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符合CCMD-3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开放组和对照组.开放组予以开放式管理模式干预,为期6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开放组在管理6个月后NOSIE、SD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住院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封闭式管理(即常规精神科护理及症状护理),研究组采取开放式管理(包括扩大活动范围、提供家庭式的自由休养环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比较两组患者多个时间点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分。结果入院8周和12周时,研究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及1年时,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维护其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延缓或减少社会功能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07年-2008年长期代养的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按住院号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病人实行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社会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病人社会功能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康复的影响.[方法]9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开放式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病人入院和出院后4周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后4周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6.
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 [方法 ]将 10 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两组抗精神病治疗药物及剂量不变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时间为 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 3个月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分。 [结果 ]干预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普遍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12个月的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末用护士用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12个月后两组NOSIE评分比较,除激惹、精神病外其他5个因子均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NOSIE 评分除精神病外其他6个因子均P<0.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2组患者均按常规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家庭组给予家庭化生活模式训练,对照组只开展日常康复训练,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月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技能训练评估表(S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及AD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下降趋势(均P〈0.01);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评分及对照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SST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衰退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会功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4个月的社会功能训练,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于训练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患者经过社会功能训练后,IPROS量表和SANS量表各项分值均低于训练前。 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训练,对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善、社会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职业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超过5年、在我院住院6个月以上,精神症状稳定的精神分裂患者,在原精神药物治疗剂量下进行为期12周的开放式职业治疗。按所研究对象的年龄、个人爱好、病前职业、文化程度等安排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及社交活动训练,每天上下午各90min,工余之时进行文体活动或自由交往、由工作人员带其外出购物。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作评定工具。结果:经过开放式职业治疗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职业功能和社交技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PANSS、IPROS及ADL量表总分比训练前明显下降(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ADL评分与病程、IPROS、PANSS总分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开放式职业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1.
程式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日间康复站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训练组采用程式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训练组训练后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DL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程式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开放式与封闭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康复效果。方法:以实施规范治疗和开放式护理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00例实施传统治疗和封闭式护理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应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分别评估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近,研究组总分为(6.46±1.65)分,对照组为(6.42±1.56)分,P〉0.05,均以职业功能差、社会活动受损、生活能力低下为主。出院时两组的社会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SDSS总分降为(4.31±1.05)分,对照组降为(5.72±1.36)分,P〈0.01,但是,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开放式护理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开放式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患者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实施开放式管理,对照组实施封闭式管理。在入组前、治疗6月后对患者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两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两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组前两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开放式管理,能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氟奋乃静随机对照,将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疗效及功能,结果:利培酮组的治愈率26.71%明显高于氟奋乃静组的4.65%,两药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无显差异,利培酮组疗后的SDSS评分明显低于氟奋乃静组TESS总分也明显低于氟奋乃静组。结论: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于氟奋乃静,副反应小于氟奋乃静,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明显优于氟奋乃静。 相似文献
15.
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13例病程≥5年、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进行评估及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77.9%,SSSI评分与病程、住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工娱、心理治疗和假出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SSSI评分的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疾病分型和药物使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16.
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辅以音乐治疗对其社会功能的改善。方法:选取62例符合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抗精神病药物辅以音乐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传统护理),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观察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NOSIE评分减分值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音乐治疗的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其它护理方法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结论: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秀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1,7(11)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原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激励式护理半年(激励组),采用住院精神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1]于激励前后及中断激励式护理后分别进行评估,并于同期住院条件基本相同的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经激励式护理后,激励组SDSS-1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且亦优于中断激励式护理后.结论激励式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是十分明显的,对减轻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社会功能缺陷护理有效方式与途径。方法 护士采用住院患观察量表(NOSIE)对患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定分值,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功能训练,3个月后再进行评估。结果 患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呈现较普遍的提高。实施护理措施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 开展工娱疗法,丰富患的休养生活,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的社会功能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内分类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60例;训练组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80分)30例,重度组(〈80分)3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日常管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轻、重度分类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观察24周。于训练前及训练第4周、12周、24周末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对照组训练前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训练组训练后各时段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呈持续性升高,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呈持续性下降。轻度组各时段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重度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组训练前及训练4周末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训练24周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组训练前及训练后各时段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重度组及对照组(P〈0.01);重度组训练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第12周、24周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院内分类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