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即一般所谓“失眠”。此乃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甚多,但总不外乎虚实两种,以虚多见。笔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每获良效,兹举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3年4月~2005年12月,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不寐患者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悸·心脾两虚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的症候,多伴有失眠、头昏、健忘、疲劳、精力不集中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归脾汤出自宋代《济生方》,对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心悸、盗汗、食少等效果良好。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我院应用归脾汤加减方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患者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是困扰人们生活的一种常见病症。患者常感睡眠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眠浅易醒、醒后难以继续入睡,重者整夜不能入睡,辗转难眠。失眠不但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病久常常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甚至会加重或诱发原有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偏头痛、中风等,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失眠患者常自行服用安眠药,容易产生依赖性,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易复发甚至加重,故寻求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取百会、神门、内关、安眠、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脾俞,针刺得气后对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行捻转补法,并施以温针灸治疗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总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归脾汤药物,疗程同治疗组。结果:对照组23例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23例总有效率为91.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法疗效显优于口服归脾汤药物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小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464-1466
主要论述了归脾汤的组成及功效,归脾汤主治心脾两虚的各种慢性虚证,凡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易惊,记忆力下降,发热,体倦,面色萎黄,色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的各种血证,妇女月经失调等方面都可应用。可治疗惊悸怔忡,眩晕,不寐,郁证,汗证,血证,月经不调等诸证,说明归脾汤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采用参芪五味子联合归脾丸联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归脾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归脾丸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五味子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归脾丸治疗。  相似文献   

8.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艾司唑仑片、谷维素,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失眠在临床上较多见,根据临床表现及其特殊生理,结合中医理论可分为阴虚血燥、痰热内扰、心脾两虚3种常见类型,对其辨证论治,能收到比较显著的疗效,解决了孕妇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用药困难.  相似文献   

10.
归脾汤治疗失眠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归脾汤最早见于宋代严用和所著《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人参、木香、炙甘草组成,主治心脾两虚之健忘、怔忡。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一直沿用至今。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疗效显著。有报道心脾两虚证在就诊的失眠患者中占28%,临床多以归脾汤化裁治疗[1-7],皆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归脾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失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更年期失眠症是由于更年期女性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血不足,最终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临床常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5个证型.中医多采用中药、针灸、推拿及综合疗法治疗,其导引之术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等方式,使人体气血旺盛、经络通畅、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进而改善更年期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2.
八段锦结合子午流注纳支法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心血瘀滞等情况,不能对其心神奉养,导致出现失眠多梦症状.八段锦是一种治疗失眠的新型方法,能够促进患者修心养性,达到缓解失眠症状的目的 .子午流注纳支法属于一种时间针灸方法 ,用于失眠症的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归脾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失眠有效治疗方法。[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自拟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7例口服唑吡坦片、黛力新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分别为25,10,8,4,91.4%。[结论]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成人中符合其诊断标准者高达10%~15%,往往呈慢性化病程,其中约50%患者的病程可持续10年以上,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均造成严重危害[1].  相似文献   

15.
失眠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医认为,失眠的病机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众多的神经网络和系列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和神经调节物质等紊乱.中医认为,失眠多因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虚胆怯、心神不安,胃气不和、夜卧不安所致.采用中药、针刺、推拿、气功导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运动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可明显改善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6.
田金州教授从叶天士“久病致瘀”“久病多虚”理论出发,以“瘀”“虚”立论辨治慢性失眠.在治疗上无论标本虚实,总不离活血养血安神.承董建华院士丹参枣仁汤之精要,立清心枣仁安神汤.临证合参发病季节、病因及脏腑辨证,予整体辨证、个体化治疗.在明显改善临床疗效的同时,亦能改善兼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失眠中医证型与多导睡眠图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观察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83例,总结一般病情资料、中医证型特点及其多导睡眠图特点。[结果] 慢性失眠的发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且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证型主要为阴虚火旺型(43例)、心脾两虚型(40例)。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睡眠效率分别是66.43%、61.71%,均低于正常水平,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进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相比,阴虚火旺型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睡眠时相后移,但夜间觉醒时间(ATA)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结构:与心脾两虚型相比,阴虚火旺型患者快速眼动动眼睡眠潜伏期时间缩短,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的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波睡眠时间(SWS)占比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脾两虚型和阴虚火旺型是慢性失眠临床常见的虚证证型,两个证型多导睡眠图的参数之间存在差异,提示多导睡眠图的参数可以作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失眠的客观指标,为后期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清心宁神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内服清心宁神汤,每日1剂;对照组20例口服天王补心丸,每次8粒,3次/d。结果均用药3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结论清心宁神汤治疗失眠症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失眠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整夜不眠,并可反复数年不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现代治疗失眠症一般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诸多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依赖性,以及损害肝、肾功能等,因此不宜长期服用.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了解临床中成人不寐患者的一般情况、睡眠情况及中医证候特征与规律。[方法]利用研制的成人不寐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以不寐为主诉的成人患者进行预调查,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及Modele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其中被调查者66.67%为女性,平均(56.20±14.19)岁,以60~79岁年龄的人数最多,61.33%的患者是高中及以上学历,44%的患者是脑力劳动为主者;76%的患者有既往病史,涉及43个疾病。90.67%的患者为慢性不寐,81.33%为入睡困难,92%为混合型不寐,PSQI(15.12±3.22)分。73.33%患者的病因病机是情志失调,37个常见中医症状,30.67%属心脾两虚证。[结论]本次预调查的成人不寐患者以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以慢性病程为主,以入睡困难者最多,多为混合型不寐;最主要的病因病机是情志失调,常见中医症状除睡眠相关主症外,常伴随精神情绪及日间功能下降症状,证候类型以心脾两虚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