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Ⅲ期及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糖尿病肾病住院时的节气,了解糖尿病肾病发病季节特点.方法 收集30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185例,Ⅳ期116例,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 证型与季节相关.糖尿病肾病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型69例(37.3%)最为多见,发病节气夏季64例(34.6%)最多见.糖尿病肾病Ⅳ期以痰瘀互结44例(38.6%)为最多见,发病节气冬季38例(32.8%)最多见.结论 糖尿病肾病分期中医证型病机特点与发病节气相符合.提示夏秋季节可适当增加益气养阴药物,冬季用药应适当增加温补肾阳药物.  相似文献   

2.
外感发热的中医辨证施护心得赣榆县中医院(222100)张来华关键词外感发热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辨证施护外感发热多因感受六淫或疫疠之邪引起,临床以发病较急、热势偏高为其特点,常兼有咳嗽、气急、胸闷等症状。笔者在10余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对外感发热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手段,对缺血性中风人群进行中医基线状态分析,获取横断面调查患病人群的中医证候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及推广中医临床客观化证据研究,并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结合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患病人群进行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调查,进行数据录入,初探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节气)在不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了缺血性中风发病年龄在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各证候要素与性别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证候要素发病节气的圆形分布规律。结论:结果显示的规律从"防病重于治病"的角度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可循的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安徽省各定点医院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病机、脉证资料、证型进行收集及频数统计,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4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平均年龄(43. 54±15. 91)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9/7),患者年龄分布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6. 11%(52/144)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游/居史,63. 89%(92/144)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主要以发热、咳嗽、泄泻、乏力、纳差等为主要证候表现。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为主;舌苔以腻苔为主;脉象以滑脉、数脉、濡脉为主。辨证分型以普通型为主(76. 38%,110/144),其中多表现为湿阻肺脾证(56. 25%,81/144)。普通型两组证型患者男女构成比与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发病与肺脾关系密切,疫毒之邪夹湿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符合中医湿疫的表现,可兼见"热、毒、瘀"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17年广州地区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广州地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244例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2017年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就诊时以发热、恶寒、咳嗽、鼻塞为主要症状,证候以风热袭表证为主(38.11%),其次为风寒束表证(31.56%)、表寒里热证(26.23%),热毒袭肺证及气虚外感证少见。风热袭表证,夹湿者17例(18.09%),风寒束表证,夹湿者8例(10.39%)。2例气虚外感证患者年龄均≥65岁,表明中老年患者正气不足情况较青壮年发病高,其他不同年龄段的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证候特点未见明显差异;不同病程之间证候构成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广州地区2017年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青壮年发病率更高,以中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以风热袭表证、风寒束表证、表寒里热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155例DN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155例患者中医证型本证以肝肾阴虚证最多(34.2%),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1.3%),脾肾阳虚证最少(13.5%),标证中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36.1%);本证证型分布与血清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IgG)水平均具有相关性。结论患者肾衰竭的程度与DN的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IM的85例患儿,回顾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儿童 IM 发病特点,并运用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IM患儿中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以学龄前为主,发病节气以霜降、寒露、处暑最多见。(2)临床表现方面: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94.1%(80/85)、98.8%(84/85)和100.0%(85/85),且大多数IM患儿伴有鼻塞表现,但皮疹少发;其中脾肿大及皮疹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热毒壅滞证最常见,占69.4%(59/85),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热毒炽盛证、热邪犯肺证和正虚邪恋证,分别为17.6%(15/85)、10.6%(9/85)和2.4%(2/85)。(4)有近半数的IM患儿合并有肝功能异常,在常见的危险因素中,发病年龄及节气与IM合并肝功能异常关系较密切(P<0.05或P<0.01),即患儿的年龄越大[OR = 2.839,95%CI(1.406,5.731)]、发病节气越往后[OR = 1.118,95%CI(1.003,1.247)],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IM患儿的中医证型主要为热毒壅滞证;发病年龄及节气是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106例中医证候分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郝伟欣  董振华 《中医杂志》2006,47(7):528-53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候学及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对106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将中医首诊时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候类型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SS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湿热6个证候类型.结论:SS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虚实夹杂为SS的证候学特点,阴虚津亏为本,气虚、阳虚为其所累,瘀、痹、燥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甲型流感病例,初步研究儿童甲型流感的中医临床和证候分布。方法:收集甲型流感患儿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指纹)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观察临床症状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临床症状方面,患儿均出现发热、鼻塞、咽红,绝大多数出现了流涕咳嗽,与《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提及的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的表现相同。