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肿瘤诊断在吸纳了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基础上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肿瘤诊断已经发展起来三个分支,即临床诊断,影像诊断和实验诊断.在实验诊断方面,综合了检验医学、病理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肿瘤诊断成果,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即肿瘤实验诊断学.  相似文献   

2.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血液病实验诊断尤其是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又是实验诊断学中一个主要分支,也是临床检验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涉及几乎全部血液病内容,又直接与临床课程相联系。因此,搞好实验诊断课的教学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改革旧的教学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诊断学作为临床基础课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作用,对于未来医生形成正确的诊断思维,对于健康与疾病状况作出正确判断至关重要。在所谓"知识爆炸"的背景下,随着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检验手段不断提高,也给实验诊断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和传统灌输式教学与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的矛盾。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自觉地发挥主导作用。本人在实践浅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医学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临床检验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密切,相互交叉渗透日益深入,实验手段和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一门现代医学中新兴的独立的科学--实验诊断学[1].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各专业诊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从实验医学的发展谈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丁  陈伟 《重庆医学》2006,35(9):856-857
在当今医学领域中,实验医学正处在巨大的飞跃和快速的发展时期,而目前临床医生所具有的实验医学知识已经限制了他们的医疗服务质量,阻碍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对一些新的实验指标的认识不足,对各种检验的适应范围、特异性和敏感性一知半解,对实验室检验结果评价过低或过高,导致临床综合分析问题时出现错误。这一切主要与过去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有较大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已有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与当今实验医学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临床医学生提供和传授现代实验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浅谈实验诊断学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并运用实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因此,应重点讲解如何运用实验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1].但实验诊断学项目繁多、内容枯燥,学生难以掌握重点,教师也难以找到兴奋点.现就笔者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PBL在实验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一些尖端科学、边缘科学向医学的不断渗透,实验医学的范围越来越广,已远远超出过去所提“三大常规”的领域。同时,由于方法学上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临床医生对作为客观依据的实验室资料的依赖性也在增加。对于医学生来说,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2个方面:①学生通过学习应基本了解和掌握临床常用的实验室项目,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实行“典型病例实验诊断分析”,使学生学会通过检查项目的选择、检查结果的分析,掌握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及判断预后,培养系统而全面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的思想与方法在肿瘤影像诊断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及实践中的价值。方法在对肿瘤影像诊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知识讲授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思维与方法,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临床阅片、实践技能操作与临床诊疗需要有机结合,不断深化教学实践改革。结果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与方法能全面调动本科室肿瘤影像诊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使专业知识水平及临床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还丰富了临床思维,提高了文献检阅及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结论将循证医学的思想与方法运用于肿瘤影像诊断学研究生临床教学及实践中是一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医学人才的积极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诊断学中细胞形态学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仪器不断更新,检验项目日益增多,已经给医院检验及实验诊断学赋予崭新内容,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从事医学检验的教师要有循证医学观点,对于细胞形态学教学要紧跟形势,改革旧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围绕临床进行教学,使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提高实验诊断教学质量.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应不断加强医学检验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加强医学生基础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任务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   

11.
他开创了"基于分子分型和云技术的个体化智能诊断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医技、医学之路上的日夜求索与辛勤耕耘,在医疗、科研和教学各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我国医学诊断学领域的医生队伍中风采卓然。他医风高洁、心怀大爱,用自己的言行真切诠释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家本色。他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学者身上的社会担当,国家的需要决定了他的人生目标和每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在他眼中,医生是天边召唤黎明的启明星,是深夜中照亮人心的烛火,是时刻守卫在患者身边的健康卫士,使命光荣,责任如山,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了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他始终在医学创新之路上坚守、前行,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  相似文献   

12.
实验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临床专业诊断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丰富,包含了疾病诊断规律的基本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实验诊断学英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结合实验诊断学英语教学的经验,对实验诊断学英语教学难点与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实验诊断不仅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科技领域。只有保证实验诊断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实验诊断的各项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所做出的实验结果必须是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MRI(磁共振)在临床上普遍应用.对肿瘤的诊断率已明显的提高,由于较小的肿瘤,特别是腺垂体功能性微腺瘤在组织学上的改变不明显,故CT、MRI、X线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激素反馈实验在此类疾病的诊断及愈后观察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燕  胡琼 《新疆医学》2013,43(8):152-154
伴随着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和试验仪器的广泛使用,检验医学在临床诊治疾病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检验科通过加大质量管理的力度,强化和落实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先进的实验条件的改善,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了,分析前的误差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聚合酶链反应实验诊断技术(PCR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应用此项技术的重要性及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正武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1014-10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工作总是走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前面,素有临床医师的耳目、侦察兵之称。因此,检验质量的好坏,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诊疗质量甚至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是衡量检验科室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医院检验科已远不是吸管和显微镜的时代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仪器自动化、微量化、快速化的新时代。人员少,门类复杂,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是医院检验科室的普遍现象。因此,检验科在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中,如何保证和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是现代化医院实验诊断工作的主要部分,各类疾病的患者都离不开生化检验,无论是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因此.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越发显得重要。笔者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及实验诊断工作20余年,担任质量管理及临床生化检验负责人10余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实验诊断教学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文爱清  吴丽娟 《重庆医学》2008,37(3):272-273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在医学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各种高新科技向临床医学广泛渗透,使得检验诊断学不断地融合了现代医学科学新技术,并涵盖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现代免疫学等,有效的结合和利用了计算机、自动化程序、信息系统作为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及检验自动化的广泛应用,检验结果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为了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实验室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质量控制、实验中质量控制、实验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其中实验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据统计实验前误差占到实验误差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