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C)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40例SLE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C4 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40例SLE患者血清IgG、IgA 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IgG、IgA 及补体水平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IgM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泌乳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季杰  樊冀伟 《新医学》1995,26(7):357-358
连续测定7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PRL基础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32例SLE中9例高泌乳素血症,且血PRL与SLE活动指数相关。同时测定PRL和ANA表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ANA阳性率高。以上结果提示PRL作为免疫调节激素在SLE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分析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42例SLE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C4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42例SLE患者血清IgG为(18.69±6.69)g/L、IgA为(3.87±0.91)g/L、IgM为(1.62±0.61)g/L、C3为(0.89±0.41)g/L、C4为(0.22±0.18)g/L,SLE患者血清IgG、Ig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SLE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其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死率较高。随着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预后大为改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病情常有复发 ,影响预后。探讨SLE复发的临床特点、诱因和危险因素 ,旨在提高对SLE复发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SLE患者 80例 ,均为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和住院新诊断患者 ,SLE的诊断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修订诊断标准 (ARA) [1] 。SLE患者确诊后登记并随访。1.2 方法 按John .ME[2 ] 的定义 ,在SLE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任何 3~ 9个月期间 ,SLED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Cys C水平,对100例SLE患者组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SLE患者组IgG、IgA、IgM及CysC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 患者活动期 IgG、IgA、IgM及CysC水平均较非活动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水平较非活动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LE患者非活动期IgG、IgA及Cys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C3、C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ysC联合检测对于SLE患者病程监测和肾损害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C4、CH50)及免疫球蛋白(IgC、IgA、IgM)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SLE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64例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设为病例对照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所有人员血清中的血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受试人员的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SLE患者的诊断性能,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补体(C3c、C4、CH50)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的免疫球蛋白(IgC、IgA、IgM)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3c、C4与CH50在诊断SLE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LE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3c、C4、CH50)水平比较低,而免疫球蛋白水平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变化。尤其血清补体中的C3c、C4、CH50水平对早期筛查和诊断SLE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SLE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令香  侯娟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F0004-F0004
1998年6月~2004年6月,我们在配合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滋肾解毒化瘀汤中医辨证治疗肾阴不足、瘀毒炽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补体C1q的功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风湿免疫科进行治疗的SLE患者100例、非SLE患者100例及健康人群10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阳性对照组和对照组,观察3组研究对象补体C1q水平,阳性率,以及观察组稳定期与活动期补体C1q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补体C1q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阳性对照组的补体C1q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体C1q的阳性率为56.00%,阳性对照组阳性率为18.00%,对照组阳性率为3.00%。观察组阳性率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动期C1q水平为(171.33±16.81)mg/L,明显低于稳定期(202.44±26.3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的补体C1q会明显降低,且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补体C1q的水平能够作为SLE患者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检测,分析其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临床确诊的78例SLE患者及70例正常对照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IgG为(14.82±6.72)g/L,IgA为(2.46±0.89)g/L,IgM为(1.58±0.59)g/L,C3为(0.91±0.37)g/L;SLE患者血清IgG、I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血清IgM及补体C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SLE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其血清IgG、IgA、IgM及补体C3指标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为SLE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狼疮带试验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狼疮带试验 (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5 0例SLE患者和 5 0例非SLE患者分别检测血清ANA、ds-DNA、补体、免疫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肾脏组织病理、LBT免疫成分。结果 LBT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为 71%、特异性为 84 %、阳性预测值为 93%、阴性预测值为 4 8% ,LBT阳性与肾损害及狼疮活动关系密切。结论 LBT是SLE的诊断的一项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潘英华  方蘅英 《全科护理》2011,9(13):1134-113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表现,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SLE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SLE病人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18.6%,皮疹类型多为寻常型,其次为大疱型、出血型以及坏死型;皮损部位以腰腹部最常见,其次为胸背部、头面部、四肢以及会阴部;本组病人基本痊愈135例,遗留神经痛4例,由于SLE死亡2例。