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和抗凝血酶Ⅲ(AT-Ⅲ)在脑梗死(CI)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对260例CI患者进行分组,其中CI急性期组80例、进展期组41例、非进展期组65例、康复期组74例;9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YSMEX CA7000血凝仪分别检测其血浆D-D、Fb和AT-Ⅲ水平。结果:CI急性期、进展期、非进展期患者D-D、Fb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T-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D-D与AT-Ⅲ呈负相关(P〈0.01),D-D与Fb呈正相关(P〈0.01),AT-Ⅲ与Fb无相关性。结论:CI患者D-D、Fb、AT-Ⅲ变化显著,D-D升高伴随AT-Ⅲ含量降低,提示D-D、Fb、AT-Ⅲ共同参与了梗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CI临床危险分级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脑外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b)浓度,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外伤患者86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血浆D-D、CRP和Fb浓度,统计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20例(23.3%)。脑外伤患者血浆D-D、CRP和Fb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非生存患者血浆D-D、CRP和Fb浓度较生存患者明显升高(P<0.01),血浆D-D、CRP和Fb浓度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1)。结论:D-D、CRP和Fb共同参与了脑外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该些标志物适合作为一种常规的甄别方法,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预测脑外伤后1个月内死亡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检血浆AT-Ⅲ活性。结果该法AT-Ⅲ活性在25%~125%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变异系数为3.2%,日间变异系数为4.9%;凝固时间法与发色底物法比较相关性良好(r=0.999,P<0.05);检测178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5.4%±18.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IgM型类风湿因子与变性IgG抗原形成的复合物定量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6例、非RA患者41例和体检健康者40名作为研究对象.用包被有鼠抗人μ链抗体的ELISA孔板及HRP标记的兔抗人IgG对血清中IgM型类风湿因子(RF)与变性IgG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用胶乳凝集法检测RF,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定性检测,并比较其与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对于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00倍.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对于RA的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95.3%.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OD值与RF阳性程度相关系数为0.687(P <0.01).结论 血清IgG-IgM型RF免疫复合物水平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糖尿病足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及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方法:选取本院疮面修复科2012年4月~2013年3月107例糖尿病足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其严重程度分为0~2级(A组)、3~4级(B组)两组,另选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C组),检测以上对象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及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B组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B组AT-Ⅲ活性显著低于A组,更低于C组。结论:血浆D-D、Fbg水平和AT-Ⅲ活性的联合检测对于判断糖尿病足患者体内高凝状况及监测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heum atoid factor,RF)、抗角质蛋白抗体(AKA)、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 in,CRP)和血沉(erythrocyte sed im entation rate,ESR)联检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3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的RF、AKA、CRP及ESR检测,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RF和CR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应用魏氏法测定ESR值。结果:35例RA患者血清中,RF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4%、91.7%,AKA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34.3%、96.7%,CRP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4%、25%,ESR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6%、83.3%。联检RF和AK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2%、99.7%,联检RF、AKA、CRP及ES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9.98%、99.97%。结论:RF、AKA、CRP及ESR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且四者联检有助于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李大千  蒋云  梅燕萍 《医学信息》2019,(17):167-169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bg)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什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AT-Ⅲ、D-D与Fbg变化及其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结果 术前观察组AT-Ⅲ低于对照组[(82.82±9.17)% vs(101.4±7.66)%],D-D与Fbg高于对照组[(23.49±14.82) g/mL vs(0.37±0.12) g/mL]、[(4.65±1.12)g/L vs(2.52±0.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d AT-Ⅲ高于术后3 d[(90.61±7.68)% vs(89.13±29.