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开胸手术适当的呼末七氟醚浓度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为了探讨开胸手术各时段所需的最低七氟醚浓度,选ASAⅠ~Ⅱ级的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通过持续监测呼气麻醉气体浓度,循环应激和体动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切皮和剥切肋骨时,呼末麻药浓度达1.2MAC(七氟醚1.2%+N2O53%)就可阻止体动反应。但循环应激反应强烈,即使呼末浓度达1.5MAC(七氟醚1.7%+N2O53%)也不能完全抑制心血管应激。结论:开胸后以呼末0.9MAC以七氟醚(1.53%)足以维持良好麻醉深度;缝合胸膜后,呼末七氟醚为0.8MAC(1.36%)即能满足手术要求无明显心血管反应和手术知晓,且苏醒加快。  相似文献   

2.
地氟醚与其他吸入麻醉药在平衡麻醉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及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心血管反应及地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妇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在平衡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维持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在1MAC,即D组3%,S组0.7%,I组0.5%,E组0.6%和1:2的O2:N2O。同时经静脉连续输入芬太尼2μg.kg^-1.h^-1,半小时的速度减半。手术  相似文献   

3.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对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犬吸入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后血浆NO含量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NO在囱族吸入麻醉药扩血管作用中的地位。方法:犬麻醉后30分钟,随机吸入地氟醚、一氟醚或异氟醚(MAC 7.2% ̄2.3%和1.28%)使呼气末浓度达1MAC,持续30分钟。分别于呼气末浓度达1MAC后5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和停吸后30分钟分钟和120分钟抽取静脉血,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结果:NO水平在三组药物吸入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氟哌啶和氧化亚氮对快速增加呼气末对氟醚浓度超过1MAC所引起的交感活性增强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异丙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地氟醚,呼气末浓度4%持续30分钟后,快速增加到8%。实验组患者在升高地氟醚浓度后5分钟分别给予尼平10μg/kg,氟哌啶0.07mg/kg或吸入50%N2O。结果:对照组在地氟醚呼气末深度快速升高到8%后1分钟,HR、MAP分别增加31%和20.6%,  相似文献   

5.
地氟醚用于低流量吸入麻醉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溶解度较低的地氟醚在低流量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手术的胸腹部肿瘤病人,ASAI~Ⅱ级,分为A,B,C,D组,A,B组氧流量分别为2L/min和0.5/min吸入6%的地氟醚(1MAC)观察其肺泡浓度升高速率及差别。C,D组分别吸入氧流量为0.5/min1MAC异氟醚和安氟醚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FA/FI和FA/FD达1/2时间分别为1分钟和4分钟;在12分钟时FA/FI  相似文献   

6.
脑电功率谱分析用于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麻醉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病人,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内。麻醉: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5、Ⅱ组n=20、Ⅲ组n=20。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0%、1.5%、2.0%,至少维持15分钟。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仪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的改变,同时监测MAP、HR的改变,切皮后四肢肌肉活动、面部表情变化、呛咳或切皮前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刺激者定为切皮反应阳性。结果:切皮前三组病人的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有差异(P<0.05),HR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结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吸入地氟醚后人体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选择ASA I级病人45例,随机分为三组,静注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内插管,分别吸入0.5MAC(I组)、1.3MAC(Ⅱ组)及2.0MAC(Ⅲ组)地氟醚,于吸入前后不同时间抽静脉血,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的浓度。结果 I组吸入地氟醚后NO浓度与吸入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及Ⅲ组吸入30min、60min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整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S、δR明显差异(P<0.01)。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仅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与2%时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数量化脑电图能监测不同七氟醚麻醉深度时大脑皮层电活动变化,而MAP和HR只能区别极深和极浅的麻醉状态。  相似文献   

9.
异氟醚和异氟醚/N2O麻醉时的脑血流CO2反应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颅脑手术中相同MAC(1.3MAC)的异氟醚和异氟醚/N2O麻醉时的脑血流CO2反应性。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颅内肿瘤病人行择期开颅手术2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Ⅰ):吸入1.5%异氟醚、空气、氧气;异氟醚/N2O组(N):吸入0.8%异氟醚、(60 ̄65)%N2O、氧气,每组10例。在PaCO2为5.3kPa、3.7kPa时分别抽取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根据Fick公  相似文献   

10.
相同MAC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例 20~50岁、ASAⅠ级、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硫喷妥钠5mg/kg、阿曲库胺0.6~0.7mg/kg。单纯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全麻。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4.27。4.93hpa。以TOF监测肌松,间断给予阿曲库胺 10~15mg,维持T4/T1<25%。采用 FP1-A1、FP2-A2双导联监护脑电,验证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8、1. 0、1. 3和 1.5 MAC时的脑电功率谱、95%边缘频率(SEF)和中心频率(MPF)改变。结果发现,随MAC增加脑电功率谱表现出波增加,α和β波减少,而SEF、MPF值随MAC增加而减少的改变呈负性线性关系,r=-0.95。提示脑电功率谱、SEF和MPF在评价全麻深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