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史文献研究,博极医文,谱写中国医学通史;中医文献学,促进了中医药学大发展,建立起世纪丰碑。  相似文献   

2.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有课程分化、机构整合、学科系统三个方面机遇: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从课程整合到机构整合,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交叉复合发展到中医医史文献课程分化重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位协作系统的形成,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的形成.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更新到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形态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学前沿学科与学科前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现代科学前沿学科与学科前沿例证分析,概括出前沿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参照这一认识,结合中医药学科现状提出阐明研究对象本质的机理研究是中医学中药学的学科前沿;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学、中药学的前沿学科。该论点的理论前提是:1.中医药理论迄今尚是未摆脱自然哲学形态的直观描述性理论假说;2.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理论由直观描述至入微观阐明的关键环节,因此是带动中医药学发展的前沿学科。机理研究是中医药理论突破,基础学科分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关键因素,因此是中医药学科前沿  相似文献   

4.
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对关于中医现代化的认识和观点:其一,继承是基础和前提,创新是条件和保证,发展是根本目的;其二,否定之中求发展;其三,研究方法的调整和改进;其四,中医学与高科技;其五,立足特长,发挥优势;其六,改革医教、研;其七,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指出,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而辩证的继承,在继承中有所突破,认为应本着条实的态度,推进中医药学的发展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和思想引领阵地,其健全的管理体制、完整的文献收藏体系,为师生的自身知识构建、专业信息更新以及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提供所需的资源和相应的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嵌入到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对服务对象需求深入挖掘,对文献等资源深层次加工和整合,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学科研究或教学科研提供支持。本文结合中医药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科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中医药学科服务特点分析当前纸质馆藏资源使用率较高的原因,提出改进中医药学科服务的几点建议,思考和探索提升学科服务的方式,设计中医药学科个性化服务平台,以期更好地进行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交互沟通及嵌入式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今市场经济环境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医药学受到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挑战,结合长期从事中医外科临床与研究的深切体会,对中医外科学如何与日俱进作理性思考后提出:继承、整理、发掘历代中医外科文献是必须工作;直面疾病谱变化,坚定不移地依照自身规律弘扬中医外科特色是发展关键;立足临床,提高疗效,注意积累,加强临床与实验研究,不断提升学术水平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设施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首部全面反映我国历代中医药学文献概况的书目工具书《中国医籍大辞典》已经全部编纂完成,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辞典全书共计500多万字,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20世纪末的中医学、中药学书目23 000余条,特别是对一些珍善古代医籍和流传海外的孤本医籍作了拾遗补缺。辞典编纂委员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严世芸两位教授主持,邀请了国内16个省、市、自治区的80余位学科带头人与300余位中医药学专家提供资料或协助撰稿。它将有助于中医界学习、研究和继承我国中医药学精湛的学术理论和丰富的诊疗经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创…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医药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尊重历史,理解中医药学中医药学的历史悠久,古典文献1万余种,中草药1万余种,医疗手段多种;在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前的几千年间,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卫生保障主要靠的是中医药,到了明代(公元16世纪中叶)人口已达0.7亿左右。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后,两种医药学互相取长补短,医药保健更有了很大进步。全社会人口范围内的医疗实践,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实验室,验证了中医药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长期未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发展缓慢。对不少慢性病的治疗和康…  相似文献   

9.
郭振球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10-1610
医史文献研究 ,博极医文 ,谱写中国医学通史 ;中医文献学 ,促进了中医药学大发展 ,建立起世纪丰碑。  相似文献   

10.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门类学科如何建设?中医药如何发展?这两个问题迫切而尖锐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既是目前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华中医药内科分会在天津中医学院召开的“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门类学科建设研讨暨中医药发展论坛”上各位专家探讨的主题。站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沿,立足中医大学科发展,通过对中医药学科建设历程的梳理、对目前学科建设情况的分析,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学科研究方向、学科人才梯队3个核心环节,专家们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并达成共识:学科建设是科学发展的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和推进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学要整合优质资源,突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学科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原创成就、原创优势,并以此指导标准化研究,力图直接点向中医药发展的“命门”。现将论坛主要观点整理如下,分期刊出,希望中医药同道继续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少林寺医药属于佛医,同时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特点和学术思想。近年来,少林寺医药学的相关研究有上升的势头。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侧面和正面论述少林寺医药的重要特点,如"从禅论医"、"从武论医"、"少林寺伤科"、"少林寺僧医"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半个多世纪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展望并探讨新世纪中医药学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强调下一个世界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强调下一个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博 大精深的历代中医药学文献是继承与发展的基础,学以至艇,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创新,在这两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为我所用,才能发扬优势,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医药信息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医药学科拓展的历史必然,目前该学科已初步形成,本文分析了中医药学与信息学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在方法学上的结合点,提出中医药信息学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基本框架及其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其中有不少内容未能被纳入中医药学的现代分科之中。分析历代文献,并选择其中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这一命题作为对象。从“治病治国论”,“医儒合一论”,“上医医国论”,“良相良医论”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及中医文化自身的内涵实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信息科学与中医药学的交汇融合,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中医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中医药信息学已发展成为中医药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笔者对1994-2009年国内期刊发表的中医药信息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反映中医药信息学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信息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迅速推广和运用,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各个学科渗透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中医药信息学就是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结合的必然结果,它将推动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中医药信息学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众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  相似文献   

17.
宋代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政府重视医药并设立医学机构,实施教育活动,医家、医籍层出不穷,推动了医学的繁荣发展。社会经济的保障和经济上的需求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下求索成才路但愿名医满吉林─浅论清代名医徐大椿的中医人才观在我国中医药学史上,历代都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中医杰出人才,推动着中医药学不断发展。因此,中医界自古就十分注意研究中医人才的成材问题。在历代古典医籍中,都有一些探索中医人才发展规律的精辟论述,然...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刊》的载文量、引文量、文献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代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统计结果。目的是了解本刊作者吸收和利用文献资源情况,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刊以及中医药学科的发展现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1繁体字教学现状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籍文献语言现象及其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培养阅读古代医籍文献的能力,为中医药学生阅读中医学经典原著和其他古籍文献打好文字语言基础以及必备的文化基础,也为其将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学,打开中医药宝库,探藏取宝提供钥匙。然而,这所有的目的,如果不能解决繁体字的认读,使之能够读通古籍文字,一切皆为空谈。再者,凡是重要的古代文献,如中华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