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匮要略》中生姜、干姜与半夏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李浩 《中医杂志》2015,(7):628-630
张仲景擅用生姜、干姜与半夏相配伍,尤以《金匮要略》为其代表,临证时根据邪气盛衰、药性特点、患体强弱等情况灵活运用,遣方用药之妙堪称后世典范,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从选药、用量及煎煮、服用四个方面探讨其配伍应用的思路,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谓其“味苦寒,主下瘀血……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胃肠,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张仲景《伤寒论》中,有15首方用大黄,《金匮要略》中用大黄者有23首方。除重复者外,共计有31首方。二书在论治各种病证方面,用大黄者多达近百处。有关其临床应用研究的论述颇多,此不赘述。本文就《伤寒论》、  相似文献   

3.
徐静  张慧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2,53(19):1703-1704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煎煮法中的“沸”进行了探讨.参考简单的实验结果,结合文献研究,提出张仲景原著中的“沸”是一个计算煮药时间单位,其操作有可能是通过“离火控温“实现的;“1沸”大约为5~10分钟;离火控温在古代作为一种煮药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学习<金匮要略>攻下之内容,将其攻下之法概括为"攻下八法",即1.荡涤泻下,利肠胃之升降;2.行气导滞,解气机之闭阻;3.润肠通便,滋肠液之枯涸;4.温里攻下,用温药泻其寒;5.峻下泄热,存将亡之阴液;6.攻下逐瘀,祛有形之瘀结;7.消痰逐饮,从二便以分消;8.血水并治,剿瘀水之互结.并对其后世的影响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7.
8.
<金匮要略>方剂煎服方法是仲景方剂的重要特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分别从药物的煎法,包括溶媒的选择、煎药方式的选择、时间的选择三方面;药物的服法,包括服用原则、服后护理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金匮要略>方剂的煎服方法,以方便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10.
呕吐一证,为临床常见,病因多种,病机复杂。尽管《金匮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但散在《金匮要略》各篇之中的治疗呕吐的条文也复不少。现全面加以整理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呕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整理《金匮要略》对体质的认识及体质与疾病的预防、发病、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认为其主要思想为:不同体质,描述各异;疾病预防,首重体质;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相似文献   

12.
还魂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卒死,客忤死”。基于此方发微的三拗汤,是治疗外感风寒,开宣肺气的代表方剂。还魂汤调畅气机,开宣闭阻肺气的思路广受世人推崇,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1则验案正是运用了还魂汤此机制。本文通过“卒死”“客忤死”本意,还魂汤的作用及原理、方药组成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拆析、重识此方。并认为此方“还魂”的机制在于通阳逐邪,调畅气机。麻黄的特殊煎煮法以及麻黄“上沫”的运用是本方开宣闭阻肺气,调畅全身气机的关键。不拘泥于条文,灵活的理解与运用此方“通阳还魂”之机制才是探析本方与张仲景之学的关键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温经汤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永华 《河南中医》2005,25(11):6-7
《金匮要略》温经汤是仲景根据女性冲任虚寒兼瘀血内停的病理特点创立的暖宫祛瘀、养血温通之方。温经汤条文中,“病下利”之“利”字当为“血”字;“此病属带下”之意应为经脉之病;立方之意在于温养调经;功用在于祛瘀温通。  相似文献   

14.
黄仰模  田黎 《中医药学刊》2010,(9):1814-1815
探讨《金匮要略》对痛风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因素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嗜酒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是痛风病的重要病因病机;正气不足是痛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祛风寒湿热是痛风病的主要治法;利小便祛湿法是痛风病常用治法;微汗法以治痛风病;补肾以治痛风病;补气养血以治痛风病;外治法以治痛风病。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标记、信息提取、文本聚类及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原文中关于用量策略文本进行挖掘研究,初步总结出经方的6条用量策略,体现了经方用量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证实患者体质、年龄、疾病、证候、症状等均是药物剂量的影响因素,提示医生处方时应对其进行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中“疼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揭示仲景对疼痛的辨治规律。《金匮》中涉及“痛”或“疼”的条文,总计九九条。所述疼痛涉及的病因有湿阻、寒凝、气滞、血瘀、热灼、失养等,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金匮》治疗疼痛,谨守病机,很少见痛止痛;疼痛剧烈时,才适当加入止痛药,以缓病情之急。  相似文献   

17.
从《脉经》看《金匮要略方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经》卷八、卷九保存了《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的大部分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两书中的相关内容,发现:《金匮》中“脏腑经络先后病”及“五脏风寒积聚病”的许多内容在《脉经》中没有反映;《金匮》中的许多方证原文《脉经》未记载;妇人病的内容,《脉经》明显比《金匮》多;《脉经》原文有助于对《金匮》的理解。认为:造成两书内容差异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性;《脉经》对《金匮》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发掘《金匮要略》泽漆汤证的治法机理,探讨了泽漆汤证的治疗法则,揭示了泽漆汤治疗的病位、病机和疾病。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和引证实验结果说明泽漆汤治疗肺癌的可行性。泽漆汤逐水通阳、消痰散结、健脾扶正、清化郁热,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治法,临床主要治疗肺癌、转移性肺肿瘤病等。其治法重视对病位的脏器气机调理,顺应脏腑特性,疏理肺脏气机。肿瘤病正气大虚,脾为后天之本,治当培本,是一大要义。泽漆先煎,去其毒性,为护正安胃之举,时时不忘顾护胃气之义。  相似文献   

19.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8,27(2):26-28
《金匮方论衍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发微有许多独到之处:“以经释经”,藉《内经》《伤寒论》发阐《金匮要略》;注重对仲景脉象的阐释发挥;注重病证辨证,强调病因与体质因素;方论阐发,精见独到。由于此书为注释《金匮要略》第一家,故对后世《金匮要略》的注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金匮要略》教研室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法的介绍,探索一条符合教研室实际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