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值异常与患儿继发免疫紊乱,导致感染及重症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9例,经化疗骨髓持续缓解(CCR)9-12个月和21-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4.0×109/L时,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美国BD公司)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8+、CD19+、CD16/56+细胞的百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T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失调,CD4+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数上升(P<0.05),CD4+/CD8+细胞比值严重倒置(P<0.01),CD19+细胞百分数下降(P<0.05),临床上常见白血病患儿易感染和多发严重感染亦与此有关。2.CD16/56+标记的自然杀伤细胞并不随化疗次数增加而有变化(P>0.05),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3.A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细胞百分数无改变(P>0.05)。结论 ALL患儿免疫活性细胞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受到明显影响,有必要尽早进行免疫干预治疗,以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抗感染能力,恢复机体的免疫监督能力。对CD19+细胞减少,在感染发生时,给与丙种球蛋白,可减轻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儿CD7抗原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D7^+ 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5例初治小儿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170)检测,临床观察,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结果 23例CD7^+小儿AML在FAB分型中以M2、M3多见。M3中无一例CD7抗原表达,将CD7^+与CD7^-两组小儿AML进行对比,CD7^+ AML具有肝脏明显增大(P<0.005),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比例及P-糖蛋白表达增高等特点(P<0.005,P<0.01及P<0.05),且年龄偏低,中位数年龄7.6岁(P<0.01),治疗效果差,完全缓解率43%,达首次缓解中位时间为55.5天。结论 小儿CD7^+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常表达P-糖蛋白,临床症状重,治疗效果差,完全缓解率低(P<0.05),达首次缓解时间长(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白血病患儿及非白血病患儿的不同,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探讨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及非白血病患儿各30例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外周血CD4+CD25+CD12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白血病组为(11.45±1.41)%,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98±1.09)%(P<0.05)。而NK细胞数量白血病组为(5.13±2.97)%,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5.06±3.91)%(P<0.05)。结论 (1)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CD4+CD25+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2)通过检测CD4+CD25+CD127-T细胞可较好的反映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TLA-4/CD28的表达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及治疗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21例B细胞型ALL患儿初发且未治疗前、经VDLD方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并持续缓解予CAT巩固停药2~3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TLA-4、CD28的表达。结果(1)治疗前:ALL患儿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CTLA-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1),CD28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1);(2)治疗后:ALL患儿在达到完全缓解时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CTLA-4的表达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28的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T淋巴细胞不能被充分活化,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与清除功能降低,可能是ALL的发病因素之一;(2)化疗过程中注重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刺激T淋巴细胞正常活化可能有助于提高ALL的治疗缓解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在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T淋巴细胞重建过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76名ALL治疗后停药不同阶段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D3+HLA-DR+细胞、CD4+CD45RO-CD45RA-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月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8+CD28-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月、12~24月24~48月组均高于对照组,CD3+CD8-CD4+、CD4+CD45RO-CD45RA+细胞的百分率、CD4/CD8值、CD45RA/CD45RO值在停药各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结束后,活化的T细胞可能在停药早期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中起积极的作用,患儿的T淋巴细胞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CD4+CD45RO-CD45RA+、CD3+CD4+CD8-淋巴细胞的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19+CD23+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标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初发PNS患儿(PNS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25+)、B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CD19+CD23+)及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56+)水平,同时选取同期19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NS组患儿外周血中CD3+、CD3+CD8+、CD4+CD25+、CD19+CD23+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而自然杀伤细胞则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NS组CD3+CD4+、CD4+/CD8+、CD3-CD19+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内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参与了PNS的发病过程,其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19+CD23+细胞的变化为PNS的免疫治疗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细胞中CD19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CD19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与分布,为白血病的诊断、鉴别以及导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7个荧光直标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及CD45/SSC双参数设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210例儿童AL细胞进行免疫诊断和分型,并对CD19在各种类型A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9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例中,CD19的阳性率(99%,92/93)明显高于B细胞系其他相关抗原的阳性率,如CD10(88%,82/93,P=0.003)、CD20)(25%,23/93,P=0.001)和CD22(60%,56/93,P=0.001);CD19在9例含B系成分的杂合型白血病(hybrid