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16例不典型肝脓肿低场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或病理证实的16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MRI平扫,全部病灶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依次出现楔形强化、分隔状强化、延迟强化和“花瓣”征。结论:上述征象为不典型肝脓肿在低场MRI中的特征表现。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总结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临床不必要的手术和有创的病理活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或者病理活检临床确诊的7例共8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以及MRI平扫、增强早期及增强晚期的图像。其中5例行C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磁共振平扫,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7个病灶,其中左叶2个病灶,右叶5个病灶。CT平扫病灶显示不清,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强化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或延迟后病变逐渐为与邻近肝实质等密度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延迟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增粗迂曲的回流静脉血管影;MRIT1WI呈边界清晰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结节,中心星芒状瘢痕呈低信号;T2WI病灶为边界清晰的略高信号结节,中心条形或星芒状明显高信号影。增强T1WI脂肪抑制像表现和CT增强表现一致,早期轮辐状强化,延迟后呈等信号灶,中心瘢痕延迟后强化明显。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据此可以进行临床准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肉芽肿的 CT、MR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观察 16例颅内肉芽肿的 CT、MRI资料。结果 :颅内肉芽肿的影像表现 :1病灶小 ,呈结节状或厚壁小环状 ;2 CT平扫病灶呈等或略高密度 ,可伴有小点钙化 ,MRI平扫 T1 WI呈等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增强可见早期强化或延迟性强化 ;3灶周水肿较轻 ;4无明显占位效应或伴有轻度脑萎缩。 11例影像诊断与临床相符 ,5例误诊。结论 :CT及 MRI对颅内肉芽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方法 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男7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41岁.12例均作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MR表现为T1WI低信号5例,等信号7例,T2WI等信号3例,稍高信号9例;团注GD-DTPA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3例内见线状分隔强化.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的信号变化及强化方式与其所处的病理阶段有关,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病人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扫描检查10例,平扫9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影,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6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MRI检查11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9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资料,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14篇(含18例)。结果:CT和MRI检查:2例肿瘤均位于肝右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肝实质分界不清。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占位,CT值24~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质呈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巨大的占位性病灶,T1WI像为低信号,T2WI像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渐减退或仍见团片状强化。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向外浸润生长,边界不清,缺乏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ICC患者29例,其中15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6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回顾分析肿瘤的形态学特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及附属征象。结果:29例ICC,共检出32个病灶,肝左、右叶均见分布。CT共检出17个病灶,平扫仅1个病灶表现为混杂密度,其余均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10个病灶呈边缘强化,6个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未见强化,门脉期显示12个病灶呈渐进性强化,5个病灶强化减退。MRI共检出17个病灶,T1WI、T2WI主要表现为混杂的异常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16个病灶呈边缘环形或不规则强化,1个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15个病灶瘤内实性部分的信号呈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更加明显,1个病灶瘤体边缘保持厚环状明显强化,1个病灶强化减弱。附属征象包括胆管扩张15例,局部肝包膜凹陷2例,肝叶萎缩1例,门静脉癌栓4例。结论:ICC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是及早发现ICC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红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04-1705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所见病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3例病灶为低密度影,3例并发肝内胆管结石.3例为中心更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不均匀强化,6例有不完整环行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16例病灶持续强化。结论:肝动脉期及门脉期轻度不完整环行强化及延迟期延迟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强化MRI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P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PPC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征象。28例均行常规T2WI、T1WI及脂肪抑制序列,均加动态增强MRI扫描。结果28例中19例动脉期边缘不规则环形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轻、中度向心性强化,延迟7分钟呈持续强化;5例动脉期肿块边缘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平衡期及延迟期肿块强化方式同动脉期;2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至平衡期整个瘤体呈渐进性同步中度强化;2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至延迟期强化程度呈逐渐退出。28例中12例肿瘤周围见大小不等的楔形强化区,7例瘤块所在肝叶门脉血管显示不清,2例门脉主干内见瘤栓。28例中MR平扫正确诊断9例(32·1%),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正确诊断24例(85%)。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强化特征对PCC的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脏假性淋巴瘤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肝假性淋巴瘤患者22个病灶的MRI表现,对MRI各序列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各期强化特点进行定性评价。结果:MRI平扫病灶均呈同质性,DWI明显高信号,ADC明显低信号。15个病灶周围沿汇管区DWI呈线性高信号。3个病灶在T2WI和DWI上发现了从病变处沿门静脉延伸的邻近肝实质的楔形水肿信号改变。