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药物自我处置模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模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7例脱落。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模式化训练共10周,然后随访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USS)及一些自制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患者的BPRS评分(19.9±2.3)和SDSS评分(3.8±3.0)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5.7±5.2,8.8±3.9,P<0.01);训练组患者自行管理药物的能力和对药物的满意程度也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训练组的复发率(7%)和再住院率(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和12%),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模式化技能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有益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2.
家庭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许多研究提出,家庭干预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再度验证,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为2000年3月~2000年6月在本院住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前驱症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了解未定型精神分裂症(SP)复发的前驱症状,使用自制的简易问卷对100例SP患的亲属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未定型SP复发的常见前驱症状以失眠、孤僻少语、言语零乱、懒散、不讲卫生的出现率最多。提示,未定型SP患出现上述表现时应督促服药或调整剂量,以减少住院率。  相似文献   

4.
自我能力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能力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8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自我能力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训练组给予有计划积极主动的自我能力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两组进行对照观察,以SDSS、ADL作为评分依据。结果训练组经6周的自我能力训练后SDSS各因子分较训练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培养了患者对生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说明自我能力训练可有效减轻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缺损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 (SelfMedicationManagementSkillTraining)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将 6 8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组 (简称训练组 )和对照组。训练组患者进行技能训练 ,共 12周。采用临床大体印象量表 (CG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进行效果评定 ,同时检测氯氮平和去甲氯氮平血浓度、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白介素Ⅱ受体 (SIL 2R)。结果 训练组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以及免疫因子CD3 + 、CD4+ 和CD4+ /CD8+ 的增高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药物自我治疗技能显著提高 (P <0 0 1)。结论 药物自我治疗技能训练有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实践证明,特殊技能训练可以减轻和消除精神残疾。本文作者对48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了综合性生活技能训练的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80例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9.28±8.81月,发现复发率为45.00%,在2年内复发率最高。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服药情况和社会适应功能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停药、不规则服药和低水平的社会适应功能是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认为在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以生活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的早期表现,是降低复发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复发率、残疾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因此,如何防止缓解期患者复发的问题已成为精神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半定式康复训练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作用,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内观疗法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内观疗法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内观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及治疗1年时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进行评定,并比较其服药依从性。观察1年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及1年时内观疗法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1年内复发率内观疗法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疗法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8周,8周后随访1年。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IL-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8周后、随访6个月及12个月,与同时点的对照组比较,训练组的治疗依从性(U值为141.00、447.00、353.50)、GQOLI-74总分(F值为5.90、8.35、9.77)均提高(P均小于0.05),而SDSS总分下降(U值为291.50、254.50、230.50,P均小于0.01)。训练组8周时、随访6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依从性(Z值为-4.71、-4.43、-4.22)、SDSS总分(Z值为-4.71、-4.58、-4.85)、GQOLI-74总分均较入组时改善(P均小于0.01);训练组随访12个月时及对照组随访6个月、12个月时的治疗依从性均较8周时下降(Z=-2.24,P0.05;Z=-3.27,P0.01;Z=-3.40,P0.01);训练组随访6个月、12个月时的SDSS总分也均较8周时下降(Z=-2.57,P0.01;Z=-3.33,P0.01),GQOLI-74总分提高(P0.05)。随访12个月时全部患者GQOLI-74总分与SDSS总分、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r=-0.57,P0.01;r=-0.50,P0.01),SDSS总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自然非干预状态下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因素,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方法 在全国4家精神卫生中心随机抽取规定时间跨度内(2009年1-8月)任意2个月各中心出院的精神分裂患者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调查和电话采访的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和出院后1年复发率.结果 共完成有效调查问卷537份,患者出院后1年服药依从率为57.9%,复发率为40.8%.服药依从者与不依从者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与复发情况有关联(x2=34.62,P<0.01;OR =0.31,OR值95%可信区间为0.21~0.46);经济水平与依从性有关联(x2 =12.43,P<0.05;OR =2.59,OR值95%可信区间为1.51 ~4.42);共同居住人情况与复发率有关联(x2=12.37,P<0.05;OR =0.31,OR值95%可信区间为0.11 ~ 0.91).结论 接受调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的用药依从性较高,复发率与国外研究相当;依从性、共同居住人情况可能影响复发率,经济水平可能影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For psychiatric diseases, rich information exists in the serial measurement of mental health symptom scores. We present a precision medicine framework for using the trajectories of multiple symptoms to make personalized predictions about future symptoms and related psychiatric events. Our approach fits a 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 that estimates a population-average trajectory for all symptoms and individual deviations from the average trajectory, then fits a second model that uses individual symptom trajectories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experiencing an event. The fitted models are used to make clinically relevant predictions for new individuals. We demonstrate this approach on data from a study of antipsychotic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predicting future scores for positive, negative, and general symptoms, and the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 in 522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observations over 8 weeks. While precision medicine has focused largely on genetic and molecular data, the complementary approach we present illustrates that innovative analytic methods for existing data can extend its reach more broadly. The systematic use of repeated measurement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offers the promise of precision medicine in the field of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症状归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归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症状归因方式问卷(SAQs)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症状归因调查,同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局部一整体、可控一不可控2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妄想型与非妄想型在内在一外在、暂时一永久、可控一不可控3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3)除内在一外在维度外SAQS其余3个维度与BPRS总分、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和敌对猜疑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倾向于整体的、不可控的归因,并且妄想和精神症状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症状归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The role that sympt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play in the remediation of schizophrenia with age has been largely neglect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ere are age-related alterations in symptom management strategies. A total of 86 schizophrenic outpatients (age range 19–69 years) were queried about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29 symptoms. Of the nine strategies employed ‘social divers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ge and ‘acceptance’ and ‘fighting back’ show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trends with increased age, respectively. These age-associated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hypothesized to represent an interaction of trial and error procedures unique to the disorder intertwined with life-span chang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药深度检测对评定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依从性(以理简称依从性)的意义。方法 对718例单一服用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或氟哌啶醇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说不定依从性。于入组第2周末和第3个月末分别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研究时间为3个月。结果 服用氯氮平或奋乃静患者的依从性好于服用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者,不依从率分别为5.4%、10.5%,19.5%和21.1%。服用氯丙嗪、奋乃静或氯氮平者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住院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入院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入院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愿入院率为12.7%,非自愿入院率为65.1%,强迫入院率为22.2%。入院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知力、BPRS总分、文化程度进入了回归方程,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1.4314、0.5762、-0.3248。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入院率高,入院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有关条款的制定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性激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性激素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阳性症和阴性发作期女性患者各20例,缓解期各1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女性患者的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水平,并与20名女性健康者对照。结果: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发作期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躁狂症又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发作期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症状和情绪是性激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临床疗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阳性亚型组以≥400mg/d为起始剂量,阴性亚型组以100~300mg/d为起始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10周,疗效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结果治疗结束时,痊愈5.1%,显效69.2%,有效25.6%,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疗效,且以较低剂量即能明显改善阴性症状为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对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76名正常对照比较,同时作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患者组6种基本情绪认知正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远隔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情绪认知障碍与年龄、用药情况、病程、住院次数及SAPS和SANS总评分无关,而受教育年限与情绪认知正确数和远隔错误数评分及多项不同情绪认知评分相关。SAPS阳性思维形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同时与惊、悲、怒情绪认知评分呈相关。SANS的注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情绪认知障碍并与某些症状相关,提示情绪认知障碍可能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