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野 《气功》2010,(10):918-919
竹荪,又名竹参、竹笙、僧笠蕈等,为担子菌纲鬼笔科真菌植物,系我国特产,属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多生于竹林中而得名。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裙组成。菌柄白色或灰白色。菌盖较小,钟形,表面有网格式络膜,具有微臭和暗绿色粘液。  相似文献   

2.
<正> 竹荪[Dictyophorg indusiata(Vent exPers.)Fisch]民间又叫竹笙、竹参,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鬼笔科(Phallaceae)的珍贵食用菌。其医药功效,早在1930年德国就报道鬼笔属的真菌,例如白鬼笔的发酵产物,经紫外线照射解毒后,加入若干金属盐,用以治疗人类的癌症,使得症状改善。据有关部门测定:每100g 的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以及16种氨基酸、多种酶和高分子多糖等。  相似文献   

3.
竹荪,又名竹参、竹笮、僧笠蕈等,为担子菌纲鬼笔科真菌植物,系我国特产,属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多生于竹林中而得名.竹荪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裙组成.菌柄白色或灰白色.菌盖较小,钟形,表面有网格式络膜,具有微臭和暗绿色粘液.菌裙白色,从菌盖处下垂,表面密布不规则网眼.菌托为白色或淡紫色.竹荪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竹林下生长的竹荪种类也不同,其中以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竹径清风涤烦暑。"夏日炎炎.修篁遮日的竹林.给人们减去了几分酷热.而生长于竹林间的竹荪.则足让人一饱口福。 竹荪.又名竹参、竹笙、僧笠蕈等。属担子菌纲鬼毛科真菌植物.为我国特产.世界名贵食用菌之一.以夏季多生于竹林中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古人著书行文,对于“病”、“死”等凶险之事,往往不得径直说明,而是采用委婉含蓄的说法来表达。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委婉。《文心雕龙·隐秀》谓之曰“隐”,《史通·叙事》名之为“晦”,清·汪中《述学·释三九中》称其叫“曲”。兹将常见之例,略加汇栗,示诸于次。  相似文献   

6.
“医疗体育”就是以各种特定的医疗体操(包括呼吸操),气功、按摩和器械体操(功能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从而达到保健、防病治病和康复的目的我国古医书虽无“医疗体育”的术语记载。但考证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道枢·太清养生篇》、《道枢·契真篇》、《诸病源候论·白发候》中的“养生方导引法”、《素问·上古天真论》、《夷门广牍·导引诀》和马王堆的《导引图》……等,都有导引的记载。古代导引之意,就是“宣导气血、伸展肢体、引治疾病”或是“导引令和、引导令柔”。从“导引”内容和方法来看,包括有肢体体操、呼吸操(吐纳),气功(养生法)、按摩(明代后称推  相似文献   

7.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认为和秦汉之人相比,上古人寿命要长得多。我们不妨就此提出问题:“上古”盖指何时?“上古”人之寿命是否较长?《内经》这种认识何由而生?试考之。 《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和《内经》成书年代相同之《韩非子·五蠹》对远古这种生活描绘更详,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民食果  相似文献   

8.
尿血     
[病名] 尿血,在《黄帝内经》中称“溺血”(《素问·气厥论》)、“溲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灵枢·热病篇》);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中首次提出“尿血”之名。亦有“小便血”和“小便出血”之称,但大多数中医典籍从仲景之说,故本书采用尿血为病名。 [定义] 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挟杂血块,排尿不痛的一种病证。多由火热伤及膀胱脉络,血溢脉外,随尿而出。亦由脾不统血,肾失封藏,淤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者。尿血可作为一种出血病独立存在。凡处感内伤见血尿且排尿不痛者,皆可以尿血辨治。  相似文献   

9.
人体之“头”和“手”,常在辞目中作为助语词。头 ,什么老头、滑头、甜头、苦头等。手 ,什么上手、副手、下手、对手、平手等。都可望文生义 ,能领会理解。但排字工人称民手 ,明明歌从口出而称唱歌家为歌手 ,手上沾满红色鲜血的暴徒称为黑手 ,替别人代做文章的称枪手 ,那就难理解了。更有海轮上工作称水手 ,那么 ,陆地上交通业工人为何不称土手、泥手 ,航空工作者不称天手或空手 ,挖土机工作者为何不称扒手 ,恐怕谁也没法作出满意的解释。《楚辞·九章·悲回风》的“扪天”,明·吴承恩(15 0 0 - 15 82年 ) 《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的“捧…  相似文献   

10.
1.痱风是否属中风范畴中医学院5版教材《内科学·中风》(以下简称《中风》)云:“《内经》对半身不遂又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的名称”。考《内经》中有“痱”之称,唐·孙思邈《千金方》称为“风痱”。《灵枢·热病》云:“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从以上描述来看,痱的主要表现是四肢瘫痪、身体无疼痛、智乱不甚、语言障碍,而并非半身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消谷善饥当分寒热虚实消谷善饥证,系指食欲亢进,食下不久,即感饥饿,甚至食难知饱而言。先贤多据《内经》立论。如《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素问·气厥》所述,“食协”乃为“大肠移热于胃”,或“胃移热于胆’所致。因胃主腐熟水谷,胃中热,则腐熟作用太过,津液不荣肌肉,故“善食而瘦”。《素问·腹中》谓之消中;《丹溪心法》称中消;《医学纲目》直接说:“中消者,经所谓之消中”;《证治要诀》称消脾;《辨证录》称胃消等。虽名称各异,但云其病机概属脾胃燥热之证,历代医家多宗此说。因消谷善饥与中消证均有食量大增表现,且中消又较多见,故有些人直将中消与消谷  相似文献   

