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白念珠菌基因多样性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最近开展的CAI微卫星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鉴定VVC患者白念珠菌的基因型,采用E-test法对检出的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从VVC患者分离出89株白念珠菌,鉴定出26种基因型.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酮康唑和氟康唑敏感.主要基因型(A、B、C、D)占69.7%(62/89),白念珠菌B基因型菌株及非B基因型菌株对伊曲康唑(ITR)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4/21)和4.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P-SSCP技术有利于研究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白念珠菌B基因型菌株对ITR有更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王静  张淑娟 《中外医疗》2008,27(10):66-67
目的 研究抗真菌药物对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临床送检的各种标本受试菌株共165株,对各组间药物敏感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方法.结果 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四种药物之间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四种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极高的敏感率,耐药率最高的为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ROSCO纸片抗散法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58株阳性标本,分离出白色念珠菌289株(80.72%)、平滑念珠菌42株(11.73%)、热带念珠菌11株(3.07%)、其他念珠菌16株(4、46%)。358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分别为82、68%(296/358)、84、35%(302/358)、78.21%(280/358)、80.73%(289/358)、77.65%(278/358)、97、77%(350/358)。结论:在念珠菌病标本中,以白色念殊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平滑念珠菌,还有少量的其他念珠菌,分离菌株对氟康唑等抗真菌药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郭爱芹 《医学综述》2012,(19):3291-3292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抗真菌药物治疗VVC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00例妇科门诊患者的VVC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通过分离1000株念珠菌,白念珠菌为610例(61%),非白念珠菌为390例(39%)。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较白念珠菌低,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ROSCO纸片抗散法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58株阳性标本,分离出白色念珠菌289株(80.72%)、平滑念珠菌42株(11.73%)、热带念珠菌11株(3.07%)、其他念珠菌16株(4.46%)。358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刺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分别为82.68%(296/358)、84.35%(302/358)、78.2l%(280/358)、80.73%(289/358)、77.65%(278/358)、97.77%(350/358)。结论:在念珠菌病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平滑忿珠菌,还有少量的其他念殊菌,分离菌株对氟康唑等抗真菌药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于2003-2006年连续对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观察单纯型VVC和复杂型VVC的临床特征、念珠菌菌株分布以及白念珠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 070例VVC患者390例(36.5%)为单纯型VVC,680例(63.5%)为复杂型VVC.单纯型VVC、重度VVC、非白念珠菌VVC及复发性VVC外阴瘙痒、外阴灼痛、阴道充血、白带增多及临床特征总评分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70例VVC患者分离出1 094株念珠菌,白念珠菌占90.4%(967/1 094株),有24例患者同时感染2种念珠菌.对其中206株白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均对制霉菌素敏感,98.1%对克霉唑敏感,92.7%对氟康唑敏感,85.0%对伊曲康唑敏感,79.1%对益康唑敏感,65.5%对咪康唑敏感,53.9%对酮康唑敏感.结论 白念珠菌是VVC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常见,制霉菌素和克霉唑可供选择治疗白念珠菌VVC.  相似文献   

7.
念珠菌生物膜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念珠菌生物膜模型,探讨其形成的特点、超微结构,唾液及血清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甲基四氮盐(XTT)减低的方法,评价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生长动力学,唾液及血清对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及生物膜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念珠菌生物膜超微结构。结果念珠菌生物膜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血清具有明显增加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的作用。念珠菌生物膜对常规抗真菌药物明显耐药。结论生物膜中粘附念珠菌与悬浮菌在形态学上有很大的差异,白念珠菌对常规的系统性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B、氟康唑及伊曲康唑明显耐药。  相似文献   

8.
