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绝经后骨代谢水平的特点.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对象的358名绝经后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测量骨密度(BMD)、钙(Ca)、磷(P)、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 ),按BMD值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汉族及维吾尔族妇女年龄、停经年龄、BGP、BAP、TRACP-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妇女骨量减少组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年龄、停经年龄、BAP、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BGP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妇女骨量减少组停经年龄、BGP、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骨质疏松组年龄、BAP、BGP、TRACP-5b明显高于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停经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组中,维吾尔族25-(OH)VD-3水平明显低于汉族(P<0.05),BGP水平高于汉族(P<0.05);在骨质疏松组中,维吾尔族年龄及绝经年龄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GP、BAP和TRAP-5b在两民族中各自都可以较早的反应出绝经后妇女在3组中骨代谢水平的差异性,可以作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检测指标;维吾尔族妇女和汉族妇女在维生素D代谢上可能存在着差异并影响到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初潮年龄、哺乳时间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蒋凤艳  莫凤媚  劳山 《广西医学》2005,27(6):814-816
目的探讨妇女的初潮年龄及哺乳时间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表方式调查问卷,早晨8:00~10:00取空腹血和第2次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ALP及骨密度。结果初潮年龄在17岁以上者Ca/Cr、ALP值高于初潮年龄<17岁的两组,L2~L4、Wards三角区、股骨上段总骨密度值低于初潮年龄小于15岁组,P<0.05;妇女一生哺乳时间大于2年组骨形成指标血ALP,骨吸收指标尿Ca/Cr高于哺乳时间小于2年组,骨密度值均低于哺乳时间小于2年组。结论初潮晚、哺乳时间长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赵兰芳  王俊  王雪君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88-138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与部分生化指标及相关因素的关联。方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并据此进行相应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患者血磷水平显著高于骨量减少及正常患者;骨质疏松或减少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骨量正常患者;骨质疏松或减少患者空腹C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患者;男性骨质疏松者血钙水平显著高于骨量减少或正常组。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血磷呈负相关;在女性中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及血钙正相关,男性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改变可提示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堂龙  蒲犇  许咸加  鲍明利  汪林兵  吴赫南  付可登 《浙江医学》2024,46(11):1197-1199,1205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钙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宁波市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43例、骨量减少组29例、骨量正常组30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25(OH)D及骨钙素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血清指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OPG、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且骨质疏松组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均P<0.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且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血清OPG、25(OH)D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098、0.402,均P<0.05),血清骨钙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呈负相关(r=-0.376,P=0.021)。血清OPG、25(OH)D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1、0.260,均P<0.05),血清骨钙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67,P<0.001)。结论血清OPG、25(OH)D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清骨钙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的影响因素和骨质疏松发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单光子骨矿含量测量仪,检测了重庆地区40~88岁1060例妇女挠骨骨矿物质含量(简称BMC)。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骨矿含量随年龄老化呈持续性减少,绝经加速了骨矿的丢失。骨矿含量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显著性负相关(r=-0.537、-0.456.P均<0.01).与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无相关性。职业对BMC无显著影响,运动是BMC的保护因素。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病率为38.8%,其中未绝经组发病率仅为3.6%,而绝经后骨质疏松则为43.5%,70~88岁的老年妇女85%存在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MMP-9、TNF-α与骨转化指标的关系。 方法 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男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MMP-9、TNF-α与骨转化指标水平及其相关性。 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低骨量组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血清MMP-9和TNF-α均高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低骨量组的MMP-9和TNF-α均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低骨量组的血清sBAP、血清sOC均高于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血清sCTX高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P<0.05),骨密度与MMP-9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sBAP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sOC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sCTX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MMP-9、TNF-α升高,骨密度与血清MMP-9、TNF-α和骨转化指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冯秀英  桂秀芝 《广西医学》2004,26(4):483-484
目的 探讨柳州市区更年期妇女骨量变化及相关因素 ,为进一步做好更年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市区4 0~ 70岁 12 5 3例妇女按相应年龄段分 6组 ,进行问卷调查及超声骨密度测量。结果  4 0~ 6 0岁更年期妇女 86 0人 ,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 390人占 4 5 35 % ,年龄增加骨量异常上升 ,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柳州市更年期妇女骨量变化状况不容乐观 ,应进一步做好健康教育及妇女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宁波市精神病院接受诊疗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41例、骨量减少组23例、骨量正常组3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精神分裂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而骨质疏松组又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均P<0.05)。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498、0.387、0.265,均P<0.05)。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63、1.003、2.198,均P<0.05)。结论血清骨钙素、骨硬化蛋白、骨膜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均呈正相关,且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女初潮年龄及初产年龄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表方式调查问卷,早晨8:00~10:00取空腹血和第二次晨尿,尿钙(Ca)、肌酐(Cr)、血ALP均采用酶法测定,采用GE公司提供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初潮年龄在〉17岁者Ca/Cr、ALP值高于初潮年龄≤17岁的两组,腰椎2~4(L2~4)、Wards三角区、股骨上段总骨密度值低于初潮年龄〈15岁组(P〈0.05);初产年龄≤25岁组骨形成指标血ALP,骨吸收指标尿Ca/Cr值高于初产年龄〉25岁组(P〈0.05)。结论:初潮晚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初产年龄越年轻,导致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汉族人员共1 269人(年龄20~80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及左髋部进行骨密度测量,按性别及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一共有12组,并进行基本体征测量以及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个旧市男女性峰值骨量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2)男女性骨密度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3)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于女性各组,其中7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50岁后骨密度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相似文献   

11.
