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病人用氟哌啶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阳性细胞数和红细胞免疫功能C3b花环率(RBC-C3b)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结果:疗前CD3,CD4,CD8,RBC-IC明显低于对照组;疗后CD3,CD4,CD4/CD8比值、RBC-C3b明显升高,CD8、RBC-IC明显降低。结论: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经病学障碍对氟哌啶醇疗效的影响【英】/ConvitA…AmJPsychiatry1994,151(1);-49~56目前均认为精神分裂症存在神经病学障碍,有人认为具有缺陷型综合征和神经病学障碍的分裂症也许是一独立的亚型,对神经阻滞剂有着不同的疗效反...  相似文献   

3.
4.
氟哌啶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对泌乳素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45例,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并用放射免疫法测查血浆中泌乳素(PRL)浓度。  相似文献   

5.
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由基代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固定剂量氟哌啶醇治疗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在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SOD含量,并评定BPRS、SAPS和SANS量表。结果:治疗前SOD值与SAPS总分正相关(P〈0.05)。治疗后,治疗前高SOD组明显降低,而低SOD组明显增高(P均〈0.05)。阴性型亚组中,治疗前SOD值与治疗前后SAN  相似文献   

6.
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对27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志愿者分别口服、肌注5mg氟哌啶醇和50mg氟哌啶醇癸酸酯(H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氟哌啶醇浓度,所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1)口服组达峰时(Tpeak)3.0±1.3小时,峰浓度(Cmax)12.7±6.4μg/L,消除相半衰期(T)18.2±5.1小时,清除率(CL)0.40±0.13L/min;(2)肌注组达峰时1.0±0.9小时,峰浓度14.1±7.5μg/L,消除相半衰期18.3±10.1小时,清除率0.50±0.25L/min;(3)肌注HD组达峰时7.65±3.31天;峰浓度9.89±.39μg/L;消除相半衰期19.23±12.92天;清除率0.47±0.48(mg/天)/(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08±393μg/L·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改善情况。  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使用上述两种药物 ,应用Markova自知力量表 ,比较治疗前后自知力总评分和因子评分的改变。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自知力总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因子 1 ,3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利培酮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对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并分别再分为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组)和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组)。分别用氯氮平或氟哌啶醇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末分别检测血清NO含量,并观察各组之间NO动态变化。选择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血清NO含量两阳性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阴性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两阳性组之间和两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两阳性组血清NO含量均逐渐下降,到第8周末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仿。而氯氮平组的阴性组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第4、8周末差异显著,第8周末与对照组相仿;氟哌啶醇组的阴性组逐渐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到第8周末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显著。治疗后两阳性组差异无显著性;两阴性组,第2、4周末差异无显著性,第8周末有显著差异。结论:氯氮平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O含量有影响,阳性症状为主患者的血清NO含量降低,阴性症状为主患者血清NO含量升高,且氯氮平升高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血清NO含量的作用较氟哌啶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氟哌啶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6例服用氯氮平、氟哌啶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氟哌啶醇组的血清PRL浓度(X↑-=32.9μg/L)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高;氯氮平组的PRL浓度(X↑-=7.01μg/L)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提示氯氮平与氟哌啶醇对多巴胺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奎地平与氟哌啶醇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服用奎地平及氟哌啶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的脑电图与服药剂量、疗效及天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服药后4周,奎地平组脑电图异常率较氟哌啶醇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脑电图与药物剂量、疗效、服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奎地平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较氟哌啶醇小,两种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与药物的剂量、疗效、服药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2.
影响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氟哌啶醇(HL)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因素,对病程<5年的30例住院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HL0.20mgkg-1d-1固定剂量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治疗副反应,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疗效好的患者游离氟哌啶醇血浆浓度反而较低。SANS因子4(兴趣减少/社交活动减少)、因子5(注意障碍)的评分在治疗6周后比4周时有上升趋势。提示神经阻滞剂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会加重患者的某些阴性症状,最终导致总的临床疗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少量氟哌啶醇试治早期幼儿孤独症9例和孤独性精神发育迟滞7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令从2岁至14岁,平均5.2岁。氟哌啶醇用量为0.1—1.5mg/日(0.025—0.10mg/kg),分早晚二次口服,共3个月至一年,平均5.9个月。根据服药后症  相似文献   