随着氮唑类药物广泛应用,白念珠菌耐药现象快速发展,已出现药物间交叉耐药,对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相继提出了许多抗白念珠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并成功开发出一些活性强大,疗效确切的抗真菌药,如以真菌细胞壁为靶点开发出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该类药物主要抑制β-葡聚糖合成酶,体外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属及真菌生物被膜表现出强大的抗菌活性,又由于β-葡聚糖合成酶在哺乳类动物细胞内不存在,故具有高效低毒的临床效果,是一极具前途的新型抗真菌药;以真菌细胞膜为靶点开发出Histatin类药物,虽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了,但其作用不同于临床常用的多烯类和氮唑类,并已经发现Histatin5对两性霉素B和氮唑类耐药的念珠菌有效,并且对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克柔氏念株菌、隐球菌等也有杀灭作用;通过对植物药物的研究发现黄连素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具有较强大的抗真菌活性,其中黄连素提取物小檗碱对24-MST抑制作用强大,并对菌丝生长形式抑制作用强于酵母生长形式.增强白念珠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新方法包括改变细胞膜成分、改变某些基因、利用光灭活作用、使用抗菌药增敏剂以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等.本文就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抗真菌药以及提出的抗白念珠菌药物作用新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4,5)-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药敏试验在指导临床乳腺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50例乳腺癌新鲜标本肿瘤细胞对10种化疗药物的敏感度。结果:对乳腺癌细胞抑制率强的药物为PTX、NVB、VP-16、5-FU、DDP,对乳腺癌细胞抑制率较弱的化疗药物为VCR、ADM、MTX、MMC、HCPT。结论:MTT体外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MTT法检测神经胶质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法检测36例人神经胶质瘤新鲜标本对临床12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作者分别对肿瘤标本的单细胞分离、接种细胞数、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等影响MT T检测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以每孔5×104个细胞接种、1×PPC(血浆峰值浓度)作用72 小时为适宜的试验条件,在此基础上的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对鬼臼噻吩苷、顺铂和丝裂霉素较为敏感,而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及不同药物对同一个体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念珠菌感染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7~2008年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两家医疗机构两年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1462株,采用生物梅里埃ATBID32C试条进行念珠菌菌种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生物梅里埃ATB-FUNGU30试条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等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测定。结果1462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检出682株(59.6%),其他依次为热带念珠菌278株(21.3%),光滑念珠菌135株(9.2%),近平滑念珠菌70株(4.8%),克柔念珠菌27株(1.8%),其他念珠菌46株(3.1%)。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8.9%、10.6%、3.1%、1.5%和0。结论本地区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性较高,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敏感性较高。本地区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念珠菌收集2004年7月~2005年4月临床患者提供的标本,测定从临床血液、尿液、痰等标本中分离的300株常见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占64.0%,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9.7%,光滑球拟酵母菌占11.7%,近平滑念珠菌占2.3%,其他念珠菌占2.3%。临床常见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应加强对念珠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3.
改良MTT比色法检测NK细胞活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求更简便、实用的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 ( MTT)比色法检测 NK细胞活性。方法 :1 2只 Wistar大鼠 ,取脾淋巴细胞 ,用 MTT比色法测定 NK细胞活性 ,效、靶细胞分别先孵育0 h和 4h,再与 MTT共同孵育 4h两种方法 ,对不同孵育时间的实验结果进行 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可以用效靶细胞不进行预先孵育的方法检测 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4.
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探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的实验条件探讨,作者建立了其增殖反应的MTT定法。同时与传统同位素法进行了比较,MTT法准确、安全、可靠,可以替代同位素法。实验结果还表明小鼠品种间淋巴转化增殖反应存在极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MTT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静  吴锋  梅铭惠 《华夏医学》2005,18(1):140-143
化疗作为全身性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肿瘤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各异,即使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同,其对化疗药物的反应也可能不同.现今个体化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而体外肿瘤药敏实验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基础和依据.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很多,其中四唑蓝(即3-(4,5-双甲基-2-噻唑)-(2,5)--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以其简便、经济、客观等优点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现对MTT法的历史、原理及作用进行探讨,侧重其在确定抗肿瘤新药敏感性试验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紫外与可见光分光分析仪测定PASMC增殖的MTT比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 MTT比色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对紫外与可见光分光分析仪测定细胞增殖 MTT比色法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 :以 5 mg/ m l MTT在 0 .1× 10 4~ 2 .4× 10 4细胞范围内进行检测 ,可获得较好的线性检测结果 (γ=0 .9872 )。与酶标仪直接测定比较 ,具有灵敏度高、数据准确、检测范围广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用四氮唑蓝(MTT)为底物的酶反应定量比色分析法。方法用MTT法测定了丙烯酰胺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的毒性。结果在1×104~4×105/ml细胞浓度范围内,吸光值与细胞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丙烯酰胺对神经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其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为86μg/ml。结论MTT法用于测定细胞毒性作用具有快速、正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MTT法检测蒲黄提取物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蒲黄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蒲黄提取物对HUVEC的影响。结果各浓度蒲黄提取物(100mg/L、75mg/L、50mg/L、25mg/L、10mg/L)均具有显著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各浓度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蒲黄提取物可通过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MTT法测定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P〈0.05),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弱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的抑制效果(19〈0.05);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可为临床难治性和复发性大肠癌患者的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用插入突变的膜结合型TNF-α基因的重且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人胃癌细胞MGC,获得膜结合型TNF-α基因转染阳性的人胃癌细胞MGC803(MGC803^T)。用MTT比色法、^3H-TdR释放法检测MGC803^T及未转染的人胃癌细胞MGC803(MGC803^N)细胞表面TNF-α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MGC800^T对鼠纤维肉瘤细胞L929有杀伤作用,而对照细胞MGC800^N无杀伤作用,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