张妙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5-16,19
目的对余杭地区健康人群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健康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余杭地区的健康人1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如果研究对象的峰值骨密度下降的数值超过2.5SD则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结果30~35岁年龄段的女性、年龄在35岁左右的男性骨密度出现峰值;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具有非常显著的下降值,并且与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比较,女性明显具有更高的发病率。结论女性55岁以前,男性65岁以前,应该加强学习骨质疏松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年龄段后,为了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汶麦霞  王艳丽  李津 《西部医学》2012,24(8):1522-1524
目的探讨40岁以上中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88例女性及188例男性体检者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进行骨密度值(T)测定。同时采集被测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生活方式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体重指数、每周运动次数、钙剂摄入与骨质疏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性别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运动习惯及钙剂摄入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量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健康大学生的颅腔体积的大小,对比分析高原不同民族间、性别间的颅腔体积差异,同时为建立国人标准脑而提供高原健康青年人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Siemens Skyra 3.0T,选取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大学生各30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共90名,年龄18~ 22岁.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进行图像采集,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族别间的方差分析和性别间的t检验.结果 藏族男、女性颅腔体积大小分别为3117.2268±211.8688cm3、2712.5343±250.0785cm3;汉族男、女性颅腔体积大小分别为2995.7108±139.4491cm3、2681.9714±187.8033cm3;回族男、女性颅腔体积大小分别为3207.4151±267.5749cm3、2761.2630±168.7913cm3.颅腔体积大小在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在民族间对比分析中,汉、回男性颅腔体积大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民族间颅腔体积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颅腔容积普遍大于女性,可能与男女性别的生理因素有关-回族男性颅腔容积大于汉族男性,是否与民族遗传基因差异有关,目前无相关文献报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世居高原藏汉回族青年人颅腔体积进行准确测量,不仅可以为高海拔地区人标准脑容积数据建立提供藏汉回族青年人数据,而且可为进一步开展颅内结构民族间差异性分析提供标准化处理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借助单能光子骨密度仪测定了2002名宁夏汉、回族健康人尺、桡骨骨矿含量(BMC)、骨宽度(BW)及骨密度(BMD)。经统计学处理:(1)民族之间(分男女两性)均无显著差异。(2)性别之间(分汉、回两族)均有显著差异。(3)BWC、BW、BMD随年龄逐渐增加,于30~39岁之间达到高峰,平均每年BMC增加约5.0%,BW约增3.0%、BMD约增4.0%。40岁以后逐年下降,每10年,男性BMD减少0.03g/cm~2,女性减少0.06g/cm~2,两者间差异极显著(P<0.001)。(4)两性体力劳动者各项测定值均显著地高于脑力劳动者,P<0.01。(5)妇女每绝经1年,BMC平均递减0.0128g/cm,速度为1.76%;BMD平均递减0.0132g/cm~2,速度为2.0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收集PCOS患者267例,其中回族89例,汉族178例,分析高雄激素临床特征。根据血清睾酮水平,将PCOS患者分为高雄激素组和雄激素正常组,比较不同雄激素状态的脂代谢情况。结果 ①PCOS患者总体、回族、汉族痤疮发生率分别为20.60%、16.85%、22.47%。多毛发生率为25.09%、21.35%、26.97%;高雄激素血症发生率为47.56%、50.56%、46.06%。汉族多毛发生率高于回族 (P<0.01)。②在总体PCOS患者中,高雄激素组总胆固醇(CHO)、载脂蛋白B(ApoB)高于雄激素正常组(P<0.05);在汉族PCOS患者中,高雄激素组CHO、低密度脂蛋白(LDL)、ApoB高于雄激素正常组(P<0.05或P<0.01)。在回族PCOS患者中,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IR正常的非肥胖汉族PCOS患者中,高雄激素组CHO、ApoB高于雄激素正常组(P<0.05)。结论 独立于肥胖、胰岛素抵抗因素,高雄激素血症是PCOS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且回、汉族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医证型间骨密度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11年1月一2013年2月,选择在新疆地区长期居住的绝经后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经骨密度检测和临床表现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46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进行腰椎正侧位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中医各证型间骨密度差异。