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与Fbg低于术后3 d[(2.80±0.95) g/mL vs(12.35±8.01) g/mL]、[(2.75±1.01)g/L vs(3.58±1.0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高于AT-Ⅲ、D-D和Fbg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AT-Ⅲ、D-D和Fbg是判断机体抗凝水平和血栓形成较为简便且快速的方法,可以作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指标,且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yr61)水平,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血清Cyr61水平,对患者血清Cyr61水平与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方法 ELISA方法检测RA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yr61水平。结果 RA的血清Cyr6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早期RA的血清Cyr61水平高于中晚期患者(P0.05),RA的血清Cyr61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正相关(r=0.362,P0.05)。结论 Cyr61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水平升高可能预示RA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免疫球蛋白(Ig)等蛋白指标的测定对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意义,为RF阴性RA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RA患者74例,使用西门子BNII特定蛋白分析仪(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F、IgM、IgG、IgA,贝克曼AU5832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P(双缩脲法)、ALB(溴甲酚绿法),GLB(TP减ALB计算值),A/G(ALB/GLB计算值)。根据RF水平,将RA患者分为RF阳性组40例与RF阴性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TP、ALB、GLB、A/G及IgG/A/M等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RF阳性组患者ALB(39.20±4.74g/L)水平显著低于RF阴性组(41.64±3.77g/L)(P<0.05),而IgA水平(3.25±1.21g/L)显着高于RF阴性组(2.43±1.11g/L)(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患者血清TP、GLB与IgG、IgA呈正相关关系(P<0.05),A/G与IgG、IgA呈负相关关系(P<0.05),RF阴性组中TP、ALB与IgM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LB及IgA等蛋白指标可以作为RF阴性RA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子痫前期重度患者、正常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检测分析,探讨该疾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系统激活及肝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通过使用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检测30例正常妊娠足月妇女、2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入院未用药前FVIII,FⅨ、AT-III,D-Dimer指标,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ALT、AST肝功能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AT-Ⅲ下降,FⅨ、D-D、ALT、AST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痫前期重度尤其是早发型患者存在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RA患者158例,化学沉淀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DL-C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其它临床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通过查体评估患者的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TJC),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通过标准公式根据ESR来评价患者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using ESR,DAS28-ESR)水平。结果在总体RA患者中,其HDL-C水平与其CRP,ESR水平呈负相关,女性患者HDLC水平较男性患者高,复治患者HDL-C水平较初治患者高。对于初治患者,HDL-C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呈负相关,血清学阳性的患者HDL-C水平较血清学阴性的患者高,对于女性血清学阳性的患者而言,HDL-C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结论HDL-C水平对于RA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5-CD31-PDPN+细胞群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IL-1β、IL-6、TNF-α和IFN-γ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6例RA患者和63例健康体检者。根据实验室正常参考范围将ESR、CRP、RF、抗CCP抗体与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外周血中CD45-CD31-PDPN+细胞群的比例与4种细胞因子、ESR、CRP、RF和抗CCP抗体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χ2检验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CD45-CD31-PDPN+细胞群的比例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的CD45-CD31-PDPN+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MV、B19和HCV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巨细胞病毒(CMV)IgG和IgM抗体、细小病毒B19 IgG和IgM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在中国南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CMV、B19、HCV在R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MV-IgG和CMV-IgM抗体,B19-IgG和B19-IgM抗体以及HCV抗体;CMV-IgM抗体阳性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MV载量;B19-IgM抗体阳性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的B19载量。同时分析这些病毒抗体与RA患者的实验室活动指标如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结果:70例RA患者中,69例为CMV-IgG抗体阳性(98.57%),7例CMV-IgM抗体阳性(10.00%),49例B19-IgG抗体阳性(70.00%),16例B19-IgM抗体阳性(22.86%),无一例HCV抗体阳性;92例健康对照者中91例CMV-IgG抗体阳性(98.91%),1例CMV-IgM抗体阳性(1.10%),42例B19-IgG抗体阳性(45.65%),19例B19-IgM抗体阳性(20.65%),仅1例HCV抗体阳性;RA患者CM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MV-IgM抗体阳性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检测到CMV载量;RA患者B19-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B19-IgM抗体阳性率无差别(P>0.05),B19-IgM抗体阳性RA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B19载量;CMV-IgM抗体阳性、B19-IgG抗体阳性与抗CCP抗体、RF、ESR等RA活动性指标不相关。