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的鉴别及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正确区分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探讨其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用传统药材鉴别方法来区分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防风中的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列出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的性状对比表,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表明二者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能明显地区分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从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面,看出野生防风优于栽培防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野生与栽培刺五加叶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总皂苷为指标,用比色法对野生和栽培刺五加叶中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野生刺五加叶中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刺五加叶。结论:说明刺五加叶的质量与其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为刺五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野生羌活和宽叶羌活根、茎、叶、叶柄和种子中Ca、Mg、Fe、Mn、Cu、Zn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SPSS 16.0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同部位不同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野生羌活和宽叶羌活同一部位均以Ca元素含量最高,Cu、Zn元素含量最低。同种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含量也有差异,野生羌活Ca元素以叶片中含量最高,种子中含量最低;Mg、Cu、Zn元素以叶柄中含量最高,根和种子中含量最低;Fe元素以茎中含量最高,叶柄中含量最低;Mn元素以叶片中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最低。野生宽叶羌活Ca元素以叶片含量最高,根中含量最低;Mg、Mn、Zn元素的含量以叶片中最高,茎中含量最低;Cu元素以叶中含量最高,根和叶柄中含量最低;Fe元素以根中含量最高,茎和种子中含量最低。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野生羌活和宽叶羌活的叶片、叶柄和种子等部位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可为综合开发利用有限的野生羌活药材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河北产野生北苍术和栽培北苍术药材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苍术野生及栽培品药材的挥发油,GC-MS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UPLC技术对样品中苍术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26.0软件对所测定的6份野生及栽培北苍术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北苍术野生品和栽培品的挥发油总含量均在2%左右;3个不同产地栽培品样品挥发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34种,相对含量总和在总挥发油中占比90%以上,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β-桉叶醇、苍术素和苍术酮。3个野生样品挥发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0种,挥发油主成分β-桉叶醇和苍术素在各样品中含量差异较大。栽培品中苍术酮含量明显高于野生样品,栽培品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香樟烯,该成分在野生品中未检测到。UPLC检测6份样品中指标性成分苍术素含量均能达到药典“不得少于0.30%”的标准。结论:河北产栽培北苍术指标性成分苍术素含量均能达到药典标准,栽培品总挥发油含量与野生品差别不明显,且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较稳定,野生样品之间挥发油含量和组成差异较大,可利用苍术酮和香樟烯来区分北苍术野生品和栽培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紫花丹参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紫花丹参根、茎、叶、花4个部位1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紫花丹参根中镁元素含量最高,茎中钡和锶含量高,叶中硼和铜含量高,而花中铁元素含量分别是根、茎、叶的2.5、4和10倍,另外,花中的钛、锰、镍、钒、锡、铅、钴、铬、镉、锂、锌等11种微量元素含量也均高于其它3个部位。结论从微量元素角度分析,丹参的花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肿节风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固定相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流动相为乙腈-1mL.L-1磷酸溶液(25∶75);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342nm。结果野生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5%,0.42%和1.43%,栽培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9%,0.49%和1.50%。结论肿节风药材根、茎、叶3个部位中的迷迭香酸含量差异较大,叶中含量最高,茎中其次,根中最低。相同部位比较,栽培肿节风较野生的迷迭香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多糖在不同来源不同部位铁皮石斛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铁皮石斛的组培苗、野生植株、栽培植株中多糖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很高,尤以茎段为最;不同部位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茎部的差异要大于根、叶的;人工栽培的两年生植株的多糖含量要比一年生的多,野生型的比栽培型的多。杀青后烘干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多糖在处理过程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选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丹参酮ⅡA,选用氨水超声提取法提取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用HLPC法测定泰山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三种有效成分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根中均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丹参叶中丹参素含量较高;丹参茎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泰山三种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丹参叶含丰富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提示丹参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野生、栽培(庭院及GAP)种植的中药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DAD法,同时在240,330,440nm3个波长下对野生、栽培及GAP种植的中药栀子中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有效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稳定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8.1%;该方法下,样品在24h内稳定。野生栀子中栀子苷、栀子酸及氯原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栀子,而藏红花素1的含量则低于栽培品。结论:采用多波长检测方法,同时对栀子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药的物质信息,使得对不同种植方式的栀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更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野生与人工栽培的裂褶菌子实体及发酵培养的菌丝体中氨基酸与无机元素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来源的材料均含有所测定的15种氨基酸,12种无机元素(3种常量元素和9种微量元素)。7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未测)组成齐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锌、硒的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1.
