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小儿脑积水临证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虚、邪实两方面的论述,旨在述明正虚致邪为小儿脑积水的主要病机,脾肾阳虚在下,饮聚血瘀病上,然正虚方面虽病在脾肾,但临证也有病在肾阳与病在脾气的不同,并且在邪实方面也有饮聚与血瘀之分.本病脾肾俱虚,饮血同病,本虚标实,故其治疗尤应标本兼顾,虚实并疗,予以“温化”之治,文中自拟“消积利水散”并七加减,“温”脾肾之阳,“化”聚饮痪血,临证症效显著,后附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的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古方书上多宗仲景炙甘草汤为主方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临证探之,该病病因复杂,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则心阳虚、心阴虚、心气血阴阳俱虚,致心失温煦和充养所致,实为外邪、痰饮、瘀血和热毒致心被邪扰所致,证型错综,兼证各异,治疗中必须四诊合参,辨证精详,用药得当,方可取效,切不可死守一证一方。现将笔者多年来临证辨治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风湿病。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多以毒邪为患,毒邪侵袭或损伤经络,导致经脉痹阻不通。其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痹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亏虚,毒邪痹阻为病机特点。急性期治疗以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排毒为大法,慢性缓解期以伏毒内蕴为基本病机,以补益脾肾、化浊解毒为主要治则。遵循以上治则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癌毒是肿瘤发生和传舍(转移)的根本,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痰、湿、瘀等诸邪搏结、合酿癌毒是癌毒产生的病机。癌毒致瘤的核心病机涉及“正气亏虚” “痰瘀郁毒”。“络虚失约” “癌毒挟邪” “经络传舍”涉及癌毒传舍的核心病机。扶正抗癌是防治癌毒及肿瘤转移的治则;重视通络祛毒治法;重视复方大法、多法联用;重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中医学统一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在总结临床实践基础上发现消渴病肾病以肾络瘀痹为病机核心,并贯穿于消渴病肾病的始终.而肾元虚损,与湿、热、毒、痰、瘀互结,形成肾络瘀痹的不同特点.早期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主,逐步出现气阴两虚、气虚偏重,或脾肾气虚,甚至出现气虚涉及阳虚之证.消渴病肾病蛋白尿是肾气虚损害的标志,患者蛋白尿量越大,脾肾气虚越明显,随着蛋白尿量越大,水肿显现,脾肾阳虚病机转换越显著.消渴病肾病病机复杂,变证丛生;治疗重在通络保肾;利水消肿注重提壶揭盖、活血利水;病情稳定也需调理脾胃、清理胃肠.形成通络保肾复方系列经验方,中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论治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为痰、瘀、热、毒,痰、热、毒均在虚和瘀基础上形成.正虚和邪实可以相互影响,并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的病理特点.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可外感与内伤并重,扶正与祛邪并调.从“正气内虚,痰瘀并存”的病机观点论治肺间质纤维化,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团队继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术思想,建立癌毒病机理论,并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本文提出前列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湿、热、瘀、毒;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毒蕴结精室;病位在精室,与肾、膀胱密切相关,并涉及肝、脾。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其中,抗癌解毒为核心,补益脾肾为根本,清热化湿、祛瘀散结为关键,佐以疏肝理气,同时,强调整体辨证,以平为期,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指导,阐述前列腺癌的辨证治要,突出癌毒病机理论在治疗本病中的关键作用,为中医药辨治前列腺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耀光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指出慢性尿路感染(劳淋)的内因是肾虚,外因是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病位在肾与膀胱,初起多为邪实,久病则由实转虚,亦可致虚实夹杂.中医病机是湿热毒邪蕴结肾与膀胱,实证居多.病理特点是"湿热毒邪壅滞、瘀阻肾络、脾肾气阴两亏",治疗上急性期突出祛邪,同时注重扶正,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倡导"利湿解毒清热、补脾益肾化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9.
