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道181例重危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心脏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瓣膜外科病例中合并巨大心脏临床资料,男性76例,女性105例,年龄15~57岁,平均(45.7±15.2)岁。分为2组:巨大左心房(GLA)组84例,左心房内径(LAD)70~150mm,平均(80.3±17.5)mm;巨大左心室(GLV)组97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70~112mm,平均(79.4±12.7)mm。患者全部行瓣膜置换术,其中GLA组行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72例,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42例,左心房血栓清出13例;84例均作左心房折叠术。GLV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8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27例,二尖瓣置换术32例,二尖瓣置换术均保留全部或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18例,左心房血栓清出4例,左心房折叠术21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率GLV组和GLA组分别为9.3%和6.0%,GLV组明显高于GLA组(P<0.05);死亡原因GLV组以室性心律紊乱为主(55.6%),明显高于GLA组(P<0.05);GLA组以呼吸衰竭为主。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GLA组LAD平均(60.1±12.1)mm,GLV组LVEDD平均(56.6±16.1)mm,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瓣膜置换同期左心房折叠术有利于改善合并巨大左心房的术后恢复;保留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有利于合并巨大左心室病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方法:30例患者平均年龄42.2±10.1(17~58)岁。皮切口自第3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平均长度11(9~13)cm,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2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包括二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6例,二尖瓣Carpentier环成形2例。7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4例同时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结果: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54.5±24.9分、79.2±28.7分和160.9±44.3分,术后呼吸机辅助10.7±4.2小时,住院时间 14.4±4.9天。术后胸液量282±125(50~630)ml,有16例患者(53.3%)未输血。 结论: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美观,创伤小,出血少,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130例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各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并报告 130例临床结果。 方法  4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采用胸骨上段切口 ,其余手术均经胸骨下段切口。胸骨上段切口自胸骨上凹至第三肋间并向两侧横断胸骨 ,皮切口长度 5cm~ 7cm ;胸骨下段之皮切口自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 ,长度 9cm~13cm ,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二或第一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 ,共行二尖瓣置换 6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0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32例 ,二尖瓣成形 11例 ,单纯三尖瓣成形 1例。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 2 2例及三尖瓣DeVega环缩 35例。 结果 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分别为 6 3分± 2 9分、92分± 32分和 191分± 4 7分 ;平均气管插管 12小时± 5 2小时 ;平均住院 14天± 6 8天。术后胸液量平均 345ml± 197ml(5 0ml± 170 0ml) ,有 82例患者 (6 3% )未输血。 结论 正中经胸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 ,美观 (胸骨下段入路 ) ,创伤小 ,出血少 ,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 ,早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1994- 0 1~ 1999- 0 4,我科为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替换术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5 7岁 ,病程 2~30年 ,其中 1例曾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术前心功能(NYHA)均为 级 ,房颤心律 ,心胸比率大于 0 .7,心源性恶液质 5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三尖瓣前瓣缩小 ,中、重度返流。  经长时间术前准备 ,瓣膜替换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5例直接行三瓣膜替换 ;1例先行双瓣替换 ,三尖瓣改良Devega法成形失败 ,在并行循环下行三尖瓣替换。 5例三瓣均选用机械瓣 ,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选…  相似文献   

5.
