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36例乳腺导管内癌中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型14例、单纯低回声结节型11例、混合回声肿块型4例、腺体局部增厚紊乱型7例。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413-241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对不同类型DIC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46例,分析比较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特点。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分为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单纯低回声结节、混合回声肿物型、无特殊超声表现或仅有乳腺导管轻微扩张4种类型。其中以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和单纯低回声结节为主,分别占43.48%(20/46)和32.61%(15/46)。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性.方法 对40例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导管乳头状瘤患者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9例经高频超声检出,其中5例误诊;1例高频超声未检出,诊断符合率为85%,误诊率为12.5%,漏诊率约为2 5%.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Ⅰ型:导管扩张并导管内低回声团(17例);Ⅱ型:囊实混合性团块(4例);Ⅲ型:导管扩张(5例);Ⅳ型:导管扩张并远端处实性团块(3例),Ⅴ型:实性团块(10例).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术前定位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评价术前超声定位的作用。结果 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1例高频超声检查阴性。根据超声表现分成6类,Ⅰ型:23例乳头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团块;Ⅱ型:9例扩张导管的末端呈低弱回声团;Ⅲ型:7例囊实混合回声结节,内见小片状无回声;Ⅳ型:6例实性低回声团块,无导管扩张;Ⅴ型:6例单纯的导管扩张,未见明确导管内结节;Ⅵ型:1例超声检查阴性,患者存在乳头溢液症状。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76.9%(40/52),术前定位准确率98.1%(51/52)。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表现多样,高频超声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通过术前定位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黄向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95-19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高频声像特征。结果:2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型,实质结节型(17例)、混合性结节型(5例)和局限性导管扩张型(2例)。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高频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型表现,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对66例经手术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率较高,声像图表现浸润状边界、微小钙化灶、穿入型血流均为其特征。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是临床诊断乳腺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梁燕  张晓慧  邓旦  廖明松  赖小今  吴晓波  李茜 《西部医学》2013,25(6):934-936,939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和鉴别。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确诊的76例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高频超声表现并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具备多样性,主要以低回声团块、斑块和导管内隆起状结节表现为主,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的特点是肿块侧方向导管走行区延伸或/和导管内隆起性小结节。本组超声检出实性肿块、斑块和微小结节共64例73个病灶,其中47例54个病灶超声提示为导管有关恶性肿瘤,12例14个肿块误诊为乳腺癌;5例5个导管内单发微小结节误诊为良性病灶或导管瘤。漏诊12例。本组病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阳性率为84.21%(64/76例),准确诊断率为73.97%(54/73例),误诊率26.03%(19/73例),漏诊率15.79%(12/76例)。超声全部诊断有乳腺增生与病理和临床诊断符合。结论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常见,浸润性导管癌容易被乳腺增生掩盖,早期发现和确诊具有重要价值。本组总结其特征表现和诊断理论,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早期发现和鉴别提供理论和应用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超声诊断乳腺早期导管癌的价值。方法高频彩色超声观察3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早期导管癌(实验组)和5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结节(对照组)的病灶,比较2组病灶超声特征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乳腺病灶超声特征中,除纵横比≥1外,实验组出现周边高回声晕、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内见微钙化灶(<0.04 cm)、有穿支血流等特征较对照组多见,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早期导管癌超声特征中诊断特异性最高的是周边高回声晕(94%),敏感性最高的是边缘不清(83%)。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可以观察乳腺病灶形态学特征,是诊断乳腺早期导管癌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根据声像图特征,乳腺导管内癌可表现为导管扩张型、局限性腺体增厚型、实性低回声结节型、混合回声型;肿块内多可显示散在或密集分布的钙化灶,部分可探及高阻力频谱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反映乳腺癌肿块的特征性表现,在乳腺癌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燕满 《中外医疗》2013,32(16):175-176
目的深入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又称IDC)的超声图像、声音特征,发现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实际临床优势,以此提高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水平。方法通过40例患者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资料的分析,发展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声像的特征,总结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诊断的规律。结果 40例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团块型结果(20例);第二类,结节型结果(10例);第三类,囊实型结果(10例)。出现肿块形态不规则的患者为20例,其中圆形肿块患者为16例,卵圆形肿块患者为4例,这些患者均出现乳腺钙化和丰富的血流信号,属于浸润性导管癌特征。39例患者出现低回声现象,1例患者出现等回声现象。29例患者出现乳腺钙化现象,11例患者无钙化现象;19例患者伴有回声衰减现象,回声不变患者为11例;10例患者出现淋巴转移特征,30例患者出现肿块内血流信号。结论 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因此,超声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方面属于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确诊率,对医师制定有效的临床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灰阶超声联合超声MicroPure成像技术诊断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间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癌且钼靶诊断有微钙化患者的灰阶超声图像、超声MicroPure技术图像及灰阶超声联合MicroPure技术图像中微钙化的显示情况,分析并比较三种方法对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诊断情况.结果 钼靶图像中显示有微钙化的3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中,单独应用灰阶超声对乳腺微钙化的检出率最低(60.0%),超声MicroPure成像技术的检出率次之(76.7%),灰阶超声联合MicroPure技术的检出率最高(90.0%),因此联合应用灰阶超声与MicroPure技术对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显示能力明显高于二者的单独应用,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灰阶超声联合超声MicroPure成像技术能为乳腺导管癌微钙化的超声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显像对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3例导管内占位病变的超声表现,8例患者辅以乳腺导管注液再次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53例乳管扩张的患者中超声可显示肿块48例(平均测量值为7 mm),5例未能清楚显示局部肿块.