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源性给予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转录因子AP-1(fos/jun复合物)表达规律。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生理盐水对照组(R)、改构体治疗组(F)。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45 min后2、6、12、24h活杀,取小肠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原癌基因c-fos、c-jun表达规律。结果:在正常大鼠,原癌基因c-fos、c-jun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的细胞膜上。缺血和再灌注的初期,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改构体aFGF使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有明显的增强。缺血和再灌注使PCNA的表达增加,在再灌注后6 h达到高峰。F组PCNA的表达较R组相应时间点显著增加(P〈0.05)。结论:转录因子AP-1与PCNA表达一致,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中起积极作用;改构体aFGF对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时间为1h和2h,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B组于缺血后经颈静脉缓慢泵入UTI(5万单位/kg),A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于各时间点检测内毒素(ET)、血浆D-乳酸、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对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行荧光标记菌计数,在光镜下观察小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A组各时间点内毒素、血浆D-乳酸、MDA和SOD均显著高于B组,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荧光标记菌检出数亦明显高于B组,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损伤呈进行性加重,A组损伤程度明显重于B组。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减少肠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释放及ET移位、增强氧自由基清除,从而减轻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和肠通透性增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D模型组,PD模型加生理盐水组(PD+NS组),PD模型加改构体aFGF组(PD+aFGF组),每组18只.通过脑内立体定向术,将6-OHDA注入后3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和中脑被盖腹侧区(ventral tegmeatal area,VTA)以建立帕金森病模型,PD+Ns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 Ns,PD+aFGF组于术后第1天起每隔2d于右侧侧脑室注射10μl改构体aFGF(0.2μg/μl),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术后4d,1,2,3,4周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给大鼠腹腔注射(0.5mg/kg),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均未出现旋转行为,PD模型组和PD+Ns组大鼠旋转启动时间逐渐缩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旋转速度逐渐加快,至术后2周旋转行为趋于稳定;在术后2周,PD+aFGF组旋转启动时间[(5.50±1.18)min],较PD模型组[(3.60±1.17)min,P<0.05]和PD+Ns组[(3.10±1.02)min,P<0.05]明显延长;PD+aFGF组旋转持续时间[(25.90±8.80)min],较PD模型组[(55.40±10.14)min,P<0.05]和PD+Ns组[(53.90±12.27)min,P<0.05]明显缩短;PD+aFGF组旋转平均速度[(6.52±1.34)r/min],较PD模型组[(12.90±2.21)r/min,P<0.05]和PD+Ns组[(11.80±3.65)r/min,P<0.05]明显减慢.术后3周、4周,大鼠旋转行为各项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后2周相同.结论 PD模型大鼠具有明显得行为学改变,改构体aFGF能明显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松夹方式复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4组,即模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三七总皂苷200mg/kg和400mg/kg实验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在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2h前灌胃给予三七总皂苷预处理.分别采用鲨试验偶氮显色法和酶联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LPS和D-乳酸.取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血液分别作细菌培养.取回肠一段,按Chiu氏分级法进行病理组织学的分类评价.结果模型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数显著增加,而实验组的明显减少.两种剂量的三七总皂苷均明显降低血浆LPS浓度,400mg/kg的三七总皂苷降低血浆D-乳酸浓度,而200mg/kg剂量则无明显影响.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小肠的病理性改变.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垂体后叶素(Pit)诱发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大白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Pit损伤组、aFGF预处理组。采用静脉注射Pit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aFGF预处理组则于实验前24h应用aFGF。以生理信号分析系统描记Ⅱ导联心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结果:aFGFF预处理组明显对抗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的偏移,Pit损伤组和aFGF预处理组心肌酶均升高,但aFGF预处理组心肌酶的升高幅度较Pit损伤组低(P〈0.05)。结论:aFGF可减轻大鼠心肌损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促分裂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mhaFGF组3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4 h、8 h、16 h、24 h、48 h、72 h和7 d检测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液中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手术后8 h起血液中BUN和Cr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24 h血液中BUN和Cr含量达到高峰,7 d后BUN和Cr下降。模型组尿液中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均明显升高,24 h达到峰值。nmhaFGF组16 h和24 h时血液中BUN、Cr含量和尿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nmhaFGF能够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肾功能障碍,从而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 目的 : 观察硫化氢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S(假手术)组、I(缺血-再灌注)组,N(缺血-再灌注 NaHS)组,每组8只。S组仅行剖腹及游离肠系膜上动脉(SMA),I 和N组剖腹、游离及钳夹肠SMA 60min和再灌注120min,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N组于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NaHS 100μmol/kg后,按1mg(kg/ h)持续静脉注射直到再灌注2h,S和I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作用时间和持续时间均同N组。留取血测定H2S、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N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D-二聚体均低于I组、高于S组(p<0.01),N组H2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FIB低于S组、高于I组(p<0.01)。H2S与FIB呈正相关(r= 0.758, p<0.01),与PT 、APTT、TT、D-二聚体呈负相关(r= -0.715、-0.721、-0.689、-0.748, p<0.01)。结论 H2S能有效纠正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在小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肠上皮基因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FGFR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制备缺血1h后再灌注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野生鼠I/R组和FGFR3增强小鼠I/R组。检测再灌注1、3、6h和1、3d时肠上皮损伤程度和血浆D-乳酸水平,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ealtime-PCR)检测小肠中FGFR3 mRNA表达。结果肠缺血再灌注1、3、6h,肠粘膜损害明显,肠粘膜再生1、3h,肠粘膜结构逐渐恢复至正常。FGFR3增强小鼠在各时间点肠粘膜损害程度均轻于野生小鼠。