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CVD),又名脑梗死,多因脑动脉血管严重的狭窄、痉挛或完全阻塞所致。在急性期通过药物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可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逐渐稳定,但存活者致残率高,仅有30%的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日常工作,其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最主要的后遗症。大量的研究显示,针灸对缺血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攀升。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也随之减退,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高。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常见疾病,有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致死率位居各种死因首位,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对寻找预防和治疗此病必将提供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成分、靶点及通路,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获取三七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KB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三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的作用靶标;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建立三七有效成分-缺血性脑卒中作用靶标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特点,一直备受医学界的重视。针刺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缺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环境和遗传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针灸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且效果卓著。针灸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针灸改善结直肠癌免疫抑制状态和恢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针灸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病的大多数。神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绝经前期妇女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远低于相应年龄段的男性 ,而绝经期后女性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1] 。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使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 ,组织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亦明显减轻[2 ,3 ] ,说明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 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雌激素是一种甾体类激素 ,人体内的雌激素有雌二醇、雌三醇和…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脑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近年来国内利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效果较佳,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独特疗法,同时其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1994年以来针刺治疗脑卒中临床机制研究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 改善脑血流量和脑血管功能   针刺可以提高局部脑血流量,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实现侧支代偿。王克键等[1]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前后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有极显著性差异,认为对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血流有双向调整作用,可使流速减慢的动脉血流加快,使流速加快的动脉血流减慢,亦可使管径狭窄的血管扩张,使舒张的血管收缩,从而维持颅内动脉血流平衡。郭义等[2]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即刻脑血流的改变情况,表明该法亦可双向调节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使患者颅内血流减慢者加快、血流加快者减慢的趋势,其机制可能与改变血管外周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分析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查找作用靶点;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获得PPI网络图;最后利用David平台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各组大鼠代谢轮廓变化,借助Metabo Analyst数据库查询相关代谢通路。[结果]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共筛选出49个基于血清的代谢生物标志物(P<0.05),主要代谢途径为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乙醚脂质代谢、赖氨酸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其中包含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脂肪酸及磷脂酰乙醇胺。[结论]针灸治疗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改善脑血管微循环、促进血管生成、减少脂质沉积、减缓炎症反应等改善机体免疫。结合文献数据,认为针灸的治疗具有组分多、目标多、路径多的特点,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普遍认为是指发生在15~45岁之间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每年约为10/10万~62/10万,约占整个缺血性脑卒中的5%~10%。由于其发生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一旦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近年对其在病因方面的深入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1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 1.1 颈动脉剥离 颈动脉剥离过去一直未被重视,近年大量的研究证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剥离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Lisovoski和Bogousslavsky报道约有10%~25%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内动脉剥离造成的,而Kristensen通过脑血管造影证实椎-基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89-192
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率具有增高的趋势,目前缺乏诊断IS敏感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miRNA因其组织特异性强、易于放大信号通路、平均半衰期较长、能够反复冻融等优点,故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已成为诊断IS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在IS中对细胞具有保护与损伤作用的miRNA及其作用机制,并且讨论了对于IS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miRNA,以及有助于确定IS分期的miRNA,以期为IS的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对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认为针灸可通过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肽(NPY)、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发挥抗抑郁效应,旨在加深对针刺治疗抑郁症机理的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弘扬祖国医学、尤其是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15.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卒中不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存活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均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治疗脑梗死,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根据其病理生理过程,在有限治疗时间内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总之,治疗脑梗死应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论治,中西医并举,发挥各自优势,将是脑梗死今后的研究方向。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针灸治疗椎间盘退变具有潜在的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分析近年来针灸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发现,针灸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既可促进椎间盘细胞增殖及细胞骨架恢复,又能抑制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相关成分降解,还可改善损伤区域微环境及椎间盘营养代谢紊乱,抑制神经纤维向内长入,对椎间盘退变起到防治、延缓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探讨在细胞衰老、程序性死亡等生理过程中针灸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潜在机制,对针灸方式、手法、选穴、刺激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化,并探讨最佳量效关系,以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缺血性中风又占了中风病例的很大部分.针灸疗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用方法,临床有关针灸治疗中风的报道很多,兹就近10 a来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疾病,对人类生命、社会经济及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脑卒中患者80%,缺血后再灌注引发更强烈的神经损伤,包括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其中氧化应激是损伤最关键的原因之一。我国的天然产物资源丰富,且传统医药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从天然资源中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毒、安全、价廉的天然产物具有独特优势,这对国内外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该文综述了丁基苯酞、丹酚酸、原儿茶醛等天然化合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