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七情学说研究几个概念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之七情学说,融入了社会、心理、精神等诸多因素,研究较为复杂。本文选取与七情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先行溯源考证,后分“七情、六情与人情”,“五志、六志与情志”,“情绪、情感与情欲”等三组进行了诠释,目的在于正确理解和界定其涵义,规范其理论。  相似文献   

2.
1984~1995年七情研究文献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检索检阅了1984~1995年间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论文300余篇,精选100篇(摘引50篇)。分七情学说源流、理论研究、致病、治疗、小儿与情志、情志与护理、音乐与七情、七情与养生保健、古籍七情学术思想整理、七情与心理学等10个专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中医“七情”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当代大学生心理疾患的重要病因,研究中医七情学说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疾患的相关性,倡导运用中医七情学说对大学生心理疾患进行预防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七情病因学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情内伤是中医病因学说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对七情病因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中从七情相关概念及源流、七情内伤发病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现代中医七情病因学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七情的学术渊源与困境中的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七情的学术渊源与所面临的困境是七情理论创新必须搞清的两个问题。通过对陈言治学根柢、学术风格的考察,发现:①陈言把情定为七是受汉代以来“七体”文风与《难经》以降“以七论病”思路影响的结果;②所选七种情志是遥承《内经》九气致病论述与其临床实践结合的产物;③七情属于基本情绪范畴,是由种族进化所形成的人类共有的情绪,这是七情科学价值的“内核”。对当今社会复杂情志表现及病证分析表明:①把情定为七闭塞了对其他情志的认识,妨碍具体概念向抽象水平的发展,是其陷入困境的根源;②七情本身的深化发展与构建新的情志理论,是七情研究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七情病变实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它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完善而逐渐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下面就七情病变的实质谈谈近代医家和个人的看法。不正之处,请明哲正之。一、病位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七情是由“心”或“五神脏”产生,病变多损及心、肝、脾之脏,尤以肝脏为甚。笔者看法,七情是以大脑为主体的脏腑产生,其病变同样是以此病位发病。从生理功能来谈,“脑为元神之府”,统一身之灵。它是对人体生命影响最大的脏器,  相似文献   

7.
要理解中医的“七情”和心理治疗的关系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中医的“七情”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医情志学说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情志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医界提出发展中医心理学,随之形成一股情志学说的研究热潮。但中医情志学说有其一定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只散见于各种文献中,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隋唐时期,一些医家在中医情志致病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金元时期,明确提出了"七情"的概念,突出强调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明清时期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使情志学说趋于成熟、臻于完善;近现代对情志学说的研究由单纯的理论论述进入到实验研究,通过对情志致病学说的不断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心理学疾病。  相似文献   

9.
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国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 ,而传统的祖国医学素来强调“整体恒动”、“形神合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1] 。笔者经多年的学习、思考与实践 ,认为 :心理治疗与中医的脏腑辩证论治二者有机结合 ,既是心理治疗在中国发展的一大优势 ,也为中医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谈及中医心理治疗 ,人们很容易首先联想到“七情学说”。所谓“七情学说”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 ,不循常度 ,形成突然、强烈 ,持久的情志刺激直接伤及脏腑而致发病。一方面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正如…  相似文献   

10.
七情,是人之“神”的功能表现。神,分五藏神、心神、脑神。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七情只属五藏神和心神,此论被广泛地用于临床辨证论治中。被现代生理学证明的“情感”是脑机能的认识,在中医学中只具理论性。笔者从“五脏中心论”和“五脏贮藏精气是一切生命功能的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神”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七情是五脏精气之“物质与功能相统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浅谈郁之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七情学说,脏腑理论出发,探讨郁发生的深层机理,认为“恐”是导致郁产生的原始情绪,心肾失调是其发生基础,而肝失疏泄是其中介机制,故而,对郁证的治疗,还可从事心肾入手。  相似文献   

12.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七情学说、脏腑理论出发,探讨郁发生的深层机理,认为“恐”是导致郁产生的原始情绪,心肾失调是其发生基础,而肝失疏泄是其中介机制。故而,对郁证的治疗,还可从调理心肾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试论惊属于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惊属于肝王长荣(福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厦门361005)关键词七情;惊;肝《中医基础理论》将七情中的“惊”与“恐”一起归属于肾,由来已久,似已成为不可变更的公论。然笔者近遍阅《内经》诸篇,未有找到惊之属于肾的明确论述,却有惊之属于肝的多处...  相似文献   

15.
近5年中医病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传统的中医病因说,包括六淫、病理产物、七情、环境污染等,结合中医中的“因”与西医的“病”之间的研究,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西医之间由于两者天然的差别 ,造成了在基础理论、病理、病机、思维模式和表述方法等诸多不同。但就情志致病的某些症状上看是和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病相吻合的。文章试图从一些古医籍的情志致病的描述和西医心脑血管病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关系中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看过小说《儒林外史》。书中有一个情节描写范进中举后因高兴过度而疯癫,用中医的话说,这就叫内伤“七情”,典型的过喜伤心。中医常讲的“七情”、“六淫”,实际上是讲人体致病的内因和外因。“六淫邪气所感为外因,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如果人自身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很强,病邪就难于侵入,  相似文献   

18.
对《景岳全书》中,有关情志致病的创新见解和独特经验,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和较详的介绍。认为该书在七情致病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发展了前人学说,丰富了祖国医学理论宝库的内容。其中有许多内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七情定义新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按照科学概念定义规则,在情志抽象概念定义下,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逐一定义。力求各定义体现中医学对七种情志的认识特征,且与现代情绪概念内涵相融洽,为当前有关七情及七情致病的实际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庆华  肖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2):968-968
“七情”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分析研究情志及心理变化,并选择调整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心理活动形式。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悲、恐(惊)。并以七情归属五脏,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其中尤以心在精神活动中的作用最为重要,故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阴阳、五行的辨证理论,总结出七情演变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