增强后7个病灶动脉期厚壁环形强化,门脉及延迟期病变内部强化幅度减低,周围持续环形强化;13个病灶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其中9个病灶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中央廓清,边缘仍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肝脏假性淋巴瘤多小于2cm,信号均匀、弥散明显受限及DCE-MRI不同时期环形强化为其特异性征象,同时病灶周围汇管区DWI线性高信号及沿门静脉邻近肝实质的楔形水肿的发现更有助于肝RLH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共2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灶,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对病灶的MRI特征进行评价。结果1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病灶位于左外叶6个、左内叶9个、右后叶4个、尾状叶1个;病灶大小平均为3.6cm×4.5cm;与肝实质比较,平扫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T2WI序列为稍高信号者16个,T1WI及T2WI为等信号者4个,9个病灶内见瘢痕,呈长T1长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18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中等程度强化,1个病灶周边轻度强化,2个病灶周边出现扭曲血管;门脉期信号高于周围肝实质者17个,等信号2个,信号相对低于肝实质1个;延迟期仍为高信号者14个,另5个表现为等信号,1个为稍低信号;门脉期和延迟期有3个病灶周围可见细环状包膜;15个病灶增强后其内可见瘢痕影,瘢痕于动脉期、门脉期均为低信号,延迟强化者4例。所有病灶周围静脉显示良好。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FNH的内部结构和信号特点,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有助于和肝脏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HPCC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MR平扫和各期强化特点,测量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结果所有病灶T2WI主体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其中11例中心可见斑片状或星芒状低或略低信号。12例病灶动脉期呈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向中心扩展;3例动脉期周边及中心均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边缘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2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环状强化,延迟期中心未见强化。DWI病灶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病变区和正常肝实质ADC值为(1.42±0.13)×10-3mm2/s、(1.26±0.08)×10-3mm2/s(P<0.05)。结论高场MRI的T2WI、DWI、ADC值及多期增强扫描相结合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特征,并结合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方法对收集的9例肝内胆管囊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有8例呈多房性,1例单房性。2例囊壁或分隔有钙化。9例囊壁及间隔呈稍低密度,无壁结节,囊液密度均匀。动态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稍低于强化的肝实质,延迟后稍高于肝组织,而囊液无强化。误诊4例,诊断正确率约56%。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具有较高特征性,综合分析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计一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98-249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MRI扫描资料,对病灶特点及强化进行评价。结果病灶平扫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部分周边见滋养血管;门脉、延迟期持续强化;中央疤痕延迟强化。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全面显示FNH的病理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动态增强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结果:16个病灶于T1WI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5个病灶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11个病灶在动态增强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均见延迟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MRI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典型和不典型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15例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14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2)MRI平扫14个病灶呈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2个病灶呈等信号,13个病灶中央可见T2WI高信号的星状瘢痕;3)DWI上有13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病灶呈略高信号;4)16个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中8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13个病灶门脉期呈等信号,3个呈稍高信号;5)动脉期13个病灶中央瘢痕均未强化,延迟期10个病灶可见中央瘢痕强化,3个病灶中央瘢痕未见强化;6)1例病灶为外生型,门脉期可见假包膜.结论 典型FNH表现为增强后呈"快进慢出"强化、动脉期病灶周边见增粗和扭曲的供血动脉、延迟期可见中央瘢痕强化;不典型FNH表现为缺乏中央瘢痕或延迟期中央瘢痕不强化,多数结合平扫及DW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MS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结果:36例中,MSCT检查,16例显示肝门部可见低密度软组织肿块,10例见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MRI检查25例显示肝门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快,肿块影在T1WI为低于肝脏实质的信号,T2WI为略高于肝脏实质的信号,增强扫描5例早期显示轻度强化,23例可见延时强化;MSCT、T1WI、T2WI及MRCP全部清晰的显示了肝内胆管扩张及扩张的程度,扩张的胆管呈“软藤状”,病变区域胆管可见狭窄、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肝门区胆管癌典型的MSCT和MRI影像改变,结合病史、临床体征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多数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细胞癌的C丁平扫、动态增强特征及MRI平扫、强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大致分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期不均匀性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时期癌体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性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MRI平扫T1加权像肿瘤多为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性高信号,扩张的肝内胆管呈软藤样高信号。MRI增强扫描4例,呈早期边缘部强化延时推移呈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MRI动态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早期的边缘部增强随时间推移呈向心性增强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28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脉络膜裂。CT平扫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卵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强化。MRI均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及DWI序列均呈低信号,其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病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结论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