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疾病种类及所接受的药物治疗是否规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临床资料对2004年度首次入住我院的602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占住院的77.41%,其中首发为38.84%。情感性精神障碍占14.29%。首发精神分裂症90.61%为单一用药,最常用药物为舒必利,非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48.50%单一用药,最常用药物为氯氮平(33.63%),最常用的联合用药为氯氮平+舒思;躁狂症常见的联合用药是氯氮平+碳酸锂(30.23%),最常用的抗抑郁药是米氮平(30.43%)。结论: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占多数,病程长,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合理,其它合并用药比较多,有一些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间应用抗抑郁药及联合用药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查阅2004年10月-11月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配药,处于维持治疗期的抑郁症患者病历共339份,分析抗抑郁药使用情况。结果:SSRIs已成为抑郁症维持治疗的首选品种,其中氟西汀居首位,为61.23%。联用苯二氮革类药物较普遍,占64.01%。结论: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间抗抑郁药的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但苯二氮葚类药物在维持治疗中有滥用现象,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安康管治所住院精神分裂症临床用药状况。方法:自制调查表,分别调查2003年、2008年的用药情况并对使用药物比较分析。结果:2003年单一用药44.44%、联合用药55.55%,合并使用安坦74.44%,使用药物为传统抗精神病药(APD)和非典型APD氯氮平。2008年单一用药38.26%、联合用药61.73%,合并使用安坦12.17%,应用药物除原来药物外还有新型非典型APD。结论:药物应用有较大改进,新型非典型APD得到应用,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者明显减少。但联合用药比例过高,新型非典型APD应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5-2008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及其演变.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2005-2008年中每年6月1日当天所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一步从抗抑郁药物处方中最常见的疾病、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平均处方剂量、联合用药和合并用药等方面作分析比较.结果 ①最常使用抗抑郁药物的精神疾病依次是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②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处方频率逐年下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处方频率呈现出小范围波动,以文拉法辛、米氮平、曲唑酮为代表的新一代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处方逐年增加;③单用一种抗抑郁药的处方方式最为常见,合并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的处方始终占少数;④抗抑郁药物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情绪稳定剂、镇静催眠药,都显示出合并一种的情况占绝大多数,而合并两种其他精神药物的情况只占少数.结论 本中心2005-2008年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和方式方面是比较合理和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SSRIs已成为临床一线抗抑郁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病院门诊患者苯二氮[艹卓]类(BZD)药物的使用状况,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年门诊处方。对其中使用BZD类药物的处方用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使用BZD类药物的处方约占17.2%。其中BZD单、联或加用其它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占36.01%;BZD+抗精神病药12.91%,BZD+抗抑郁药50.03%,BZD+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1.043%。结论:DUI值提示,氯硝安定有一定滥用倾向;高比例联合用药,较长的服药周期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演变4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5—2008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及其演变。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2005—2008年中每年6月1日当天所有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一步从抗抑郁药物处方中最常见的疾病、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平均处方剂量、联合用药和合并用药等方面作分析比较。结果 ①最常使用抗抑郁药物的精神疾病依次是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②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处方频率逐年下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处方频率呈现出小范围波动,以文拉法辛、米氮平、曲唑酮为代表的新一代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处方逐年增加;③单用一种抗抑郁药的处方方式最为常见,合并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的处方始终占少数;④抗抑郁药物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情绪稳定剂、镇静催眠药,都显示出合并一种的情况占绝大多数,而合并两种其他精神药物的情况只占少数。结论 本中心2005—2008年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处方习惯和方式方面是比较合理和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SSRIs已成为临床一线抗抑郁用药。  相似文献   

7.
赵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197-319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2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用DDDs法计算出抗菌药物总的使用强度,并抽取部分病历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4月抗菌药金额占药品出库总金额的11.80%,从用药数量和用药金额看,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品种,三类药物的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50%以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5.46%,抽查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8.06%。结论;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控制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8.
