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的中高危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12个月后血压及糖代谢的情况。方法对213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控制组(LC)、生活方式控制加二甲双胍组(LC+M)、生活方式控制加阿卡波糖组(LC+A)三组,分析干预12个月后各组IGT转化为正常葡萄糖耐量(NGT)和新发糖尿病(DM)的发生率以及血压与IGT、NGT、DM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干预12个月后,2hPG均明显降低(P〈0.01),与LC组比,LC+M组和LC+A组转为NGT的人数均明显增多(P〈0.01),LC+M组和LC+A组相比,在转为NGT和DM的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压越达标,糖尿病发生率越低。结论对糖耐量异常的高血压患者,积极的进行干预,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生活方式控制加药物治疗优于单纯生活方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时仅显示60分钟时高血糖(1hHG)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对连续7年在我院门诊行糖尿病(DM)普查时行OGTT的老年男性人群中空腹和服糖后2h血糖正常、仅服糖后1h血糖≥11.1mmol/L(OGTT-1hHG)的189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相关病史、BMI、血脂等检测指标)和每1~2年复查OGTT的情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诊中,由OGTT-1hHG转为DM者19例(10.1%),转为糖耐最低减(IGT)者78例(41.3%),转为正常糖耐量(NGT)者2例(1.1%),保持OGTT-1hHG状态者90例(47.6%)。较同期检出IGT转为DM(21.1%)者比率低(x^2=13.05,P〈0.01),转为NGT者(0.4%)比例略高(x^2=2.46,P〉o.05)。OGTT-1hHG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高于NGT组(P〈0.05),与IGT组相似。结论OGTT-1h高血糖作为OGTT异常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糖代谢异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约1/2将转为DM或IGT,也具有较多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应该关注的人群。  相似文献   

3.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8周糖代谢异常情况,寻找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83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于产后6~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正常糖耐量(NGT),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8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产后有63例(34.4%)血糖正常(NGT组),87例(47.5%)IGT(IGT组),33例(18.0%)糖尿病(DM组)。(2)DM组的确诊孕周早于其他两组(P〈0.01),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其高危因素有孕期发病早、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高、需胰岛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60例高血压痛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和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2hPG)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异常(IGT)组、糖尿病(DM)组。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hs-CRP。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NGT、IGT、DM3组的hs-CRP、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hs-CRP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2hPG作直线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SBP、DBP、2hPG(P〈0.01)。结论高血压痛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及其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升高呈正相关;SBP、DBP、2hPG为hs-CRP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CHD)合并糖调节受损(IGR)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介入术后观察。方法选择CHD患者1212例,按WHO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受损(配T)组及T2DM组,比较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糖代谢异常各组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病变性质等方面的积分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P〈0.01)。糖代谢异常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及T2DM患者晚期血栓形成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CHD合并IGR或T2DM患者,多个CHD危险因素并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见,病变程度严重、弥漫,且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83例ACS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行简化VI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40例,糖调节异常(IGR)组58例,糖耐量正常(NGT)组85例,对比分析不同糖代谢状况30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DM组30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IGR组及NGT组(P〈0.05),而IGR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高于NTG组(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d预后较差有关,临床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7.
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分析5523例患者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结果,根据WHO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G)组、单纯糖耐量减低(IGT)组、空腹血糖升高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结果(1)HOMA-IR:IFG、IGT、IFG+IGT和T2DM组比NGT组分别增加41%、19%、47%和69%(P〈0.01)。(2)校正IR影响后,IFG、IGT、IFG+IGT和T2DM组比NGT组HOMA-β分别下降54%、19%、55%和68%,△I30/△G30分别下降47%、40%、63%和82%(P〈0.001);IFG、IFG+IGT和T2DM组AUCI比NGT组分别下降27%、26%和30%(P〈0.01)。结论(1)从IGT、IFG、IFG+IGT到T2DM发展过程中IR程度逐渐加重,胰岛β细胞早时相分泌和基础分泌功能逐渐衰竭,晚时相分泌代偿能力功能减弱,总体分泌功能逐渐减退。(2)从NGT、IGT、IFG、IFG+IGT到T2DM的糖代谢异常发生发展过程反映了胰岛β细胞早时相、基础和整体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144例合并高血压的IGT患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控制组(LC),生活方式控制加二甲双胍组(LC+M)两组,分析干预12月后各组IGT转化为正常糖耐量NGT和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以及高血压高血压与IGT、NGT、DM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干预治疗后,2hpG均明显降低(P〈0.01)与LC组比LC+M组转化为NGT的人数明显增多(P〈0.01),并且血压越达标,糖尿病发病率越低。结论:对伴有IGT的高血压患者,二甲双胍的干预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垂体生长激素瘤(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 检测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 (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组)患者BP、血GH、IGF-1及泌乳素,并行75 g OGTT,计算IS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将所得结果与垂体无功能瘤(NPA)组及糖代谢正常(NGT组)者进行比较. 结果 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组血GH、IGF-1、IGF-1%及泌乳素高于其他两组(P<0.01).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组IGR及糖尿病患病率高于NPA组及NGT组.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组FPG、2 hPG高于NGT组,ISI则低于NGT组(P<0.05或P<0.01);FIns、AUCg、AUCi及HOMA-IR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根据75 g OGTT结果将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组分为两亚组,高血糖亚组血GH高于血糖正常亚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组血GH与FPG、2 hPG及AUCg呈正相关;IGF-1%与2hPG及AUCg呈正相关. 结论 GH-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患者高血糖患病率升高,且其原因与GH高分泌相关.  相似文献   

10.
