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 :对传统颈淋巴清扫术手术入路进行分析 ,以选择最佳手术切口。方法 :收集颈淋巴清扫术 3 6例 ,其中矩形切口 18例 ,T形切口 15例 ,平行切口 3例。观察三种手术入路术后皮肤坏死情况 ,将皮瓣坏死分 3度比较分析。并观察三种手术入路视野暴露情况、操作难易程度及操作时间。结果 :矩形切口出现皮肤坏死率与T形切口、平行切口皮肤坏死率有显著性的差异 (P <0 .0 0 1)。矩形切口和T形切口均能很好地暴露术野 ;平行切口视野暴露较差 ,操作难度大 ,手术时间长。结论 :颈淋巴清扫术中矩形切口手术入路不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手术入路 ,为了避免皮肤坏死并发症的产生 ,应当改良此切口入路或选用T形切口和其他切口入路。  相似文献   

2.
口内人路下颌角、升支手术应用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手术中,下颌角及升支部位的手术常采用口外人路,以求获得良好的视野.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口内入路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与传统的口外入路手术相比,它具有更多的优点[1,5,7,24]:①手术切口隐蔽,术后不遗留瘢痕,符合美学要求;②手术中不会损伤面部神经;③手术设计的区域解剖结构稳定,直接损伤小,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现象均不严重.尽管口内人路具有上述优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能经口内入路的下颌角升支部病变仍经常采用口外入路.本文总结了口内入路手术的应用现状,目的在于对临床工作的改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口内入路下颌角、升支手术应用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手术中,下颌角及升支部位的手术常采用口外入路,以求获得良好的视野。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进,口内入路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与传统的口外入路手术相比,它具有更多的优点:①手术切口隐蔽,术后不遗留瘢痕,符合美学要求;②手术中不会损伤面部神经;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副腮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对笔者近年所做的9例副腮腺肿瘤手术入路分别采用了延长的腮腺切除手术入路;肿瘤表面皮肤纹理的直接手术入路以及耳前发际内的角形切口手术入路三种方法。结果上述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在手术损伤大小、切口隐蔽、副腮腺肿瘤的术野显露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耳前角形切口应作为副腮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手术入路,它具有更好的美容及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颧弓骨折复位的最佳入路。方法:50例老年患者均采用经颞部小切口入路行颧弓骨折复位,并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达解剖复位者48例,占96%;达功能复位者2例,占4%。结论:经颞部小切口入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是老年患者颧弓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颧弓骨折复位的最佳入路。方法:50例老年患者均采用经颞部小切口入路行颧弓骨折复位,并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达解剖复位者48例,占96%;达功能复位者2例,占4%。结论:经颞部小切口入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面部不留瘢痕,是老年患者颧弓骨折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尽管颞下颌关节手术入路多种多样,但仍存在面神经损伤的危险。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手术入路,可避免面神经的损伤.改善颞下颌关节手术入路的安全性和手术视野。2名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应用该方法施行了29例髁突开放手术.应用改良的耳前切口,切至筋膜下,在两层颞肌深筋膜间分离。结果:术后未发生永久性或暂时性面神经额支功能障碍.只需结扎颞浅动脉的后支。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在筋膜深层入路.避免损伤面神经,可作为颞下颌关节和颧弓的常规安全手术入路.尤其是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部小切口入路治疗颧眶区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颧眶区骨折患者,根据骨折位置及类型,选择睑缘下切口、眉弓外侧切口、颧弓上横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上颌窦入路或原伤口中的2种或2种以上的入路切口,相应局部小切口处暴露骨折线,复位后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3~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1例出现眼睑轻度外翻畸形,2例发生暂时性面神经颞支功能障碍外,其余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颜面部无明显瘢痕,眼球功能完全恢复,开口度明显改善,面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高度和宽度,双侧颜面对称。结论:局部小切口手术入路治疗颧眶区骨折创伤小,能恢复面部外形和功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颧骨颧弓骨折的分类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分类与应用。方法 参照Knight和North分类方法,对130例颧骨颧弓骨折病例进行分类。结合不同类别、手术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总结分析。结果 Ⅱ类骨折龈颊沟切口入路,Ⅲ-Ⅳ类附加冠状切口、眉弓外切口、眶下眶周切口入路。复杂或陈旧颧骨颧弓骨折应选用半冠状切口入路。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达到完善解剖复位及精确内固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下睑结膜入路手术治疗陈旧性眶底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陈旧性眶底骨折经结膜切口入路,用网状眶底接骨钛板眶底重建。结果:8位患者的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障碍都得到纠正,除2例术后早期有结膜水肿,经治疗后消退外,8例术后切口均恢复良好,没有瘢痕遗留,疗效满意。结论:睑结膜入路提供了足够的手术视野,术后不留瘢痕,美观效果好,并发症较少,特别是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是处理陈旧性眶底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 :对2013-01—2013-07经手术的10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手术入路进行分析。结果:经口内入路、经颈侧入路、颈-腮腺联合入路、经颈-下颌骨裂开入路被用于切除肿物,全部获得成功;经口内入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无面颈部皮肤切口瘢痕形成。选择入路时主要考虑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组织病理分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前借助CT和MRI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分析,多种入路均可有效切除肿瘤,经口内入路无皮肤切口瘢痕,美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倪文庆  卜寿山  戈伟 《口腔医学》2012,32(10):638-640
