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唾液酸存在于细胞膜的寡糖侧链末端。细胞间的粘着性和接触抑制、细胞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细胞的癌变、癌的转移及扩散,以及肿瘤的抗原性等都与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及其所电离出来的负电荷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报导,唾液酸是血清糖蛋白变化的一个敏感的指标,可应用于人癌瘤生长的动态观察。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含量高于正常相应的细胞,并且可以反映到血清中,使癌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2.
 细胞膜表面重要组分唾液酸的含量与癌瘤细胞的恶性行为诸如细胞增殖、接触抑制的丧失、癌细胞的转移、浸润以及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等均有密切关系。据国外报导癌细胞膜糖蛋白中唾液酸含量较正常细胞膜多。某些癌瘤患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唾液酸存在于细胞膜的寡糖侧链末端。某(?)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含量高于正常细胞,并可反映到血清中,在某些癌患者血清中的唾液酸含量高于正常人,而血清中唾液酸含量的降低与升高又同癌瘤的消减、  相似文献   

4.
血清唾液酸测定在肺癌等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唾液酸(又称N-乙酰神经氨酸)是细胞膜上糖链的组分,它可能与细胞的恶变,癌转移、浸润,细胞接触抑制的解除以及肿瘤抗原性等有关。曾有报道,某些癌细胞表面唾液酸比正常细胞多,肺癌患者以及某些晚期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在某些其它疾病也见有血清唾液酸水平增高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唾液酸是细胞表面成分之一,存在于细胞膜的寡糖侧链的末端,与细胞膜的表面负电荷有关。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对于临床不同病理状态的判定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正常人和患各种感染非感染疾患的人血清及脑脊液中唾液酸进行了测定。有人认为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含量高于相应的正常细胞;并认为恶变细胞表面的负电性与唾液酸有关。因此有的研究者用测定肿瘤病人血清及组织中的唾液酸含量作为判定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测定及紫色反应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对于判定某些疾病的状态很有意义,对恶性疾病诊断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有人认为癌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高于相应的正常细胞,癌细胞表面的负电性与唾液酸有关,因此有的研究者用测定肿瘤病人血液及组织中的唾液酸含量,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主要防治措施仍然是“三早”,其中早期诊断是关键,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可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生化指  相似文献   

7.
采用F_(?)化学比色法对41例放疗的食管癌、31例化疗的胃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唾液酸水平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癌患者治疗后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0.025),其治疗后食管癌、胃癌的阳性率(48.7%.43.3%)明显低于治疗前(82.9%,74.2%)。两种癌肿治疗期间病情缓解、奏效的患者血清唾液醚含量均下降,并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癌肿复发、转移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病情缓解的食管癌、胃癌患者血清唾液酸的阳性率(33 .3%、10.5%)。明显低于复发、转移的患者(100%)。认为F_(?)化学比色法测定放疗的食管癌、化疗的胃癌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变化与病情有显著的相关性。故本法测定血清唾液酸含量可做为放疗的食管癌、化疗的胃癌患者疗效监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清唾液酸测定在癌症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唾液酸是一种氨基糖类物质,它与癌的转移、扩散等有关系。据国外报导,癌患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比正常人的高。 对献血员83人,非癌患者78人,癌患者136人,进行了诊断前测血清唾液酸值。结果:阳性率正常组为20.48%、非癌组为25.65%(P>0.05),说明非癌患者血清中唾液酸的含量与正常人的含量相似。癌的阳性率:胃癌组85%、肝癌组76.67%、肺癌组91.17%、食管癌组87.5%、其他癌组78.57%、肠癌组55.56%,P值均<0.01,所以血清唾液酸数值升高是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对45例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唾液酸测定,其值能帮助临床观察肿瘤的复发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肠癌病人血清层粘连蛋白, Ⅳ型胶原含量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了大肠癌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ol Ⅳ)含量。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LN 、Col 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差非常显著(P <0.01); 淋巴结转移组血清LN 及Col Ⅳ含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两者相差显著(P <0.05); 血清LN含量中, DukesC 期组高于DukesB期组, 两者相差显著(P<0.05); 血清ColⅣ含量由DukesB期至D期有逐渐升高趋势, 且Dukes D 期组显著高于DukesB期组, 两者相差显著(P <0.05)。结论: 提示血清LN 、Col Ⅳ含量变化与大肠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其病情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细胞的生长失控、浸润、转移等恶性行为与细胞膜表面成分密切相关。已发现人及动物的某些肿瘤,包括肝癌组织、神经节苷脂的含量及组成发生改变。某些肿瘤患者血清(或血浆)中脂结合唾液酸(LSA)的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但有关肝癌患者血清LSA的定量检测尚未见报道。本文对95例肝癌、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23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作血清LSA定量检测,并分析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晖楠  梁伊仁 《癌症》1993,12(5):456-457
诊断恶性肿瘤的方法殊多,自1973年Nixon应用癌瘤患者的血浆测定各种蛋白质成份,根据这些蛋白质的性质和含量来确定肿瘤的存在与否,观察有无转移、复发和估计预后作为临床诊治的标准,如检测血清唾液酸铁蛋白,脂蛋白,β~2微球蛋白等,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检出率不高,近年来作者参阅国  相似文献   