[结论]SLE病人易并发带状疱疹,以寻常型为主,并在腰腹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应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知识和行为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07年5月在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治疗的35例SLE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各种遵医行为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持续健康教育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对本疾病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84例SLE患者及90例健康人血清自身抗体、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测定45例经4个月治疗后SLE患者的自身抗体、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84例SLE患者的抗dsDNA、抗Sm-D1、抗Ro/SS-A60、抗Ro/SS-A52、抗SSB、抗U1-SnRNP、抗Histon、抗Po 和抗Nucle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8%、84.8%、83.3%、61.9%、45.2%、42.9%、33.3%、30.9%和9.5%;SLE 患者免疫球蛋白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补体C3 、C4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SLE患者治疗4个月后血清抗dsDNA、抗Sm-D1、抗Ro/SS-A60、抗Ro/SS-A52、抗SSB、抗U1-SnRNP、抗Histon、抗Po 和抗Nucle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6%、55.6%、88.9%、55.6%、55.6%、22.2%、22.2%、11.1%和33.3%.结论 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联合检测有助于SLE的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25例NPSLE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3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 观察细致、掌握特点及操作熟练是护理NPSLE患者的关键;加强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SLE患者血清中抗染色质抗体(anti-chromatin antibody,AchA)水平,评价其在SLE诊断和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54例,疾病对照组155例(类风湿关节炎46例,干燥综合征49例,骨关节炎10例,系统性硬化症2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健康人对照107名。用ELISA检测AchA水平,并探讨其与SLE患者发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其他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IgG)、ESR、24 h尿蛋白、肾功能指标等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AchA的阳性率为63.6%(98/154),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5.8%(9/155)及健康人对照组0%(P均0.01)。AchA诊断SLE的特异性为96.6%,敏感性为63.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和81.9%。SLE患者血清中AchA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人对照组(P均0.000 1)。与AchA阴性SLE患者比较,AchA阳性SLE患者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水平、ESR升高,C3、C4、WBC降低,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水平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chA水平与ESR(r=0.218,P=0.01)、C3(r=0.451,P0.000 1)、Alb(r=0.295,P0.000 1)、AnuA(r=0.349,P0.000 1)、抗dsDNA抗体(r=0.311,P0.000 1)、24 h尿蛋白(r=0.243,P=0.003)、SLEDAI评分(r=0.202,P=0.015)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AchA对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疾病活动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与狼疮肾损害强相关,提示其在狼疮肾发病及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concomitant presence of antibodies against histones (H), histone H1 (H1), and histone H3 (H3)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and analyze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LE. Serum IgG anti-histones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144 SLE patients consisting of 24 neuropsychiatric lupus (NPSLE), 65 lupus nephritis (LN), and 55 SLE, 100 other rheumatic diseases patients, as well as 40 healthy controls.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patients were also evaluated. Anti-H, anti-H1, and anti-H3 antibodies yielded a sensitivity of approximately 33% and a specificity of more than 93% for SLE, which was comparable to that found for 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dsDNa) antibodies. More significantly, anti-histone antibody is found in approximately 50% of patients with NPSLE compared with LN. Moreover, the titers of anti-histones antibodies of NPSL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SLE and LN. The sequential analysis revealed a close correlation of anti-H and anti-H1 antibodies with SLE disease activity. There was an approximate 30% positive rate of anti-histones antibodies in 144 SLE patients lacking anti-nucleosome, anti-mDNA, anti-Sm, and anti-dsDNA antibodies. Antibodies to histones H1 and H3 are markers with high specificity of 93.6-96.4% for SLE. The anti-histone antibody markers are prevalent in approximately 50% of NPSLE.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and levels of antibodies to histones and H1.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和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伴发医院感染和双重感染的98例患者的各种临床特征。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口咽部、下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疾病的活动性、住院时间、季节、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上十分少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SLE合并M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以推断SLE和MM二者间的联系。方法本文报道了1例68岁女性同时被诊断为SLE和MM。通过检索PubMed近35年来国外发表的SLE合并MM 的病例共15例,列表和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文献报道的15例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1∶14),诊断为M M 时中位年龄49岁,明显早于一般人群中MM的诊断年龄。其SLE的症状以关节炎/关节痛、红斑/光敏性皮疹和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分别占80.0%、60.0%和66.7%,与单纯SLE患者的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有1/3的患者诊断为MM 时其SLE稳定或血清学检查阴性。有12例患者血液中检出M蛋白。结论 SLE患者中可能出现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可能使进展为MM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变化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使用循证医学文献分析方法,从CBM、CNKI、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SLE患者血清M M P-9浓度的文献,使用Rev M an5.0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文献入选,M eta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血清MMP-9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浓度不足以用作SLE协助诊断及疗效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