小儿艾滋病属中医伏气温病和温疫范畴.其主要病因为疫疠毒邪和精血匮乏.基本病机为疠、郁、瘀、虚,系统病机可概括为疫疠深伏,禀赋虚损;正虚邪恋,气滞血瘀;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疠害邪犯,脏腑亏损;疠毒肆虐,阴阳虚竭.证候病机为疫疠潜伏,精血亏虚;正虚邪恋,痰瘀互结;脾肾气虚,化生无源;疠毒壅肺,气郁血瘀;疠郁心肝,闭窍动风;风热湿毒,浸淫肺脾;正不抵邪,阴阳虚竭.  相似文献   

10.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朱莹教授从伏毒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认为正虚邪恋、伏毒损络为核心病机, 提出分期论治辨标本、既病防变逐伏毒、瘥后防复重脾肾之治则, 临证治疗以健脾固本为先,辅以疏肝温肾,以祛风、泻火、化湿、散瘀、逐痰之法荡涤伏毒。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诗非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18-6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SLE缓解期患者58例,分为试验组30例,使用激素的同时以多种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对照组28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评价2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χ2=11.361,χ2=13.456,P均<0.01),生化酶学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t=14.6,P<0.01),且无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高等护理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方法随机整群抽样,设立具有可比性的教学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PBL教学实验组选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培训内容、所用教材及时间安排2组完全相同。在集中培训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并对PBL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一命题考试,统一阅卷,比较分析2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PBL教学实验组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发表了神经精神狼疮的命名和病例定义,逐渐统一和规范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损害的认识。其中,狼疮头痛是临床颇为棘手的难题,尤其是合并出现严重的多系统损害时;本病多数属于血管性头痛的范畴,极少数存在神经性头痛的特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ACR和国际头痛学会(International Head Society,I HS)的临床分类标准均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精神症状相关头痛未给予明确分类;本病以经验治疗为主,包括对症处理、免疫抑制、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狼疮头痛应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从内伤头痛立论,以本虚标实辨证,活血通络立法。  相似文献   

14.
毛慧慧 《西部医学》2014,(2):252-25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肾损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73例SLE伴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及系统护理,对照组35例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愈后.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病变,合并症多,易复发,中西医结合在预防、辨证论治、全面护理等方面优势明显,更有利于病情控制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探讨LN的有效中西医治法.方法对1990年~2002年12年间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具有西药对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LN论文22篇,共讲2160例LN患者(中西医结合(CW)组1186例,西医对照(W)组974例)实施荟萃分析.结果1.CW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W组(94.1%vs 79.0%,34.4%vs 20.3%),无效率、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W组(5.6%vs 18.1%,0.3%vs 3.0%.5.9%vs 22.8%,27.7%vs 71.8%).2.各主要中药应用频率:白花蛇活草85.7%,紫草81 3%,半枝莲76.7%,蜈蚣,,益母草81.2%,丹参87.2%,赤芍72.0%.结论以消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LN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查阅文献,从辨证论治、专方单药两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并为本病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瑞萍  朱妮  李达  陈瑶  蓝锴 《广东医学》2012,33(2):273-27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谱检测的内在联系。方法收集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及相应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根据四诊特点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3型:脾肾阳虚证、热毒炽盛证及阴虚内热证,比较其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SLE确诊病例105例,其中10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3组证型间抗核抗体滴度按几何均值大小依次为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特异性抗核抗体谱各抗体阳性率,其中脾肾阳虚和热毒炽盛间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共有54例,总阳性率为51.43%,按阳性率大小依次为: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热毒炽盛证,其中脾肾阳虚、阴虚内热组均与热毒炽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试验,而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s-DNA抗体可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辩证分型,作为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的高度异常为特征,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炎症疾病。运用中医的"毒"邪学说论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迁延不愈的整个病理过程,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43-147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难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是风湿免疫科的难治性疾病。现代研究证实,环境因素对SLE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外邪"的角度对中医药防治SLE进行探讨,从感染、烟草、PM2.5、紫外线四种外邪对SLE病情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其防治方法,提出"扶助正气,避御外邪"的防治法则,应用中药、体针、外涂中药软膏、耳穴、埋针、中药戒烟茶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方法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以期指导临床,为临床防治SLE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0.
62例男性狼疮性肾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H  Li X  Chu G  Liu J  Bi Z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22(4):395-397
为提高对男性狼疮肾炎(MLN)和女性狼疮肾炎(FLN)差异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组对62例MLN与62例随机选择的FLN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疗效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MLN和FLN的发病年龄分布不同,SLE中MLN发生率高(P〈0.05),较易误诊(P〈0.05)和延迟诊断(P〈0.05),且关节痛较FLN少见,抗核抗体阳性率亦明显低于FLN(P〈0.01),其他各项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