨及邻近跟骨、距骨、跖骨基底部骨质广泛破坏,部分碎骨片外移;右侧附骨间关节、距跟舟关节、跗跖关节紊乱,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关节面骨质弥漫性虫蚀样破坏;邻近跗跖部周围软组织肿胀,脂肪间隙消失(图2).CT诊断:右跗骨、跖骨及对应关节结核改变.病理诊断:跗骨结核.  相似文献   

13.
Jones骨折治疗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ones骨折是指第 5跖骨基底部骨折 ,是由 Jones[1 ] 于 190 2年提出并命名的。近年来 ,此类损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而因治疗不当导致的延迟愈合及骨不连也日益增多。作者自 1999- 10~ 2 0 0 2 - 12共收治 Jones骨折 32例 ,取得良好疗效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5例 ,女 7例。左侧 13例 ,右侧 19例。年龄 15~ 6 5岁 ,平均 38岁。其中高处坠落伤 18例 ,交通事故伤 14例。有 2 6例 X线片显示第 5跖骨基底部移位超过 5 mm。治疗方法为对移位不超过 5 mm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 ,对移位超过 5 mm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取足背外侧…  相似文献   

14.
掌跖骨骨折是一种常见外伤性病例,其基底部X线影像部分相互叠掩,传统X线屏/片系统诊断极易漏诊,而后处理功能强大的CR系统可清晰显示基底部影像,提高诊断率。本文通过两种诊断系统对我院接诊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Ⅰ掌骨基底部粉碎骨折治疗中行有限内固定加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 9例第Ⅰ掌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加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均进行6个月到1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均未出现钉道感染和外固定架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9例患者中疗效优8例,良1例。结论有限内固定加微型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第Ⅰ掌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其复位理想、固定稳定、调节方便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方法以江苏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拇外翻患者为对象,共131足。其中中重度拇外翻68足,对此68足拇外翻患者均予以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分析疗效。结果随访时间均为术后1年,拇外翻角、第一与二跖骨夹角、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2/68)。术后1年VAS疼痛评分(1. 68±0. 12)分,较术前的(6. 65±0. 31)分降低(P <0. 01),AOFAS评分(89. 54±2. 36)分,较术前的(42. 38±3. 42)分升高(P <0. 01)。结论第一跖骨基底部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可改善患者症状,且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足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拇外翻与第一跖跗关节形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拇外翻患者前足有关解剖比如第一跖跗关节的X线片的测量数据变化及其与拇外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拇外翻患者(101足)前足正位X线片上第一、二跖骨间夹角、第一楔骨关节面与其外侧皮质骨间的角度(暂称为尖角)第一跖骨与第5跖骨间夹角(暂称1-5角)、第一跖骨骨干与其基底部关节面形成的角度(暂称基底角)等数据,并与跖骨或趾骨骨折患者16名(16足)的X线片同部位测量结果比较。结果轻、中、重度和前足内收型拇外翻组第一、二跖骨间分别为9.5°、10.0°、11.0°和10.3°,第一、第五跖骨间角分别为24°、28.3°、30.3°和29.9°。第一楔骨尖角分别为57.6°、54.9°、52.9°和49.7°,第一跖骨基底角分别为99.4°、99.5°、101.4°和102.1°。结论(1)尖角随拇外翻增加而减小。(2)1~2跖骨间角、1~5跖骨间角、基底角(重度以上拇外翻除外)随拇外翻增加而增加。(3)第一跖跗关节和第一楔骨畸形在拇外翻形成和治疗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康复护理对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跖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将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例跖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连续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依从性、足部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2周的康复依从性、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足部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全足负重下地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康复护理能够提高多发性跖骨骨折患者出院后康复依从性,促进骨折愈合和足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完整状态下站立负重时足跖骨的应变。方法6具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并有限显露5根跖骨的背侧骨表面,粘贴应变片。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以2 mm/min的速度从胫骨远端施加轴向压载,从0 N直至1200 N(间隔为200 N)。通过电阻应变片法检测跖骨表面的应变变化。结果各测点的应变均为压应变,随轴向载荷的增加,跖骨表面的应变逐步增大。同一载荷下跖骨表面各测点的应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大到小依次是: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一跖骨、第五跖骨。第二跖骨的应变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部、颈部、基底部。结论站立负重时第二、三跖骨的应变较大,提示第二、三跖骨为应力性骨折的好发部位,特别是第二跖骨中部。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以 50岁以上者最为多见 ,往往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科对 3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通过积极的早期康复训练 ,明显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取得了较好疗效。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本科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康复组 :30例中 ,股骨头下骨折 8例 ,股骨颈中骨折 1 6例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6例。年龄 58~ 74岁 ,平均 65 .4岁。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 :30例中 ,股骨头下骨折 7例 ,股骨颈中骨折 1 5例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8例。年龄 57~ 72岁 ,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