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普遍感染CMV,但CMV重新激活与RA有关;B19感染在RA患者中有更高的流行率;HCV在中国南方人群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66例RA患者(活动期34例、缓解期32例)和44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17 mRNA 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的浓度,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RF的浓度,分析血清IL-17与RF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PBMC中IL-17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但活动期与缓解期无明显差异( P>0.05);RA活动期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RA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 P<0.05);且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RF呈正相关。结论:IL-17和RF在RA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7可能与RA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14-3-3浊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4 例RA患者、90 例非RA 关节病变患者及同期4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 和速率比浊法分别检测14-3-3浊蛋白、抗CCP抗体(anti-CCP)、抗RA33 抗体(anti-RA33)、抗Sa 抗体(anti-Sa)和类风湿因子(RF)含量,并分析其对RA 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14-3-3浊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RF 水平在RA 组均显著高于非RA 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于绘制各指标ROC 曲线,14-3-3浊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RF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831、0.852、0.615、0.706和0.739,均P<0.01;其中14-3-3浊蛋白和anti-CCP 达到中等以上诊断价值,对应cutoff 值分别为2.59 ng/ ml 和24.0 U/ ml; 所有指标中anti-Sa 特异度最强为97.69%,RF 灵敏度最高为83.58%;14-3-3浊诊断RA 的特异度为91.54% 仅稍次于anti-Sa和anti-RA33 抗体,但其敏感度较anti-Sa 和anti-RA33 均高。结论:14-3-3浊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 和RF 在RA 中均显著升高,对RA 的诊断都有一定的价值。同时,14-3-3浊诊断RA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比自身抗体更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辅助诊断RA 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定量免疫散色比浊法分别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的抗一CCP抗体、RF与C一反应蛋白(CRP)浓度,并分析上述三指标与RA的相关性。结果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度为93.5%,灵敏度为72.6%,RF为77.3%和83.4%,CRP为63.6%和82.3%,三者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2.5%和97.6Voo。结论抗-CCP抗体诊断RA的特异度最高,RF的灵敏度最高,而三者联合早期诊断RA效率最好,与单一诊断指标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IL-18和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RA患者,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18和免疫荧光法测定CRP的水平,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患者的血清Plt、ESR、RF、IL-6、IL-18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患者活动期上述指标含量(除RF外)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Plt升高RA患者组与Plt正常组相比,RF、ESR、IL-6、IL-18和CRP水平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6、IL-18和CRP在RA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水平变化与RA患者病情有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RA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5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肝素样物质含量及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α)。结果表明,HFRS患者有显著的血小板计数降低,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减弱,血肝素样物质含量增高与AT-Ⅲ∶α下降(P<0.05),在病程的极期与危重型患者,上述改变更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在AT-Ⅲ∶α>80%的患者,血肝素样物质含量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44,-0.7157,-0.5547(P值均<0.01)。提示,HFRS患者血肝素样物质含量的增高可能是血小板数量减少与粘附、聚集功能减弱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影响作用在AT-Ⅲ∶α>80%的患者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临床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和隐匿性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光免疫分析和免疫荧光定量技术对51例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和hs-CR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98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治疗前ACI患者血清NSE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发现大面积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清NSE和hs-CRP水平〉中面积组(P〈0.01)〉小面积组(P〈0.01)。且ACI患者治疗前血清NSE和hs-CRP的含量与梗死灶面积密切相关(r(1)=0.8811,P〈0.01;r(2)=0.7913,P〈0.01)。治疗1周血清NSE和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1〈0.05,P2〈0.01),治疗后2周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E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ACI患者血清NSE和hs-CRP水平的变化不仅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及预后的判断,而且对于疗效的评估、指导临床实践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