12.
肿瘤抗转移化疗进展湖南省肿瘤医院(410006)王肇炎肿瘤细胞的转移是肿瘤恶性的最本质的表现。癌瘤的播散与转移是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据报道1cm大小生长迅速的肿瘤,每天有百万癌细胞脱落进入血液循环中,对病人来说所幸的是循环中的瘤细胞只有<0.01%引...  相似文献   

13.
肿瘤和血凝异常有关,癌瘤患者血凝变化的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它可能包括栓塞和出血两方面。凝血因子和肿瘤组织的糖蛋白的性质已成为人们深入研究的主题。人癌的细胞膜糖蛋白和糖基转移酶含量升高,特别是位于膜糖蛋白侧链末端的糖——唾液酸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有报告指出急性期的糖蛋白反应物尤其是含有丰富唾液酸的糖蛋白反应物可作为肿瘤的标志。改变血小板表面的唾液酸和涎基转移酶(Sialytransferase,简称STA)的含量可以影响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凝血因子的唾液酸含量也可以影响血凝。Warren报告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血小板——肿瘤栓子,Gasic等证实了各种人、大鼠和小  相似文献   

14.
作者测定了49例正常成年人与94例恶性肿瘤病人的血清碱性核糖核酸酶活性。发现核糖核酸酶水平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原发的、局部的或是转移的鳞癌与腺癌患者的核糖核酸酶都高于正常人,而黑色素癌与肉瘤患者则与正常人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539例正常人,27例胸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2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和胸部良性疾病组(P<0.001)、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85.73%。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测定了539例正常人,27例胸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2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和胸部良性疾病组(P<0.001)、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85.7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D_(44)粘附分子(adbesion molecules AM)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了食管贲门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_(44)粘附分子,免疫组化法测定了食管,贲门癌细胞表面CD_(44)的含量并分析了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贲门癌细胞膜上高表达CD_(44)分子,血清中可溶性CD_(44)分子呈明显上调。CD_(44)强阳性表达者,56%淋巴结有转移,而CD_(44)弱表达者只有14.28%淋巴结转移。结论 CD_(44)粘附分子表达与食管贲门癌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MP-9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MMP-9的含量.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为(1 073.72±93.33)mg/L,无淋巴结转移组为(734.53±75.36)mg/L,正常对照组为(418.53±77.31)mg/L.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唾液酸含量测定对脑和脊髓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芳  李承晏 《癌症》1997,16(2):134-135
目的;检测脑和脊髓肿瘤患者脑脊液唾液酸的含量,并探讨其值与肿瘤恶生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显色法对70例脑和脊髓肿瘤患者CSF唾液酸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和脊肿瘤患者唾液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且(P〈0.001),其中恶性肿瘤唾液酸含量比良性肿瘤患者高。结论:我们认为CSF唾液酸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其含量的变化可用于疗效的判定指标,并对良、恶性脑和脊髓肿瘤的临床  相似文献   

20.
血清唾液酸测定在肺癌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防治研究》1978,6(1):27-29
 肺癌是目前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和其他肿瘤比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比较突出。因此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较为迫切。特别是寻找一种简便灵敏,又适于工矿肺癌普查的生化指标尤为必要。唾液酸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癌细胞表面唾液酸比正常细胞多。Saifer,A和Winzler,R.J.等人曾报导在某些晚期癌患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比正常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