自 1994年 6月~ 2 0 0 0年 6月行保留部分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 (MVRP) 5 0例与同期常规二尖瓣置换术 (MVR) 38例进行对照分析 ,以评估 2种术式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临床资料  观察组 5 0例行MVRP。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 (MS) 10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MI) 16例 ,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 4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 3例 ,三尖瓣成形 7例 ,清除左房血栓 4例。对照组 38例行常规MVR。单纯MS 9例 ,单纯MI 11例 ,MS伴MI 1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两组病例术后 2周及 3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 13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130例重症瓣膜置换术中 ,男性 73例 ,女性5 7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45岁。心功能Ⅲ级 83例 ,Ⅳ级 47例 ,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前均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营养支持和高压氧等治疗。在置换二尖瓣时均保留其部分大瓣及其主腱索和全部小瓣及其瓣下结构 ,细小主动脉根部替换主动脉瓣时 ,先采用切开无冠瓣替换 ,失败后可经右冠状动脉开口左侧切开主动脉瓣环 ,右室流出道及室间隔扩大主动脉瓣环 ,再用涤纶片或人工血管修复室间隔 ,右室流出道 ,能够充分扩大主动脉瓣环以置换人工瓣。结果 全组病人有 117例心脏自动复跳 ,13例电击除颤复跳 ,4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死亡。 1例死于凝血机制障碍致创面广泛大出血 ,死亡率 4% (5 /130 ) ,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者 ,特别是联合瓣膜病变 ,术前心功能均较差 ,应重视围术期处理 ,主动脉瓣环过小 ,可采用扩大瓣环方法 ,在置换二尖瓣时 ,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合并中度或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行De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大心脏(心胸比≥0.70)瓣膜病的临床分型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行二尖瓣替换(MVR),主动脉根部横切口进行主动脉瓣替换(AVR)。本组男18例、女42例,年龄15-64岁,平均39.42±12.7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7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病变44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5例),Ebstein畸形1例。其中对25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例进行同期三尖瓣成形术,对9例巨大左心房进行左心房折叠术,有10例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 病历统计发现,巨大心脏各型中以左心房型发生率较高(71.7%),其次为左心室型(21.7%),全心型(5%)和右心型(1.7%)。其中手术效果以左心房型最好。手术死亡3例(5%),术后并发严重低心排血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结论 根据瓣膜病变性质以及各房、室腔扩大的程度进行分型,能较全面反映患者瓣膜病变类型,临床特征,术后早期及晚期效果,同时对手术方法的设计及围术期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施行急诊瓣膜置换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2~64岁,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7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预激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主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衰)3例,血栓形成致人工瓣功能障碍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心衰2例,外伤性主动脉瓣撕裂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替换18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替换11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9例,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1例。主动脉瓣替换8例。置入机械瓣22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80 min,转流时间70~160 min。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形成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8例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后随访5年,平均随访时间(5.4±1.2)年,内容包括心胸比率、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评价。结果PBMV术前、术后一周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为(1.16±0.30)cm2与(2.21±0.52)cm2,术后MVA明显增加P<0.001;术后5年MVA(2.07±0.43)cm2,较术后一周MVA减少,仍比术前大,P<0.001;PBMV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26±0.50)cm,(4.58±0.44)cm,术后5年为(4.85±0.47)cm2,术后及5年随访与术前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大于0.05;PBMV术前后及5年随访主动脉瓣返流峰值压差分别为(60.00±35.54)mmHg,(58.51±38.71)mmHg,(62.44±34.67)mmHg,术后一周及5年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后心胸比率分别为(0.56±0.06)、(0.55±0.05)与(0.54±0.06),术后心脏无显著扩大。PBMV术后心功能改善一个级别以上占91.2%,能维持Ⅰ~Ⅱ级心功能5年者占83.8%,5年总生存率98.5%。4例二尖瓣钙化,瓣下结构粘连纤维化严重的患者和3例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无改善而转外科行瓣膜置换术,或加做三尖瓣环缩术,1例青年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二尖瓣再狭窄而再次PBMV,1例心功能Ⅳ级患者PBMV术后出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行瓣膜置换术后死于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结论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是可行的,术后并不加重主动脉瓣返流,也不使左室扩大。瓣膜钙化、瓣下粘连、纤维化严重或伴有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胸比率大于0.60患者,是PBMV反指征。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9例,年龄29~58岁。再次手术时间1~19年,平均9.5年。全部病例均有心房纤颤,4例合并左房血栓,2例合并脑栓塞。单纯二尖瓣再狭窄者3例,二尖瓣再狭窄并关闭不全者8例,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病变者5例。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心功能Ⅳ级者8例,Ⅲ级者7例,Ⅱ级者1例。心胸比例0.49~0.78,平均0.62。单行二尖瓣置换11例,其中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3例;双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形加左房血栓清除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其中国产碟瓣6例,Carbomedics双叶瓣8例,Meditronic碟瓣1例,Stjude双叶瓣1例。除1例心功能Ⅱ级者外,术前均常规应用强心、利尿剂,消心痛、巯甲丙脯酸及GIK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理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13例.其中4例主动脉瓣的功能基本正常,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重度关闭不全7例,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者,继续随访中.