12.
(期刊:页数) 学术理论浅谈《金匾要略》的异病同治·”一(1,1)“带下”小议·”·“·“····”·””··“二(1:3)温病“直中”初探”··“······““一(1:5)腰腿痛辫证论治的探讨·········……(2:1)《金医要略》的外治法·······“··一(2:3)谈谈“肝开窍于目”·“·······”··一(2:5)对月经不调的点滴体会··········一(2:7)试探《内经》有关妇科的论述·一一(3:1)《温病条辫》“辨汗”初探”··“:(3:4)《伤寒论》重视内因学术 思想浅议·······“···············…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 ,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  《素问·天元纪》说 :“五气运行 ,各终期日 ,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 :“五气交合 ,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 :“五令更立 ,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 :“正五气之各主岁尔 ,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是《内经》中运气学说的一个概念 ,除了上述篇章中直称五气外 ,另外关于五运之气的内容还见于《素问》之《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等 7篇大论中 ,…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内经》中“肾主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主外一说 ,出自《灵枢·师传》篇 ,其曰 :“肾者主为外”。《灵枢·五癃津液别》又说 :“肾为之主外”。二者文字略有差异 ,但主要意义即“肾主外”。对以上两句经文的“外”字 ,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河北医学院编著的《灵枢经校释》注释 :“《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外作水” ;郭蔼春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注释 :“外是水的误字 ,应据《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改”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五十八》注 :“心总五脏六腑 ,为精神之主 ,……肾主骨而成立其形体 ,故为心之主外也。”笔者认为 ,肾主外是正确的。“外”不应改为“水”…  相似文献   

15.
(题后所列嫩字为期数·页嫩)张仲景学说研究试论《伤寒论》的水火痰郁证治一一兼驳 吴谦对28条去桂改为去芍之非(刘渡舟)~”…1·3少阴负跌阳者为顺(尚炽昌)”··“·,··”“·“··“·”·一1·5试论《伤寒论》对医学发展的重要作 用(柯雪帆)····“·····、·,~”··“·····“·一‘·1’了谈《伤寒论》中的脾胃学说思想(李振华)······”“.1·9略论略伤寒杂病论》对内科急症的贡 献(郭铭信)”··””·”··“···”···,”····“·····一2·1六经为纲辨证论治(何绍奇)”···“··“··“·“…  相似文献   

16.
写在《江苏中医》创刊40周年时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干祖望四十岁称“不惑”,是出之于孔老夫子之口。《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强,智深而力强也,是在体力、智力上都已达到了成熟阶段,已有能力出来当官做事。《灵枢·天年》:“四十岁,五脏六...  相似文献   

17.
<正> 接(通捷(jié)。速;敏捷。《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杨倞注:“接读为捷”。〔例〕《太素·知官能》:“接疾辞者,可使传论而语馀人”。(《灵枢·官能》作“捷”。)兑通锐(ruì)。锐利;尖锐。《荀子·议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则溃。《史记·天官书》:“下大,上兑”。〔例〕《难经·十五难》:“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  相似文献   

18.
<正> 任通妊(rèn).怀孕,妊娠.《汉书·叙传上》:“刘媪任高祖.”〔例〕《诸病源候论·妊娠候》:“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任子也.”辟通避(bì).躲;回避.《荀子·荣辱》:“不辟死伤,不畏众强.”〔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水郁之发,阳气乃辟.”《灵枢·口问》:“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通僻(pì).不正;邪.《论语·先进》:师也辟”.《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例〕《素问·阴阳别论篇》:“肾之脾,谓之辟阴.”通襞(bì).裙褶,引申为重复.〔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诸病源候论·胞转候》:“气迫于胞,使胞屈辟不得充张.”通躄(bì).瘸腿《荀子·正论》:“不能以辟马毁舆致  相似文献   

19.
白兔藿藿指豆的幼苗。《说文解字注》草部云:“藿,未之少也。”段玉裁注云:“李善引《说文》作豆之叶也。”又《诗·小雅·白驹篇》:“食我场藿”。《毛传》曰:“藿,犹苗也。”藿指豆叶:《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豆角(?)之荚,其叶谓之藿。”《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郑玄笺云:“菽,大豆也。采叶以为藿。”《唐本草》赤小豆条引《别录》云:“赤小豆,叶名藿。”藿也指豆:《诗·小雅·小宛篇》:“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毛传》云:“菽,藿也。”又《诗·豳  相似文献   

20.
<正> 抗通亢(kang)。高,高尚。《淮南子·说山训》:“申徒狄负石自沈于渊,而溺者不可以为抗。”高诱注:“抗,高也。”[例]《温病条辨·叙》:“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鬻通煮(zhu)。东西水中加热使熟。《汉书·食货志下》:“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史记·平准书》作“煮”。)[例]《嵇康集·养生论》:“滋味煎其脏腑,醪醴鬻其肠胃”。讫通迄(qi)。到,至。《书·禹贡》:“声教讫于四海”。《汉书·成帝纪》:“讫今不改。”[例]《备急千金要方序·大医习业》:“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