西伯利亚白刺果实微量元素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西北野生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钼兰比色法分析测定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果实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所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均比同属植物N.tangutorum Bobr.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果实高,总黄酮含量也很高,达1.0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与野生肉苁蓉药典指标成分及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差异,为濒危植物肉苁蓉的合理开发和人工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 分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活性成分及金属元素测试,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比较发现,野生样品中毛蕊花糖苷(2.85±0.45%)的平均含量高于梭梭人工接种品(1.13±0.37%),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者松果菊苷含量无差异。此外野生样品中金属元素钠、钾、钙含量高于梭梭人工接种品,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其余元素差异不显著。结论 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与野生肉苁蓉在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川黄连的土壤与药材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四川黄连三个GAP基地(峨眉、洪雅、大邑)的药材及其土壤中铅、砷、汞、镉、铬、铜、锌的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色法。结果与结论:土壤与药材中的微量元素之间具有相关性;黄连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都不强,并且二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野生品与亚香棒虫草中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野生品以及亚香棒虫草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的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6.776%~19.080%,野生冬虫夏草为14.857%~21.959%,亚香棒虫草为13.043%~14.933%。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767%~2.373%,野生冬虫夏草为1.753%~2.521%,亚香棒虫草为2.856%~3.197%。结论: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和野生品中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和亚香棒虫草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冬虫夏草的鉴别及人工繁育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甘肃不同产地板蓝根为研究对象,分析板蓝根中(R,S)-告依春与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板蓝根样品中铁(Fe)、铜(Cu)、钙(Ca)、锰(Mn)、锌(Zn)、镁(Mg)、镉(Cd)、铬(Cr)、钴(Co)、钠(Na)、锂(Li)、镍(Ni)、钾(K)元素含量,HPLC法测定板蓝根中(R,S)-告依春的含量,并应用SPSS 13.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板蓝根指标性成分(R,S)-告依春与钾、钴、锂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板蓝根富集的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地理指标是影响板蓝根富集微量元素的因素之一;板蓝根中(R,S)-告依春的产生不仅与经纬度等地理指标有关系,而且与板蓝根富集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R,S)-告依春含量的高低不是某一单一因子的影响,而是地理指标、微量元素等众多因子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余兰  陈华  谭丽丽  张新申 《中国药房》2010,(23):2155-2157
目的:比较贵州不同产地野生和种植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为人工种植天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天麻经微波萃取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天麻素的含量。结果:野生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高于种植天麻;不同产地野生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差异,而种植天麻之间天麻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野生天麻的质量优于种植天麻。本研究可为天麻的种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野生与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中原 《黑龙江医药》2009,22(3):240-242
目的:比较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比较野生黄芩与人工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含量的差异。结果:野生黄芩总黄酮的含量为16.31±2.91%,栽培黄芩总黄酮的含量为25.60±3.0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野生黄芩黄芩苷的含量为8.46±1.23%,栽培黄芩黄芩苷的含量为11.66±1.3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栽培黄芩总黄酮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黄芩。结论:从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角度而言,栽培黄芩优于野生黄芩,可以替代野生黄芩用于临床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采收期栽培和野生种罗布麻叶的最适采收时期,为罗布麻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采收期野生及栽培种罗布麻叶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野生及栽培种总黄酮的含量均是7月和9月较高,野生种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含量与栽培种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新疆罗布麻叶的最适采收期为7月和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