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早期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34±5.17)年,心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时,可以随访;当合并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者自1977年至1990年在875例换瓣术中应用960个标准Carpentier-Edwards瓣膜,部位如下:主动脉瓣366例,二尖瓣370例,三尖瓣60例,肺动脉瓣1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58例,主动脉瓣和三尖瓣1例,二尖瓣和三尖瓣1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7例。随访率91%(798/875),随访5.8±4.6年,累计5611瓣膜年。用CoX模型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研究标准Carpentier-Edwards瓣膜再手术的影响因素。瓣膜衰坏为瓣膜结构异常引起狭窄或关闭不全而无血栓栓塞和感染,瓣膜失功包括瓣周漏、大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人工腱索置入的二尖瓣置换术后5年效果。方法:将术后随访>5年的行二尖瓣置换患者分为两组。组1患者二尖瓣置换同时行人工腱索置入;组2二尖瓣置换时保留全部或部分后瓣患者,每组各30例。将术后5年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术前、术后各组间数据差别。结果:对于二尖瓣替换手术,人工腱索置入与保留瓣下结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中期效果相当。结论:当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瓣下结构严重钙化,腱索、乳头肌与瓣膜重度粘连及融合导致其无法保留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人工腱索置入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72例行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1岁,病程2-18年,平均11.3年.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单纯二尖瓣置换15例,二尖瓣瓣置换同时行三尖瓣Deve,成形术45例,二尖瓣置换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12例,术...  相似文献   

16.
【】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89例65岁以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0.6±3.4)岁;心功能II级10例,III级45例,IV级34例;二尖瓣病变45例,主动脉瓣病变22例,联合瓣膜病变2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行二尖瓣成形17例,行二尖瓣置换28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双瓣置换18例, 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成形4例;30例为机械瓣置换,42例为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平均2.2支/例。结果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6.2±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5±13.6)min。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因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79例,随访时间12~52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1例为术后8、12个月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4年死于肺癌。其余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老年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2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全组共297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6例(其中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8例)、双瓣膜置换术(DVR)9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rR)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术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4例、行射频消融Maze手术治疗房颤1例。结果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3.4%,其中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2.6%、6.5%和3.1%。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积极处理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置换时,尽可能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以利术后左室重构,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重症瓣膜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严重联合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2例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11例,退行性瓣膜病1例。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76例,Ⅳ级12例,再次瓣膜置换8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全部切除二尖瓣90例,保留前瓣2例,保留后瓣10例,保留全瓣10例;术中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68例。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224枚。结果手术病死率1.78%,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5.89%。结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联合瓣膜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3月,5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60·5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19例,Ⅲ级31例,Ⅳ级7例;二尖瓣病变29例,主动脉病变13例,联合瓣膜病变15例,瓣膜病病因中,风湿性31例,退行性13例,缺血性9例,二瓣化畸形4例。共搭桥103支,平均1·8支,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及大隐静脉做血管桥。行二尖瓣成形17例,二尖瓣置换12例;主动脉瓣成形10例,主动脉瓣置换1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13例。术中放置经食管超声监测检测瓣膜成形效果。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为出血、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和小面积脑梗塞。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瓣膜成形效果满意;术后随访平均13·5个月,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综合使用多种成形技术行主动脉瓣成形,取得较好的近中期效果。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测并结合注水试验对于了解成形术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地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床旁血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瓣膜性心脏病伴缺血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以期提高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 ,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4例 ,二尖瓣置换术 2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1例 ,主动脉带瓣管道置换 2例 ,二尖瓣成形术 1例和三尖瓣成形术 1例 ;搭 1支桥 4例 ,搭 2支桥 1例 ,3支桥 3例 ,4支桥 3例 ,平均 (2 .5±1.3)支。结果 :11例无手术早期死亡 ,痊愈出院 ;随访 2~ 16 (平均 6 .3)个月 ,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年龄 >5 0岁瓣膜病患者或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 ,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彻底纠正心脏病变 ,加强心肌保护 ;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 ,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