酶免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DM组)、50例糖耐量减低(IGT组)及40例糖耐量正常(NGT组)个体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显示IGT组和DM组显著高于NGT组(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FPG和FIns与抵抗素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病情稳定的冠心病(NACS)患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各110例。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若其中任何1项异常,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血糖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包括糖耐量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同时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结果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在NACS和ACS患者中分别占44.54%和63.64%。无论NACS患者或ACS患者,糖代谢异常组的MDA升高和SOD降低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合并糖尿病和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组间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新识别糖代谢异常需要行OGTT检查;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程度高;合并糖耐量异常与合并糖尿病一样,对冠心病患者有相等程度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ACS患者共581例,对于空腹血糖不能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IT),以分析其糖代谢情况。结果(1)581例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住院ACS患者中,汉族337例,维族219例,哈族25例。检测后共发现糖代谢异常428例(73.7%),其中糖尿病患者245例(42.2%),汉族146例(43.3%),维族96例(43.8%),哈族3例(12.0%);(2)糖调节异常共183例(31.5%),其中汉族114例(33.8%),维族65例(29.7%),哈族4例(16.0%);(3)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靠检测空腹血糖,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ACS患者,将有38.0%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43.7%的糖调节受损患者被漏诊,3个月后复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汉族、维族、哈族三民族既往未诊断糖尿病的ACS患者总体糖代谢异常率为73.7%,哈族偏低。仅检测空腹血糖将有很多ACS患者漏诊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糖耐量组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不同糖代谢水平的CHD患者是否存在不同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以及阿卡波糖对其的影响。方法根据OGTT结果将96例CHD患者分成糖代谢正常(NGT)组、IGT组和T2DM组,检测上述各组和对照(NC)组血清SVCAM-1、SICAM-1及hs-CRP浓度,对比与糖代谢各参数的相关性。观察阿卡波糖对IGT组和T2DM组SVCAM-1、SICAM-1、hs-CRP的影响。结果 IGT组和T2DM组血清SVCAM-1、SICAM-1、hs-CRP浓度高于其他组,血清SVCAM-1、SICAM-1与HbA1c(r=0.51、0.39,P〈0.01)及hs-CRP呈正相关(r=0.56、0.32, P〈0.01)。T2DM组SICAM-1与HbA1c、hs-CRP有更好的相关性(r=0.65、0.71, P〈0.001)。阿卡波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降低明显。结论 在CHD患者中,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根据糖耐量水平的分组逐步升高,提示内皮受损、炎症状态可能是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阿卡波糖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在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糖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及脂联素水平及其意义。方法163例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44例(26.99%),冠心病合并单纯糖耐量低减59例(24.38%),冠心病合并单纯空腹血糖受损15例(7.46%),冠心病正常糖代谢40例(24.5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糖尿病组、糖耐量低减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及正常糖耐量组的vWF、PAI-1及脂联素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耐量低减合并冠心病组vWF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PAI-1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糖耐量低减组及空腹血糖受损组与正常血糖组无明显差异。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组脂联素较正常血糖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受损组和正常血糖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高血糖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较血糖正常冠心病患者更加明显,及早发现并积极控制血糖对于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无糖尿病史、初治的肾小球疾病患者1885例。监测血糖或OGTT,并收集临床、病理及化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1)T2DM患病率15.3%,糖调节异常(IGR)26.6%。