acuteleukemia,HAL)中全部表达,而在24例T细胞系ALL和5例T/My(髓)HAL上均无表达;在7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仅5例(6%)CD19阳性,明显低于它在B系ALL中的阳性率(99%,P=0.001)。结论 CD19对B系ALL细胞的特异性较好,敏感性高,在B细胞系各个分化阶段持续稳定表达,是诊断B系ALL较为可靠的表面标记,也可作为导向治疗B系ALL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CD3 4 表达特点及与Ph染色体表达、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42例初治的ALL患者的免疫表型 ,其中B ALL 3 1例 ,T ALL 9例 ,N ALL 2例。结果 (1)小儿ALLCD3 4 阳性 14例 ,阳性率 3 3 3 %,其中 ,B ALL阳性 13例 (4 1 9%) ,T ALL阳性 1例 (11 1%) ,N ALL未检出阳性 ,B系ALL阳性率明显高于T系ALL(P <0 0 5 ) ,ALL L2 中的阳性率高于L1 (P<0 0 5 ) (2 )CD3 4 表达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有关 (P <0 0 1)与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数、肝脾大及出血情况无关。 (3 )CD3 4 表达和脑膜白血病有关 (P <0 0 1)和缓解率无显著相关性。 (4 )Ph染色体阳性率为 3 1 2 %。CD3 4 表达和Ph染色体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CD3 4 表达阳性组外周血原始细胞增多 ,引起脑膜白血病机会多。CD3 4 表达与ALL亚型、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和治疗缓解率及染色体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22例初治ALL患儿化疗前后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并与患儿的近期化疗疗效及DNA倍性、免疫表型等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化疗前无一例检出凋亡细胞,化疗后13/22例凋亡检测阳性。化疗后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与其早期缓解、DNA倍性、免疫表型有关(P均<0.05),与WBC数、年龄、性别、髓外浸润情况无关(P均>0.05)。结论 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是一种简单、敏感的检测体内凋亡细胞的方法;化疗后体内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与近期化疗疗效一致;DNA指数1.16-1.6的ALL患儿预后好,与其白血病细胞易于凋亡有关;成熟B-ALL、T-ALL患儿预后差,与其白血病细胞不易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及意义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 9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 、CD4+ CD8+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CD8+ 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NK细胞 (CD1 6+ 56+ )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1) ,经治疗缓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达正常水平。结果表明 ,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40-243
目的 明确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T淋巴细胞致病因子的亚群来源,探讨CD+4T淋巴细胞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CD+4、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磺柳酸比浊法测定经大鼠尾静脉注射抗体结合-补体介导溶解法分离的患儿CD+4和CD+8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后的大鼠尿蛋白含量,电镜观察其肾小球超微结构与基底膜上阴离子位点改变。结果 (1)肾病综合征活动期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为(33.4±2.4)%,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5.5±4.5)%,比正常儿显著降低(P<0.01);CD+4/CD+8比值为(2.2±0.3)%,比正常儿显著升高(P<0.01)。(2)注射患儿CD+4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后,大鼠尿蛋白排泌量在0~8h时间段由注射前的(3.9±0.6)mg/24h显著增加到(13.1±4.3)mg/24h(P<0.001)。注射患儿CD+8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后,大鼠尿蛋白排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蛋白尿大鼠出现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基底膜上阴离子位点显著减少。结论 注射患儿CD+4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使大鼠出现一过性蛋白尿;CD+4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分泌致病因子是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23例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 、CD4^ 、CD8^ 、CD19^ 、CD16 56^ 进行定量检测,并用^3H—TdR标记法测定非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外周血CD4^ ,CD4^ /CD8^ ,CD16 56^ 、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D8^ 活性显著升高(P<0.05),CD19^ 显著升高(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CD3^ 稍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T细胞亚群紊乱,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NK细胞数量及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抗原和CD_(34)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髓系抗原、CD34 表达特点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6 2例初治的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①儿童ALL髓系抗原阳性率达 2 0 2 % ,其中CD13阳性最常见 (占 1 2 % )T系ALL和B系ALL髓系抗原表达差异无显著性。ALL L2 中的阳性率高于L1(P <0 0 5)。②CD34 表达阳性率为33 3% ,B ALL阳性率高于T ALL(P <0 0 1 ) ,B ALL中前B细胞型明显高于普通型、B细胞各亚型。③CD34 表达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有关 (P <0 0 1 )。结果表明儿童ALL髓质抗原表达和FAB分型有关 ;CD34 表达与外周血原始细胞和脑膜白血病的发生有关。