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VEGFR)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对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6 4例成人AL患者VEGF、VEGFR 1、VEGFR 2、mdr 1mRNA表达水平。结果 :VEGF基因在AL组中表达的平均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组广泛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症 (ALL)组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L组VEG FR 1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VEGFR 2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VEGF表达水平在临床耐药组高于临床敏感组 (P <0 .0 5 ) ,是影响缓解率和生存期的危险因素。VEGF与mdr 1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 :VEGF及VEGFR 1基因在成人AL患者中有异常表达 ,是影响成人AL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素酶基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 85例肺部手术标本 ,所有标本分成两份 ,1份用于逆转录PCR检测肝素酶mRNA ,1份用于免疫组化检测VEGF。结果  (1)肝素酶mRNA及VEGF在NSCLC中表达率均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 (P <0 0 5 )。 (2 )肝素酶mRNA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Ⅲ期 +Ⅳ期组、低分化组、腺癌组、肿瘤最大径≥ 5cm组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Ⅰ期 +Ⅱ期组、高中分化组、鳞癌组、最大径 <5cm组 (P <0 0 5 )。 (3)VEGF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Ⅲ期 +Ⅳ期组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Ⅰ期 +Ⅱ期组 (P <0 0 5 )。 (4 )NSCLC中肝素酶mRNA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肝素酶与VEGF参与了NSCLC的侵袭转移过程 ,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潜力指标 ;肝素酶与VEGF通过互不依赖的机制促进NSCLC的侵袭与转移 ,二者联合检测将有利于提高判断NSCLC转移潜力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白新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08-3209
目的观察胶质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胶质瘤患者93例为观察组,正常脑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二组中EGFR和VEGF表达特点,观察二者表达与不同病理特征的差别及相关性。结果胶质瘤中EGFR和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种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胶质瘤分级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且肿瘤中EGFR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EGFR和VEGF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术后检测EG-FR和VEGF表达可能对判断胶质瘤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与Fas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12 h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数和凋亡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 mRNA与Fa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过氧化氢组凋亡细胞数(27.83±2.14)明显高于对照组(2.50±1.05)(P<0.01)和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13.00±2.10)(P<0.01)。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14.17%±0.45%)明显高于对照组(1.55%±0.87%)(P<0.01)和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5.69%±0.38%)(P<0.01)。与过氧化氢组比较,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Fas mRNA表达明显减少(40.67%±2.16%比94.50%±3.45%,P<0.01),而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加(60.33%±1.75%比23.17%±1.17%,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拮抗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抗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 mRNA表达与下调Fa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砀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名单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52你人大肠癌组织的VEGF表达,分析VEGF与大肠癌组织类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毕率随关大肠癌Kukes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且Dukes C期的VEGF表达率与DukesA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40.00%(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s)、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Ms)患者畸形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SAVMs患者31例、CMs患者17例。取10例尸体解剖正常脊髓标本做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脊髓组织血管未见VEGF阳性表达;SAVMs和CMs畸形血管壁VEGF阳性细胞分别为75.6%和53.3%。术前近期有出血者VEGF表达较未出血者增强,P〈0.05;术前行畸形血管团栓塞可造成VEGF表达增强。在SAVMs中,血管内膜与中膜YEGF表达较外膜明显,P〈0.05;类动脉和类静脉中均有VEGF表达,类动脉壁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多于类静脉。结论VEGF在SAVMs与CMs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出血和栓塞可以影响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变化及其机制,在制作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模型血管基础上,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大、小动脉的形态学改变;用肠系膜微血管口径显微电视测量法和离体血管环灌流实验分别观察了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胸主动脉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以及洛沙坦对该反应的作用;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动物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nRNA和2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中膜厚度增加,细胞层数增加,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含量增加;随着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升高,肠系膜动脉、离体胸主动脉环收缩反应增加,而且在每一个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和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反应都比对照组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离体胸主动脉环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nRNA表达增多,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也有表达,而正常大鼠未见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mRNA表达。此结果提示:(1)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洛沙坦完全阻断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2)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增多可能是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增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激素治疗兔关节炎模型过程中滑膜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表达,进一步探讨激素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激素治疗兔关节炎模型不同阶段[用脂多糖(LPS)后1h,用药后24h、3、7、14、21、28d]滑膜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在激素治疗关节炎的不同时期,VEGF基因表达的程度不同,激素对VEG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激素通过对VEGF的抑制作用,减轻了关节炎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K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胃癌组织和20例胃正常组织中LKB1和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Lauren's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0.9%,低于正常胃组织中的95.0%(P0.01);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3%,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5.0%(P0.01)。LKB1在胃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auren's分型及预后有关(P0.05);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相关(P0.05)。结论 LKB1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及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发性膀胱癌石蜡标本4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的EGFR、VEGF、COX-2、p5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EGFR、VEGF、COX-2、p5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膀胱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强度与EGFR、VEGF、COX-2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20;r=0.278,P=0.001;r=0.218,P=0.004);COX-2表达强度与EGFR、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395,P=0.001;r=0.198,P=0.016)。