若单纯检测FPG将漏诊全部IGR的72.9%及全部T2DM中的61.5%;(2)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随着增龄和肾功能下降而升高(P〈0.01);有DM家族史、伴高血压、肥胖、高尿酸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0.05);(3)糖代谢异常组肾内小血管病变、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小球硬化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0R=3.156)、BMI、T2DM家族史(OR=1.334和2.541)、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OR=1.587和1.669)、肾功能异常是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结论无糖尿病史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41.9%,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DM家族史、伴高血压、肥胖、高尿酸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代谢状态,观察糖代谢异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06例。对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住院期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检查结果及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3组。分别于PCI手术前后、发病24、48、72 h、7 d检测脂联素水平,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1)58例(28.2%)患者入院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46.6%的患者为糖调节异常,10.8%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全部病例中69.4%的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2)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即刻血糖[(11.50±4.40)mmol/L、(8.22±1.38)mmol/L比(6.42±0.86)mmol/L]、空腹血糖水平[(9.23±4.11)mmol/L、(6.37±1.81)mmol/L比(5.19±0.79)m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均为P<0.05);糖尿病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51.82%±7.02%比54.70%±7.98%、54.75%±7.72%,均为P<0.05);糖尿病组在PCI手术前后、发病后48、72 h与7 d脂联素水平均较正常糖耐量组低[(13.42±1.73)μg/ml比(15.37±1.73)μg/ml、(12.92±2.45)μg/ml比(14.71±1.61)μg/ml、(11.32±3.37)μg/ml比(12.48±2.64)μg/ml、(11.55±3.05)μg/ml比(13.13±2.55)μg/ml、(11.89±2.92)μg/ml比(13.56±2.36)μg/ml,均为P<0.05],糖尿病组在PCI手术前后、发病后72 h与7 d脂联素水平均低于糖调节受损组[(13.42±1.73)μg/ml比(15.61±1.60)μg/ml、(12.92±2.45)μg/ml比(14.76±1.65)μg/ml、(11.55±3.05)μg/ml比(12.61±2.13)μg/ml、(11.89±2.92)μg/ml比(13.18±2.04)μg/ml,均为P<0.05];各组PCI术后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糖耐量组和糖调节受损组的患者;正常糖耐量组、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PCI术后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于发病后24 h各组脂联素水平降至最低值,随后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HbA1c与载脂蛋白A5 (ApoA5)及血脂的关系.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98例、IGR组87例及糖耐量正常组(NGT) 100名.比较各组HbA1c、ApoA5、TC、TG、LDL-C和HDL-C水平. 结果 T2DM、IGR组HbA1 c,TC,TG,LDL-C高于NGT组,ApoA5、HDL-C低于NGT组(P<0.05);T2DM组HbA1 c,TC,TG,LDL-C高于IGR组,ApoA5、HDL-C低于IGR组(P<0.05).糖耐量异常程度与血浆ApoA5呈负相关,ApoA5与TC,TG,LDL-C,HbA1c,HOMA-IR,BMI和WHR呈负相关,与HDL-C及HOMA-β呈正相关. 结论 ApoA5可能是HbA1c与脂代谢异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16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完成血压、血糖、血脂、体脂参数测定,未确诊为T2DM者行OGTT。结果(1)EH患者中T2DM的患病率23.33%,糖调节异常(IGR)患病率41.3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饮酒、肥胖、T2DM家族史、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血脂与EH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独立正相关。结论(1)EH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主要是餐后血糖升高)较常见,单纯检测FPG将漏诊60%的IGT患者和50%的单纯餐后高血糖患者;(2)EH患者若合并糖代谢异常,在宅腹血糖受损阶段就应该关注;(3)男性、饮酒、腹型肥胖、EH家族史、T2DM家族史、EH病程长、高收缩压、高血脂是糖耐量正常EH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水平血糖谱差异,以便指导干预时机的选择。方法对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餐后血糖受损(IGT)、IFG+IGT及新诊断T2DM患者的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血糖谱进行分析。结果IFG+IGT组血糖水平及血糖漂移显著高于NGT、IFG、IGT组(P〈0.05)。新诊断T2DM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NGT、IFG、IGT、IFG+IGT组(P均〈0.05)。新诊断T2DM组餐后及日内血糖漂移与IFG+IGT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血糖水平升高,血糖漂移程度增加;(2)IFG+IGT阶段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