超声主要表现为:实质性回声伴或不伴导管扩张,囊性回声内壁立结节或以实质性回声为主的囊实混合病灶,囊壁或实质内可见钙化15例,部分实质回声内可见血流信号(26例).声像图分3型:导管内肿块伴或不伴导管扩张(16例);囊实混合性回声病变(23例);实质性回声肿块,部分可见导管样铸形(9例).病理结果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24例,多发性乳头瘤病7例,导管上皮增生9例,乳头状瘤合并导管内原位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1例.结论 高频彩超在发现和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方面价值较高,是诊断该种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类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139个肿块)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病理证实的139个乳腺恶性肿块中声像图表现分为5型:结节型14个,超声提示恶性10个,病理诊断以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为主.团块型104个,超声提示恶性101个(97.12%),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导管型8个,超声提示恶性2个,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囊肿型6个,超声提示恶性3个.弥漫型5个,超声提示恶性2个,全部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未见局灶性肿块者2个,超声未予分型及提示良恶性.超声各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团块型符合率最高.(2)超声共显示有钙化者67个(48.20%),其中导管癌106个中61个出现钙化,而小叶癌17个中仅2个出现钙化,两种病理类型的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超声声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分型有一定关系,肿块的超声形态特点可以帮助判断组织学类型,微小钙化灶可作为诊断乳腺导管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囊实混合性包块良恶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乳腺内震实混合性包块在术前应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分析其良恶性。结果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囊实混合性包块良恶性方面;住确率为89.7%结论超声检查引导下在诊断乳腺囊实混合性包块良恶性方面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1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资料完整.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p53、Ki67、p6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超声图像观察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内部回声为混合性回声,无回声区中见强回声,呈乳头状突起,后方回声增强,未见钙化灶,可见血流信号;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导管扩张或扩张的导管内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后方回声未增强,可见钙化灶和血流信号.HE染色后显微镜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衬覆的肿瘤上皮细胞核为低或中等级别,外裹纤维囊;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上皮细胞呈肿瘤性增生和异型,其中乳头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无纤维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的上皮细胞中ER和PR均呈强阳性表达,p53、Ki67和CerbB-2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乳头内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均呈阴性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头内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阴性表达,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阳性表达.结论 超声图像和病理学独特表现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普勒高频超声在诊断乳腺微小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乳腺微小癌患者138例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检出的乳腺微小癌大小为2mm ~10mm,形态不规则,多无包膜;部分结节内可见细小钙化;部分肿块周边或内部可见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7~0.8。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23例,导管内癌6例,髓样癌10例,诊断符合率81%。结论: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微小癌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高频超声检查疑似浆细胞性乳腺炎并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病例。结果18例中,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包块型、囊性包块型和导管扩张型 另乳腺导管内癌伴坏死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乳腺结核1例,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声像图相似,经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结论高频超声结合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能明确诊断、鉴别诊断疑似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例。  相似文献   

18.
钼靶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的钼靶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与17例导管内癌患者。结果:135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72例(53.3%)可见钙化,其中钙化伴有肿块者63例(46.7%),钙化不伴肿块表现者9例(6.7%)。17例乳腺导管内癌中,14例(82.4%)可见钙化,钙化伴有肿块者3例(17.7%),钙化不伴肿块表现者11例(64.7%)。导管内癌钙化的发生率显著大于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伴有肿块的发生率显著大于导管内癌。结论:仔细分析乳腺的钙化灶,对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MRI)对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病理确诊的84个乳腺导管癌病灶的影像学资料,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诊断乳腺导管癌的敏感性.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诊断乳腺导管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4.5%(71/84)和96.4%(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诊断多灶性及多中心乳腺导管癌优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但对诊断单灶性病例两者敏感性无统计学差异;高频超声显示微小钙化灶优于MRI.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方便、经济且较敏感,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MRI更有利于发现多灶性及多中心乳腺导管癌,有助于准确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超声表现分为肿块型、非肿块型,并分析其与病理学亚型及核级间的关系。结果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病灶80例中,43例(53.8%)呈肿块影,1例(1.2%)呈不对称性致密,36例(45.0%)无异常;超声62例(77.5%)显示肿块型,16例(20.0%)显示非肿块型,2例(2.5%)未见异常;8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准确50例,准确率为62.5%,其中肿块型诊断准确46例,诊断率为74.2%,非肿块型诊断准确4例,准确率为25.0%。超声诊断肿块型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4.2%,高于非肿块型25.0%(P<0.05)。11例(13.8%)超声探及微钙化,其中8例(12.9%)为肿块型,3例(18.8%)为非肿块型,超声显示微钙化在肿块型、非肿块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亚型、核分级在肿块型、非肿块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多表现为肿块型,以非粉刺型、中低核级为病理表现,超声可作为乳腺钼靶阴性的有效辅助,进而减少或避免漏诊,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