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改变。方法 对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有关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明显高于正常值,红细胞压积、血沉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高于正常。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海洛因依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结果吸毒组RBC、HCT、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Hb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增高对吸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抗血液流变学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骨关节炎(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检测49例O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OA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3/s)、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全血粘度(高切200/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增高、且主要由血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4.
乔玉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57-57,59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2例肝病患者的禾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凝血因子,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代偿期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且慢性肝炎血浆黏度也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代偿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失代偿期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P<0.01).动态观察从急肝-慢活肝-肝硬化的各阶段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 肝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主要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167例来源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135例来自正常体检人员。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极显著升高(P〈0.01),但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选取针灸联合组114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2个疗程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听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第1、2疗程结束针灸联合组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1%和73.00%,针灸联合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灸联合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第1、2疗程结束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和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听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氢槲皮素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通过肝门静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二氢槲皮素对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全血粘度(包括中切和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包括低切、中切和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与模型组比较,二氢槲皮素各给药组的全血黏度(包括中切和高切)、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上升,其中,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结论二氢槲皮素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对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78例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项目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总数在鼻咽癌中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各期鼻咽癌患者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各期鼻咽癌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Ⅲ期~Ⅳ期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Ⅲ期~Ⅳ期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血沉高于Ⅰ~Ⅱ期(P<0.05,P<0.01),血小板总数多于Ⅰ~Ⅱ期(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液呈高凝高粘状态,并且此状态在晚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陈华钦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36-636,659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海洛因依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结果:吸毒组RBC、HCT、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H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增高对吸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抗血液流变学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为T2DM 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T2DM患者152例和正常人148例,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T2DM患者存在广泛血液流变异常,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集聚指数和刚性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沉和红细胞压积与正常组基本相同(P>0.05).结论:T2DM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积极采取抗凝、改善循环和活血化瘀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清晨血压过高与全血黏度增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8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与清晨血压正常组相比,清晨血压升高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下降(P<0.05),其他检测指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中,全血粘度的增高与清晨血压高峰的互为因果.而且对清晨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的血液粘度 ,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检测 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项目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 血沉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余项目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0 1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血液粘度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4.
老年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式祺  陈敏 《右江医学》1993,21(2):58-59
对23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并与100例无颈椎病老年人对比。结果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老年颈准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沉、红细胞凝集指数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老年颈椎病与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浆D二聚体(DD)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其血液流变学参数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妊高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高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滞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血沉、血浆黏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妊娠组与这四项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二聚体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病过程,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并与其血液黏滞度增高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检测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2组异常参数及高血压病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的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系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使用改善血液黏滞状态药物,红细胞变形系数升高,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系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压积均下降(P<0.05)。结论高黏滞血症与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发病有密切联系。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血液黏度异常是高血压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使用改善血液黏滞状态的药物,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预防、治疗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巧 《广东医学》1998,19(6):428-429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采用微机多功能血液流变仪检测25例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粘度。结果: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高切粘度(Vb1)、低切粘度(Vb2)、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ESR-K)、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增高(P<0.01);血沉(ESR)明显降低(P<0.01)。②治疗5天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③红细胞增多症血粘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压和(HCT)增高而使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结论:红细胞增多症存在高血浓度下的高粘、高聚的特点。血浆、白蛋白及部分换血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2周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静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试验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载脂蛋白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使用血液流变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98例冠心病患者与80例正常健康者相关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及载脂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B100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载脂蛋白A1显著降低。结论: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参康心滴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参参康心滴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IRI),各组灌胃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观察参参康心滴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沉以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形指数、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的影响。结果参参康心滴丸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以及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并可显著升高红细胞的变形指数(P0.01或P0.05),且参参康心滴丸高剂量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参参康心滴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