两组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D-乳酸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并且均在再灌注1h后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但FGFR3增强小鼠在再灌注1、3、6h,均显著低于野生小鼠。两组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GFR3mRNA表达明显增高,均在再灌注1h后达到第一个峰值,然后迅速下降,于3h达到低谷,再迅速升高达到第二个峰值后逐渐下降,3d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小肠中FGFR3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褪黑素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10只、缺血-再灌注+溶媒组10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10mg/kg)组15只、缺血-再灌注+褪黑素(20mg/kg)组15只。观察肠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肠黏膜损伤程度,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血中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并测定小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 运用褪黑素明显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组织中MDA水平的增加,同时褪黑素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OD、CAT的活力升高。组织学显示褪黑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中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溶媒组。褪黑素治疗产生的这种变化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褪黑素通过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明显减轻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变化,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神经元CREB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及皮质内神经元凋亡和CREB的表达.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及顶叶皮质内神经元凋亡数增加而CREB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注射bFGF后神经元凋亡数减少,CREB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CREB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与小鼠小肠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6 h和1、3天各时间点肠粘膜结构、粘膜隐窝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及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肠缺血再灌注l、3、6 h,肠粘膜损害明显,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粘膜隐窝上皮细胞增殖增多;肠粘膜再生1、3天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粘膜隐窝上皮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肠粘膜结构恢复至正常。FGFR3增强小鼠在各时间点增殖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小鼠,凋亡程度及肠粘膜损害程度均轻于野生小鼠。结论FGFR3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增殖,可能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肠再生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庆大霉素(GM)引起的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海马经分离、剪切、胰蛋白酶消化,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传3代的细胞接种于24孔板培养3d后用于实验。实验分3组:①对照组:正常培养;②GM组:2g/L GM作用24h;③aFGF+GM组:加入4.25μg/L aFGF 24h后再加2g/L GM培养24h。每组设6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观察细胞形态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形态多样,呈三极、多极型,折光性强,多数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GM组:细胞大量皱缩,聚集成团,网状结构被破坏,突起连接中断,细胞质内出现较多的颗粒和空泡;aFGF+GM组:细胞皱缩程度减轻,聚集成团现象减少,突起连接中断不明显,细胞质内少见颗粒和空泡。GM组与对照组比较,SOD、GSH-Px酶活性下降,而MDA、NO升高(P<0.01),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和庆大霉素损伤的建模成功;aFGF+GM组与GM组比较,各生化和酶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GF对庆大霉素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aF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主动脉内皮细胞。将浓度为 5ng/ml,10ng/ml,2 0ng/ml的aFGF分别加入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作为实验组(Ⅰ~Ⅲ组 ) ,不加aFGF的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 2 4h、48h和 72h应用MTT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从大鼠主动脉成功地获取了内皮细胞。 3天内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内皮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殖 :培养 2 4h ,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无统计学差异 ;48h和 72h时 ,Ⅱ、Ⅲ组与对照组以及与Ⅰ组两两比较 ,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0 1) ;各时间段内 ,Ⅰ组与对照组 ,Ⅲ组与Ⅱ组比较 ,细胞数改变未见差异 (P >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aFGF有非常明显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促血管形成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兔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采用兔背部刀割伤模型,将rh-aFGF溶液隔日一次滴注于创面,用创面照像、透明膜描记称量法记录伤后第4、8、12、16天创面面积,用注水法测量伤腔容积,伤后第8、16天取创面组织,观察创面的病理学变化,包括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情况。结果:rh-aFGF可明显加速兔皮肤创伤的愈合,使创面面积明显缩小(P<0.05),使伤腔容积明显减少(P<0.05)。组织学检查:rh-aFGF组创面伤后8天成纤维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其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伤后16天,创面收缩与再上皮化明显,新生上皮向创面中心爬行较快。结论:rh-aFGF对兔背部刀伤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入选6个研究医院254例门诊浅Ⅱ度烧伤患者。治疗组给予银离子敷料联合a FGF(清创时清洗治疗,清创后给予喷雾治疗)。对照组给予银离子敷料联合b FGF(给药方法同a FGF)。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的色素沉着情况。结果rh-a FGF治疗后完全愈合时间为(7.1±1.5)d,b FGF治疗后愈合时间为(9.2±1.8)d,两组随访过程中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9.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色素沉着评分分别为(2.2±1.6)分,(3.0±1.4)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 FGF可促进浅Ⅱ度烧伤愈合,预防感染,疗效优于b FGF,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6.
aFGF对大鼠胃粘膜溃疡的促愈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生细胞长因子(aFGF)对大鼠胃粘膜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用醋酸酐诱发大鼠胃粘膜溃疡建立动物溃疡模型,以aFGF多克隆抗体作为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FGF在溃疡区的表达情况。结果:aFGF在溃疡区肉芽组织细胞浆中有高度表达,aFGF使溃疡区中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加。结论:aFGF通过促进血管生长,及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等增殖作用加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SCI)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SCI前后脊髓中aFGF的动态变化,并以图像分析技术对这种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脊髓中,aFGF定位于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中;SCI后aFGF明显增高。结论:SCI后,脊髓自身产生大量的aFGF,这种自身保护机理可能在SCI后的自身修复与再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