与ALL亚型、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EB病毒(EBV)感染患儿,其中CAEBV患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各15例;另选择1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反转录-PCR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CD40mRNA和CD40L mRNA的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BV感染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CAEBV组PBMC CD40 mRNA及CD40L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及I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PBMC CD.mRNA、CD40L mRNA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CAEBV组外周血CD3+、CD8+、CD19+CD.+、CD16+56+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4+、CD4+/CD8+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与I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IM组外周血CD3+、CD8+、CD19+CD23+、CD16+56+明显升高,CD4+、CD4 +/CD8+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异常表达及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参与CAEBV的发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是CAEBV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物学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白血病的最常见类型。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可识别ALL的异质性和多种免疫表型。其中15%左右显示T系相关抗原,表现CD1.CD2,CD3,CD4,CD5,CD7和CD8阳性。此型带有很多不利特点,有报告其预后较B系ALL差。但近期的临床研究提示。应用危险适中的多药化疗已明显改善了T系ALL(T-ALL)的治疗效果。本就T-ALL的病因学、生物学持征,临床持点和治疗策略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CD45RA和CD4^+CD45RO分子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2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27例、健康对照儿童20例抗凝静脉血100μL,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CIM单抗、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CD45RA单抗和PE-菁蓝色素荧光素(PE—Cy5)标记的抗CD45RO单抗,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45RA和CD45RO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和支气管哮喘缓解组患儿比较,支气管哮喘发作组患儿CD4^+CD45RA^+T细胞明显减少(q=12.47,8,39Pa〈0.05),CD4^+CD45RO^+T细胞显著升高(q=9.50,8.30Pa〈0.05),CD4^+CD45RA^+/CD4^+CD45RO^+细胞比值显著降低(q=8.96,6.21P。〈0.05);支气管哮喘缓解组患儿CD4^+CD45RA^+T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q=3.08P〈0.05),CD4^+CD45RO^+T细胞及CD4^+CD45RA^+/CD4^+CD45RO^+细胞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45,2.02Pa〉0.05)。结论外周血CD4^+CD45RA^+和CD4^+CD45RO^+T淋巴细胞平衡失调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分化抗原CD7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表达CD7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tu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选择1998.4-2001.5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82例。应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随机检测了ALL患儿的表型,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采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常规化疗方案。将CD7^ 与CD7^-的急淋进行对比。结果:CD7^+与CD7^-急淋相比,年龄大,白细胞数高,肝脏明显增大,出现髓外白血病及严重并发症较多,第一疗程达CR人数少,达CR时间长,第一疗程内放弃治疗或死亡人数多,P170率高(均为P<0.05),结论:CD7^+ALL临床症状较重,治疗反应较差,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EB病毒(EBV)转化"永生"B细胞(CD23+/CD19+)在儿童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时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EBV感染儿童IM急性期、恢复早期、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CD23+/CD19+、CD23和CD19的表达,并与24例相同年龄健康儿童组成的对照组比较.结果(1)急性期、恢复早期CD23+/CD19+、CD23表达明显下降[急性期CD23+/CD19+(2.22±1.47)%,(132±91)/mm3;CD23(3.12±1.88)%,(195±102)/mm3;恢复早期CD23+/CD19+(4.51±2.25)%,(166±85)/mm3;CD23(5.55±2.76)%,(231±130)/mm3;对照组CD23+/CD19+(6.71±2.25)%,(215±68)/mm3;CD23(7.85±3.09)%,(249±86)/mm3,P<0.05].病程越早,下降越明显.恢复期CD23+/CD19+恢复到正常水平,而CD23升高超过了正常值[恢复期CD23+/CD19+(6.72±2.16)%,(213±108)/mm3;CD23(9.46±2.73)%,(366±200)/mm3].(2)在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恢复期,CD23+/CD19+与CD23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CD23+/CD19+仅在急性期与CD19呈正相关(P<0.01);CD23与CD19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EBV感染儿童IM急性期、恢复早期EBV转化"永生"B细胞受到明显抑制,恢复期恢复到正常水平,而CD23表达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儿童AL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的分析。结果120例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可分为4类:未分化型占0.8%,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占35.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57.5%,混合型急性白血病占6.7%。69例儿童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 - ALL)占75.3%,T淋巴细胞白血病(T - ALL)占24.7%。AML伴淋巴系抗原表达为28.8%,主要表达CD5、CD7及CD19(均为9.6%)。B - ALL伴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分别为40.4%和5.8%,T - ALL伴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分别为35.3%和5.9%。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几乎能对所有儿童急性白血病进行准确分型,对儿童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IM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 16+ 56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IM患儿外周血CD3+ 、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 、CD+ 16+ 56淋巴细胞及CD4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EB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