14.
Timiperone 为一种新型丁酰苯类衍生物,据动物实验,该药抗甲基苯丙胺和阿朴吗啡所致刻板行为的作用以及对条件回避反应的抑制作用约比氟哌啶醇强8~9倍,抗阿朴吗啡的致吐作用比氟哌啶醇强56倍。而致强直作用和加强环己烯巴比妥的麻醉作用则较氟哌啶醇为弱。临床试验表明本药对幻觉、妄想、主动性缺乏和情感迟钝等有良好疗效,副作用较少,安全性高。作者以双盲法对Timipero-ne 和氟哌啶醇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 16 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奎硫平、氟哌啶醇治疗 ,其中奎硫平组 85例 ,剂量为 5 0 2 .4 7± 75 .5 3mg/d ;氟哌啶醇组 83例 ,剂量为 30± 5 .6mg/d ;疗程 12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分别评估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PANSS分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而两组之间相互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分别高于氟哌啶醇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奎硫平组和氟哌啶醇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但奎硫平组的生活质量优于氟哌啶醇组。  相似文献   

16.
氟哌啶醇癸酸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氟哌啶醇癸酸酯(HD)维持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进行了历时1年的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共有533例完成研究,其中HD组262例,对照组271例。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情况和量表分均经1年前有明显改善,但HD组进步更明显。阴、阳性症状减少,病情复发和住院减少,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6个月和12个月总分示HD组均成于对照组。结果显示了HD的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轻微,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00 mg/L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大鼠PC12细胞7 d后,将细胞随机分为无血清组、氟哌啶醇组、利培酮组(氟哌啶醇组和利培酮组的浓度均分为10,20,40,60,80μmol/L)和血清组,每组5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用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给予利培酮(20,40μmol/L)72 h后,细胞活性[(64.2±4.4)%,(60.8±3.9)%]高于无血清组[(48.0±2.8)%;P<0.01],而10μmol/L、20μmol/L、40μmol/L、60μmol/L、80μmol/L各浓度氟哌啶醇组的细胞活性[分别为(31.8±3.9)、和(24.4±1.3)%、(14.3±2.6)%、(10.5±2.1)%和(4.1±1.4)%]均低于无血清组(P<0.01)。(2)流式细胞仪检测,利培酮组的凋亡率[(34.6±2.8)%]低于无血清组[(50.7±3.1)%;LSDt-=-16.0,P<0.01],而氟哌啶醇组的凋亡率[(59.3±5.2)%]高于无血清组(LSD-t=8.6,P<0.01);血清组和利培酮组细胞滞留于G1期的比例[分别为(53.5±5.4)%和(71.1±3.7)%]低于无血清组[(81.2±3.0)%]和氟哌啶醇组[(82.1±5.7)%;P<0.01]。(3)无血清组和氟哌啶醇组多见凋亡细胞,其中氟哌啶醇组更明显;而利培酮组偶见凋亡细胞,以核浓缩为主。结论利培酮对PC12细胞有抗凋亡作用,可能是其参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定量药物脑电图预测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9.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是已知的肝脏细胞色素 P_(450)酶系统的诱导物,而这一酶系统与许多药物和激素的生物转化有关。神经阻断剂也如此。不同的神经阻断剂的代谢率、血浆水平会受到肝脏细胞色素 P_(450)酶系统诱导作用的不同影响。这在临床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报告在患者合并苯妥英钠和/或苯巴比妥治疗时,对氟哌啶醇、甲硫哒嗪及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第一、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催乳素(PRL)与精神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1例),剂量为6 mg/d;氟哌啶醇组(37例),剂量为20mg/d;观察疗程均为12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SOD及PRL浓度.以30名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利培酮组(40例)、氟哌啶醇组(33例)患者的基线SOD浓度[(794±126)ng/mg Hb,(750±101)ng/mg Hb]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3±110)ng/mg Hb],而PRL浓度[(6±7)μg/L,(6±8)μg/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患者的治疗前SOD与PRL间存在显著负相关(n=70,P<0.05).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SOD浓度[(499±98)ng/mg Hb,(482±76)ng/mg Hb]明显降低,而PRL浓度[(33±19)μg/L,(25±16)μg/L]则明显升高.利培酮组与氟哌啶醇组间治疗前后的SOD、PR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阴性症状改善与SOD浓度差值(P<0.05)、阳性症状改善与PRL浓度差值(n=70,P<0.01)有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SOD及PRL浓度异常,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且对抗精神病药的临床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