结论 EGFR、VEGF、COX-2、p53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术前活检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的表达及其与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92例老年胃癌VEGF、PD ECGF表达情况 ,并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VEGF、PD ECGF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进展期癌的表达又高于早期癌(P <0 0 1) ,VEGF、PD EC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 =0 4 0 5 4 )。VEGF、PD ECGF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的递增而呈上调表达 ,有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的患者表达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者 (P <0 0 1)。VEGF、PD ECGF阳性表达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PD ECGF阴性表达者 (P <0 0 1) ,VEGF、PD ECGF共同表达者生存率更低 (P <0 0 1)。多因素分析表明 ,淋巴结转移、TNM分期、VEGF的表达是老年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 VEGF与PD ECGF表达呈正相关 ,均与胃癌生长、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可作为估计老年人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心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与主动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差值,并探讨VEGF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36例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均被证实有明显的冠脉狭窄,对照组10例经临床检查和选择性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冠状静脉和主动脉血清中VEGF浓度,计算两个部位之间的差值,比较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对照组冠状静脉主动脉VEGF浓度差值间的差异。采集对照组循环外周血进行内皮祖细胞(EPCs)的分离培养,7d后搜集贴壁的梭形细胞,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VEGF对于EPCs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SAP组和ACS组患者冠状静脉主动脉VEGF浓度差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SAP组与ACS组冠状静脉主动脉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明显改善EPCs的迁移功能。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局部血清VEGF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定向趋化EPCs至血管损伤及心肌缺血部位,继而在治疗性血管新生及内膜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 3、Fas、Bax和Bcl 2表达的影响。 方法  3 3只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后 2 4h随机接受VEGF16 5 肝素 (治疗组 )或肝素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治疗。VEGF16 5(2 μg/1ml)加肝素 (5 0U)或肝素 生理盐水 (5 0U/1ml)每天经尾静脉注射 ,共用 7d(治疗组 8只 ,对照组 10只 )和 14d(治疗组 7只 ,对照组 8只 )。于结扎后第 9天和第 16天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P5 3、Fas、Bax和Bcl 2蛋白的表达。 结果 治疗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第 9天 :(10± 2 ) %比 (2 8±2 ) % ,P <0 0 1;第 16天 :(6± 2 ) %比 (12± 2 ) % ,P <0 0 5〕 ,VEGF抑制P5 3、Fas和Bax的表达 ,促进Bcl 2的表达。 结论 每天静脉应用VEGF 14d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抑制P5 3、Fas和Bax的表达 ,促进Bcl 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肺气肿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YH  Bai CX  Mao L  Zhang M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76-27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受体2/KDR)在肺气肿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气肿的相关性。方法取35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A组(吸烟伴肺气肿组)16例,B组(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14例,C组(吸烟但肺功能正常组)5例]的外周肺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VEGF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KDR蛋白表达,RT PCR检测VEGF和KDRmRNA水平,TUNEL法检测肺泡隔细胞的凋亡。结果A组患者肺组织VEGF、KDR表达均低于B组(P<0.01),肺泡隔细胞凋亡率高于B组(P<0.01)。C组与B组相比,VEGF及KD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及KDR水平减少与肺泡隔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与肺气肿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为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心肌中的表达,探讨急性缺血缺氧刺激下VEGF和bFGF表达变化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 3d ,7d ,1 4d ,2 8d ,4 2d ,56d)。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VEGF和bFGF的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实验组心肌梗死后VEGF和bFGF产生量迅速增加,梗死区VEGF和bFGF的表达在梗死后第7天达高峰,2 8天开始下降,4 2天和56天时表达明显下降,新生毛细血管密度与两者产生量成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期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能通过自身分泌VEGF和bFGF协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形成,从而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二者的表达在梗死后第7天达到最高峰,第2 8天时开始下降,为选择在表达消退期应用外源性VEGF和bFGF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模型中的表达,探讨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的方法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致敏1、2、3、4、5、6周后分别将各组动物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中表达的VEGF进行观察,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各时期VEGF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大鼠在接受胶原致敏后2周左右发病,滑膜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分泌与炎症发展密切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实验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过程,在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MVD和肿瘤细胞VEGF、BFGF的表达。40例患者中20例术前接受l~7次不等的TACE治疗(TACE组),另20例为直接手术患者,术前未进行任何其它治疗(直接手术组)。结果TACE组平均MVD为130.51±75.5,直接手术组为152.35±58.8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1.021.P=0.341)。VEGF平均染色强度TACE组为645.60±543.27,直接手术组为158.28±188.48,前者强于后者(t=281,P<0.001)。BFGF阳性率TACE组和直接手术组分别为35%和40%,差别无显著性(x~2=0.107,P=0.744)。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只有丰富的肿瘤血供,残存肿瘤细胞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TACE术后肿瘤血供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有利。方法33只成年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后24h随机接受VEGF-肝素(治疗组)或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VEGF(2μg/ml)加肝素50U)或肝素-生理盐水(50U/ml)每天经尾静脉注射,共用7d(治疗组n=8;对照组n=10)和14d(治疗组n=7;对照组n=8)。于结扎后9d和16d分别测定血认动力学参数、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肱动脉内皮功能与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男96例,女79例,年龄(73±17)岁。应用B超扫查肱动脉,测量在静息和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用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结果与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①高血压分级与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分级呈正相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负相关;②随着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增加,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亦增多;③组织因子与收缩压呈直线相关(r=0.483,P<0.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收缩压呈直线相关(r=0.426,P<0.001);Flow-MD与组织因子呈负相关(r=-0.613,P<0.00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负相关(r=-0.679,P<0.001)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661,P<0.001);组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Flow-MD与舒张压、平均压、年龄、性别及吸烟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组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增高与高血压分级、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