沈宁平 《西部医学》2009,21(8):1388-1389,1392
目的评价抗抑郁症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随机抽取1603张住院处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抑郁药处方出现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抗抑郁药物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荆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不同的抗抑郁药物间联合用药处方出现频率低于10%。结论我院抗抑郁药处方以单用药物为主,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都药应用普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无锡地区老年失眠患者苯二氮苴类(BZD)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江苏省荣军医院及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1月一2010年3月因失眠而在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1224例,根据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对BZD等药物的临床使用进行分析。结果:因失眠而就诊的老年人BZD使用频率高达91.83%;BZD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占64.22%;两种以上BZD合并使用者占26.72%;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硝西泮、地西泮的DUI〉1。结论:无锡地区老年人BZDlI岛床使用不尽合理,老年人BZD依赖情况严重,合并用药较多,改变BZD使用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住院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结果:我院急诊科2013年下半年共使用了10种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霉敏感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四环素类、2代头孢、3代头孢、4代头孢、碳青酶稀类、抗真菌药等。使用前5位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等。其中抗菌药物占药物使用比例为2.78%,DDDs为31.523,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224.21。结论:我院急诊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用药情况相对合理,不过也需要建立合适的抗菌药物管理机制,从而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我院抗抑郁药使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Excel分析我院2005—2007年抗抑郁药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量和使用金额的情况。结果我院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提高。结论以氟西汀为代表的第二代抗抑郁药是我院临床首选药物,而且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的药物选用也趋于多样性,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李洪焱 《重庆医学》2011,40(11):1100-1101,1114
目的探讨联合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南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外,给予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针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消化内科医师观察两组在疗效上的差异并进行评定。结果疗效比较以临床治愈加好转统计有效率,两组经过1~2个月治疗后复查,对两组有效率和治愈率进行χ2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实际显示治疗组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大都有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在积极进行内科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14-116+120
目的 了解本院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处方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门诊2019 年11 月抑郁障碍患者处方2797 张,对其处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1030 例,女性1767 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抗抑郁药物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占比最大,其次为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使用量排名前五种分别是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舍曲林和阿戈美拉汀。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的有2750 张处方(99.98%),有47 张处方(0.02%)为两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与抗抑郁药合并使用的药物主要是苯二氮pagenumber_ebook=120,pagenumber_book=114类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心境稳定剂。结论 本院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以单一用药为主,新型抗抑郁药已经成为抗抑郁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接受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1例疗效.方法 回顾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例接受BT治疗的重度哮喘患者临床诊疗过程,患者女性,47岁,支气管哮喘病史>10年.通过射频消融导管的热能量去除哮喘患者气道增生的平滑肌,减轻气道痉挛和气流受限,减少急性发作频率.BT治疗分3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间隔3周:第一阶段治疗右下叶,第二阶段治疗左下叶,第三阶段治疗双肺上叶.结果 3阶段手术均过程顺利,患者耐受良好.每阶段术后患者均诉治疗侧轻微胸痛,未予特殊处理,均于3d后自行缓解.第三阶段治疗后患者出现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后次日体温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哮喘控制评分较术前改善9分,FEV1、FVC、PEF、MVV分别较术前改善33.8%(1.98 ~ 2.65 L)、22.3%(2.78 ~ 3.40 L)、60.4%(4.87 ~ 7.81 L/s)和77.2%(63.36~ 112.28 L/min).结论 BT治疗重度哮喘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罗红  卢婉琪 《当代医学》2014,(16):146-147
目的调查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2011年7月~2012年4月263例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手术病例均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品种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占785%,132%联用了甲硝唑,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内占924%。结论本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合理、疗程偏长等问题,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则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认知行为干预后,第4周和第8周PSQI的评分明显下降,且比对照组明显。在第8周干预组QSA的四个维度均分显著提高,且比对照组明显。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自杀态度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抗抑郁药、抗焦虑药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 方法 :把躯体形式障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2组病人进行同样的抗抑郁抗焦虑治疗 ,研究组另外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 ,应用SCI— 90测定疗效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肯定 ,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Bipolar disorder, or 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 is a psychiatric disorder characterised by extreme changes in mood, thinking, energy and behaviour. Western studies on this condition show a dela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demographical profile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in Singapore to see if there is a similar delay. METHODS: Data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his condition and treated in two separate outpatient practices in the private sector from January 1999 to October 2003 were retrieved from case files and analysed. RESULTS: Of the 121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reated, there were 45 percent male and 55 percent female patients, and most of them were in the 20-39 year age group. Chinese formed the largest ethnic group while Malays were underrepresented. 58 percent were employed, and 48 percent were married. While the age of onset of illness ranged mainly from age 10 to 29 years, the age when they first sought treatment was from 20 to 39 years. A duration of illness of more than two years was found in 79 percent of these patients. In terms of diagnostic categories, 17 percent were bipolar I, 76 percent were bipolar II and 7 percent of the bipolar disorders,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The first episode presented was depression in 75 percent and bipolar disorder was the initial diagnosis in only 34 percent of the cases. A delay in the correct diagnosis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accounted for 34 percent of the cases. Only 17 percent had a family history of bipolar disorder. 28 percent had a history of antidepressant-induced manic episodes and 17 percent had a previous episode of mixed state. Psychotic symptoms were absent in 75 percent, and 65 percent had never been hospitalised for their condition. Nine percent had made a past suicide attempt and 39 percent had a comorbid diagnosis. 46 percent were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mood stabilizers, neuroleptics and antidepressants and 16 percent ha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Only 34 percent were in full remission of their illness. CONCLUSION: There was a preponderance towards the younger age groups for the age of onset, and the type of first episode was typically depress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lay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These features were strikingly similar to Western studies. Bipolar II was the diagnostic category seen more than bipolar I in the outpatient setting. Polypharmacy was the norm and a large group of patients did not achieve full re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