[摘要]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多发性骨折的手术路径和临床处理。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结合下睑下切口和/或前庭沟切口手术路径治疗52例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评价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发生,获得较理想的面部外形和良好的咬合关系。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分支损伤,3个月后功能恢复。没有出现永久性面神经分支损伤病例。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部位获得较良好的对位。结论 本研究显示,冠状切口结合辅助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有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入路隐蔽,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重睑切口在颧额缝骨折内固定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骨折段移位明显、伴有面部塌陷或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患者,行局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颧额缝采用双重睑切口入路,术后评价骨折复位固定、功能和畸形改善、术后瘢痕等情况。结果 所有骨折复位固定方便,患者颧面部外形满意,功能改善明显,术后瘢痕隐蔽。结论 双重睑切口作为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其中的手术入路,既能达到骨折复位,又能减少创伤,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眶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21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应用面形、张口、伤口愈合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开口度正常,颧面部及眼部畸形明显改善,伤口甲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耳颞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行颧眶复合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修复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规手术,传统手术采用颌下皮肤切口入路,面部遗留较大疤痕,影响美观,还可能损伤面神经而造成永久性面瘫。我科采用口腔入路加颌下小切口方法行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同期修复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3例,男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保守治疗和常规的手术方法在髁突骨折治疗中都不令人十分满意,而内窥镜的应用却有使手术微创化及视野清楚的优势。它主要适用于髁突颈下骨折患者,手术路径分口内入路及口外入路,前者因适应证范围小、操作复杂而较少选用,临床上多采取口外入路方法,骨折复位后常配合坚强内固定,多数学者报告均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位精确、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应用穿颊器口内入路微创治疗下颌骨角和升支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口内和穿颊的手术入路处理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骨折,并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4-01~2005-07间18例连续的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骨折患者,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另外20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组间进行对比。结果:用口内和穿颊入路患者中有1例内固定术后骨折处仍有小幅动度,还需辅以颌间固定;口外入路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有2例需行术后颌间固定。没有术后感染发生,没有出现需要行切开引流或需取出固定物的病例。结论:通过口内和穿颊入路行坚强内固定适用于不伴有严重错位或粉碎性骨折的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05—2017-01收治的30例36侧髁突骨折患者的诊治经验。其中21侧髁突中低位骨折,通过颌后切口经腮腺前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15侧髁突高位骨折通过改良耳屏切口,经腮腺前、上缘穿咬肌入路行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从患者的咬合关系、开口度、涎瘘及面神经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和开口度均恢复良好,无涎瘘的病例出现,有4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月后内恢复。结论:经腮腺边缘穿咬肌入路手术治疗髁突骨折,视野暴露充分,切口隐蔽,利于保护面神经,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耳屏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对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术式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术后面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5例(5侧关节),依据Wilkes-Bronstein分期,纳入Ⅲ-Ⅴ期患者,采用耳屏后切口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并于术后24 h、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临床症状及MRI评价。结果 术中术区视野显露充分,4例(4侧)关节术后24 h面神经功能均无障碍,1例患者面神经出现轻度颞支损伤症状,术后1个月好转,随访至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与术前张口度和疼痛VAS相比,术后1、3个月张口度及疼痛VAS评分,均有明显得到改善,且达到显著性差异(P <0.05),而且术后MRI显示恢复正常盘突关系。结论 耳屏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对于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肯定。术中暴露关节区充分,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手术创伤小、面神经受损程度轻等优点,可作为颞下颌关节手术的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与口外入路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下颌角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分为2组,第1组22例患者采用口内入路,用l块宽2.0 mm小钛板复位固定.第2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下颌下入路,用2块2.0 mm钛板复位固定.术后均行颌间弹力牵引3周.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周第1组患者无感染及口角歪斜发生;第2组患者5例出现感染,3例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3个月后复诊,第1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骨折断端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正常;第2组患者3例出现骨折愈合不良,再次手术取出钛板,咬合关系欠佳.结论:对于下颌角骨折,采用口内入路复位固定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口外常规下颌下切口相比,口内切口创伤小,美观,不会损伤面神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