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脊髓造影(包括CTM)与MRI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分析脊髓造影、脊髓造影 CT及 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 6 4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病人进行了脊髓造影、CTM、MRI影像学比较研究。脊髓造影采用常规脊髓造影和 CTM相结合 (以下称脊髓造影 )。CTM在常规脊髓造影后 4~ 6 h进行。 MRI采用 SE序列加 GE序列。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病灶检出率、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做一统计和分析。结果 :脊髓造影 CT与 MRI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 88.6 % ,85 .7% ,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6 6 .2 % ,79.6 % ,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90 .6 % ,92 .3% ,病变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在造影与 MRI之间无显著差异 ,而定性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脊髓造影 CT与 MRI结合将有利于椎管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及定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造影诊断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放射科代社教,张维信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并非少见,临床诊断亦不甚困难。但术前准确定位以及初步定性诊断就必须作脊髓造影。本文分析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该类病变。目的在於提高对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定位及定性...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世纪以来,脊柱的X线成像局限于骨性结构。虽然椎管造影、髓核造影、脊椎动脉造影等相继为椎管内病变、椎间盘病变、脊髓血管性病变的直接或间接诊断提供了可能性,然而由于都是损伤性检查,成像质量也不满意,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直到CT、MRI的问世,使脊柱骨性结构的精确解剖定位和椎管内脊髓的直接成像成为现实,尤其是MRI,可任意平面成像以及对病变组织的高度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MRCP联合MRI在胰胆管梗阻性疾病中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MRCP联合MRI对胰胆管梗阻性疾患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0年9月~2007年9月84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及MRI的图像进行分析,并与CT、US、直接胆道造影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全部病例MRCP 检查均一次成功,其中320例行直接胆道造影,与MRCP 对照,二者所获图像极其相似.MRCP 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79%,MRCP联合MRI可提高到100%;MRI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9%,联合MRCP可提高至97.74%.CT对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率分别为78.61%,77.59%;US对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率分别为89.73%,82.47%.结论:MRCP联合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对胆胰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及US;可作为胆系梗阻性病变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造影CT(CTM)诊断臂丛神经撕裂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1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CTM.全部患者与临床手术探查对照,7例术前行电生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共检出28个受损神经根,其中26个诊断准确,准确率为92.8%.神经根撕裂伤的主要征象是椎管内神经前、后支充盈缺损消失,间接征象为假性硬膜囊肿,脊髓移位与变形,神经根扭曲.结论 CTM对臂丛神经根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特点。方法本组18例均行腰骶部及骨盆X线平片检查,其中17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7例行脊髓造影、4例行脊髓造影CT(CTM)扫描,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78%,X线诊断率17%,CT诊断率72%,MRI检查、脊髓造影、CTM扫描诊断率100%。18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硬膜外囊肿,椎管内型13例、椎管外型3例及混合型2例。随访15~32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为椎管内或椎管外通过颈口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硬膜外囊性肿物,临床和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脊髓造影与CTM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对比(附2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脊髓造影与CTM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影像价值.方法20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先行脊髓造影后,又行CTM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脊髓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CTM诊断符合率为98.5%.结论CTM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较脊髓造影高.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CT增强(contrast-enhanced helicalcomputedtomography,CECT)检查在胆囊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血流灌注过程中的的特点,探讨其在胆囊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8例胆囊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不同时相的增强及灌注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和增强CT具有相似的表现。但对于小于5 mm的病变,超声造影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78例胆囊占位性病变中,胆囊癌35例,胆囊息肉29例,局限性胆囊腺肌增生症14例,增强CT准确率分别为84.35%,89.63%和80.13%,超声造影准确率分别为83.12%,93.79%和79.72%。结论:增强CT和超声造影检查均有助于胆囊疾病诊断,两者结合可提高胆囊疾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硬膜下病变在椎管内病变中较常见。近十余年来,国内外大多采用CT脊髓造影(简称CTM)或综合脊髓造影诊断椎管内病变。我们对照分析40例硬膜下肿瘤脊髓造影和CTM资料,回顾性总结两种检查方法对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位胆道梗阻的CT与MRI、MRCP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CT、MRI和MRCP对高位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例高位梗阻 (恶性 11例 ,良性 1例 )进行了常规MRI、2DFSE序列MRCP检查 ,其中 10例恶性病变进行了CT检查 (平扫 7例 ,增强 3例 )。结果 CT、MRI和MRCP对高位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0 %、92 %和 10 0 % ,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80 %、83%和 6 7% ,MRI +MRCP定性诊断准确率提高到 92 %。10例恶性梗阻CT检查显示肿物 5例 ,胆总管环形增厚 3例。 12例MRI扫描显示肿物 8例 ,肝内转移 2例。MRCP显示梗阻近端形态较为特征 ,截断状以肝癌多见 ,锥状以胆管癌和转移癌多见 ,漏斗状见于良性病变。MRCP显示多发狭窄的长度和范围。结论 CT和MRI对高位梗阻具有同样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MRCP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具有独特的价值。MRI和MRCP结合可提高定位和定性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