结果维吾尔族与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肾虚血瘀和非。肾虚血瘀证型间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年龄、生育数、骨密度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肾虚血瘀和非肾虚血瘀4组证型间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维吾尔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4组证型间:脾肾两虚型与肾精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患者体质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4组证型间:肾精亏虚型与脾肾两虚型患者体质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亏虚型与脾。肾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骨密度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维吾尔族绝经后妇女四组证型间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数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维、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各证型间体质指数及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各证型间骨密度值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间维吾尔族和汉族绝经后妇女的一般情况及骨密度(BM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11年1月-2013年2月,选择在新疆地区长期居住的绝经后汉族和维吾尔族妇女,经骨密度检测和临床表现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46例,汉族178例,维吾尔族168例。中医辨证分为。肾虚血瘀型、非肾虚血瘀型两大证型,其中将非肾虚血瘀型再分为脾肾两虚、肝肾阴虚、肾精亏虚型3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进行腰椎正侧位骨密度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绝经年龄及发病年龄小于汉族患者,体质指数及生育数均大于汉族患者(Pd0.05);两者骨密度T值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中医分型:肾虚血瘀型及非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年龄、生育数、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为肾虚血瘀和非肾虚血瘀型(肾精亏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4型后,年龄、体质指数、绝经年龄、生育数、骨密度值等分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新疆维、汉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水平无差异,中医证型分布中,以肾虚血瘀型患者为多,而肾虚血瘀与非。肾虚血瘀患者间BMD无明显差异,尚不能简单地通过BMD的测定值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021例高甘油三酯(TG)血症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4市及所属县以上医院收治并确认为高TG血症的患者1021例,对其性别、民族、居住地、年龄、职业及心血管疾病等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者高TG血症中汉族高于回族(P<0.01);40岁以上各年龄组均高于40岁以下组(P<0.01);城镇居民高TG血症多于乡村居民(P<0.01),不同职业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高于未合并者(P<0.01)。结论高TG血症与性别、民族、居住地、年龄、职业、有无心血管病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与身高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妇女的身高缩短值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记录 191例绝经前后妇女的身高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DEXA)检测腰椎和髋关节的骨密度。结果 绝经后妇女身高缩短值越多其骨密度值越低 ,身高每缩短 2cm ,腰椎的骨密度大约降低 0 .0 2 5 5 g/cm2 ,而髋关节的骨密度大约降低 0 .0 2 92 g/cm2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的身高缩短值比没有患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的身高缩短值要高 ,二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通过了解绝经后妇女身高缩短值的多少能够大概估计其骨密度的多少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特点在临床流行病学层面上有何不同以及发病率不同的危险因素之间有何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 482例维吾尔族、汉族住院患者(其中732例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患者,750例非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性行为和生育史、避孕史及吸烟史、生活习惯等。结果:维吾尔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初次分娩年龄、初婚年龄、怀孕次数、月经期用材、家人是否吸烟和职业等因素。汉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怀孕次数、丈夫是否做包皮术、家人是否吸烟、口服避孕药、初婚年龄和教育程度。维吾尔族、汉族妇女患宫颈癌既有共同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初婚年龄、被动吸烟、怀孕次数,又有各自不同的危险因素。结论:共同的危险因素在维、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排序不同(按OR值),所起的作用不同。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的发病率不同,有明显的临床流行病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