中医辨证分型以外感风寒和外寒内热证居多,还出现了外感风热和热毒内闭证。结论:甲型流感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其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疫病多兼时令之邪即与发病季节相关,并初步整理出儿童甲型流感中医辨证论治体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01例门诊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为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者)病例资料的发病节气、中医病名、证型、症状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证候学的角度讨论了岭南地区该类疾病证型的"湿热"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驻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中医证候、证型及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分析320例高原、高寒地区驻训部队官兵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症状特点,自拟《中医证候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完成调查,采集数据。结果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常见症状有干咳、咳声短促(80.9%),咳声频剧(79.1%),咳嗽咽痒(61.2%)等。中医证型多见肺阴亏虚证(29.1%)、风寒袭肺证(21.6%)、肺气虚寒证(16.6%)等。结论明确高原高寒地区部队官兵BHR咳嗽证型对预防、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妊娠感冒中医证候特点和证型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07例妊娠感冒患者,获取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该病的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妊娠感冒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项分别为咽痛(64.49%)、口渴(62.62%)、鼻塞(61.68%)、咳嗽(59.81%)、流涕(55.15%),其中咽痛、口渴、鼻塞等表热症状突出;中医证型以风热证所占比例最大(82.24%);早期妊娠(13周)、中期妊娠(13~27周)、晚期妊娠(27周)发病率分别为32.71%(35/107)、44.86%(48/107)、22.43%(24/107),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发病率高于晚期妊娠(P0.05);春夏季发病率为53.27%(57/107),秋冬季为46.73%(50/1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春夏季风热证发病率为62.5%(55/88)。结论攀枝花地区妊娠感冒患者的中医证候以风热证常见,证候特点以温、热、燥为主,妊娠早中期和春夏季更易感冒,其证型分布、证候特点、发病时间与当地环境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SCAD)及其不同合并病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用现况研究方法调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研73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男546例,女190例,年龄28~75岁,平均(61.87±8.74)岁。常见合并病是高脂血症(475例,64.54%)、高血压(454例,61.68%)、糖尿病(239例,32.47%)和脑卒中(94例,12.77%)。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07%)、痰浊(363例,49.32%)、气虚(344例,46.74%)。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多见气虚证(49.3%vs 42.1%,P=0.038),合并高血压病多见气滞证(10.4%vs 6.0%,P=0.027),合并脑卒中多见气滞证(17.0%vs 7.5%,P=0.004),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血瘀证(78.5%vs 63.8%,P<0.001)。结论:血瘀、痰浊、气虚是稳定性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稳定性冠心病不同合并病有符合自身的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4.
感染后咳嗽300例中医证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以30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观察。结果: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分布为:风寒袭肺证209例(69.7%),风热犯肺证44例(14.7%),风燥伤肺证28例(9.3%),气阴两虚证19例(6.3%)。各证型在季节和年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后咳嗽以风寒袭肺证型为多,冬春季节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制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并据其建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13个证素中,风和热出现频率最高(23.07%),其次为湿、暑、寒、气虚等,频率分别为16.15%、10.77%、9.23%、4.62%等;靶点主要位于卫分(表),其频率为31.92%,其次为在脾(胃)和肺(21.28%和19.15%)。单证素与证候靶点的组合中,气虚所占比例较高(26.09%),靶点在肺、脾;两证素组合的最多(58.72%),风+热(35.94%)和风+寒(32.81%)出现的频率较高,靶点为卫(表);三证素组合以风+热+湿出现的频率较高(47.06%),其次为风+暑+湿(23.53%),作用靶点主要位于卫分(表)、脾(胃)和肺。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风、热、湿、暑、寒,其次可见气虚、燥、阳虚等,其间常相互联合,或袭于肺,或束于表,或滞于脾(胃),引发疾病或变化为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肾虚型的证候特征。方法:采用证候信息调查表对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者进行中医证候信息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证型为肾虚型,依次为:肾阴阳两虚证(22.39%)、肾阴虚证(15.42%)、肾阳虚证(10.45%)、肾精亏虚证(9.45%)、肾气(虚)不固证(7.46%)。其中肾阳虚证的证候特征为:畏寒怕冷、大便稀溏、夜尿多、小便清长等;肾阴虚证的证候特征为:潮热颧红、五心烦热、便秘、盗汗、腰膝酸软、小便黄等;肾精亏虚证的证候特征为:须发早白、脱发、性欲减退。结论:初步确定的中老年人亚健康状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肾精亏虚证的证候特征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0例中医证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源性)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以UACS(鼻源性)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观察。结果UACS中医证型分布为:风痰恋肺证76例(38%),风痰郁热证58例(29%),风寒夹湿证34例(17%),阴虚肺燥证32例(16%);患者鼻部疾病史结合中医证型统计分析表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非变应性鼻炎是UACS(鼻源性)主要病因,分别占46.0%、25.5%、14.5%。结论UACS以风痰恋肺证及风痰郁热证为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扁桃体炎卫分证辨证因子分布特征。方法:设计症状辨证因子量表,对30例门诊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四诊辨证因子信息进行观察。结果:咽干灼热21例(70%),发热16例(53.33%),口渴17例(56.67%),咳嗽19例(63.33%),痰少粘白15例(50%),脉浮18例(60%)。结论:急性扁桃体炎卫分证主要辨证因子分布不均,以咽干灼热、发热、口渴、脉浮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结果:广东地区107例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41.12%)、头痛(25.23%)、腰痛(24.30%)、自汗(23.36%)、咳嗽(20.56%)、皮疹(18.69%)、关节痛(18.69%)等;舌象以红舌(53.27%)为主,舌苔以白苔(54.21%)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细脉(59.81%)、弦脉(55.14%)、沉脉(23.36%)等;最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19.6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14.0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13.08%)。结论:广东地区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