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G—CSF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G-CSF在小儿白血病骨髓抑制期的临床应用,共23例(43例次),并设对照组比较。在2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2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为髓系白血病。结果:骨髓抑制期应用G-CSF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绝对性(ANC)恢复到ANC〉1×10^9/L及血小板(PLT)恢复到PLT〉100×10^9/L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及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且副反应轻。此结果提示,G  相似文献   

2.
10例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于化疗后白细胞数<1×109/L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剂量为5μg/(kg·d),皮下注射用414天,白细胞≥10×109/L时停用。于诱导缓解治疗者,白细胞≥3×109/L需410天;巩固治疗后白细胞≥3×109/L需37天。强化疗后使用rhGCSF可明显缩短骨髓抑制时间,减少严重感染发生的危险性,而未增加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陈静  李莉 《中国小儿血液》1997,2(5):232-234
20例小儿白血病、肿瘤患儿在强烈化疗后致粒细胞减少时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当其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予皮下注射rhG-CSF2-5μg/kg·日,5-10天,并与12例同期住院病情、病种相似、年龄相当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儿不予rhG-CSF仅给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rhG-CSF组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rhG-CSF对小儿ANLL强烈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疗效,采用AAE方案(ADM、Ara-C、VP16或VM26),化疗后当WBC〈1×10^9/L或ANC〈0.5×10^9/L时,给予rhG-CSF200μg/m^2·d(5 ̄10μg/kg·d),皮下注射,一般连续5 ̄10天。本文15例ANLL,用rhG-CSF30例次。用rhG-CSF前,WBC平均0.78×10^9/L、ANC0.1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G-CSF)对脐血CD3A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法对K562;CD3AK细胞诱导的K562;CD3AK细胞与大小剂量的G-CSF共同诱导的K562;CD3AK细胞培养上清液(cultural supernatants,CS)诱导的K562;CS与大小剂量的G-CSF共同  相似文献   

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顾龙君赵惠君陈静汤静燕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强化疗的强度和频度,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完全缓解(CR)率和5年CCR率不断提高。然而,由此也导致了感染率的增加。在化疗后使用重组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短程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 佐治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期的疗效。方法 将45 例急性白血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rhG- CSF,短程应用,共计3 d。结果 治疗组骨髓抑制期恢复时间(7.7 ±1 .22 d) ,较对照组(10 .7 ±4 .56 d) 显著缩短( P< 0.05),继发感染发生率(60 .8 %)与对照组(66 .7 %) 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但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4.37 ±5 .61 d) 较对照组(7 .08 ±3.61 d) 明显缩短(P<0 .05),成分输血量( 均值340 ml) 较对照组(均值540 ml)显著减少( P<0 .01),缓解率及缓解后无病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rhG- CSF短程应用佐治急性白血病对强化疗后缓解骨髓抑制,顺利完成强化疗方案,疗效肯定,费用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rhSCF,rhGM—CSF对再障骨髓CFU—GM生成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外集落生成方法,我们对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和13例正常对照在体外培养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结果表明: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CSF)和重组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均刺激CFU-GM生成,二者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rhGM-CSF作用明显增强,但rhSCF单独应用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3(rhIL-3)和白细胞介素6(rhIL-6)作为刺激因子,通过集落形成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观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非白血病骨髓细胞增殖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hIL-3促成CFU-GM形成率高于rhGM-CSF和rhIL-6的作用,IL-3+IL-6配伍时CFU-GM产率大于任何一种因子单独应用组和其它两因子配伍组;rhIL-6与rhGMCSF或rhIL-6与rhIL-3配伍在非白血病骨髓和白血病骨髓动力学方面影响不一致。在集落形成和动力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重组人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白细胞介素3(rhIL-3)和白细胞介素6(rhIL-6)作为刺激因子,通过集落形成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变化,观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非白血病骨髓细胞增殖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hIL-3促成CFU-GM形成率高于rhGM-CSF和rhIL-6的作用,IL-3+IL-6配伍时CFU-GM产率大于任何一种因子单独应用组和其它两因子配伍组;r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994.2 ̄1995.3我们用rhG-CSF(惠尔血.GRAN)对19例儿童肿瘤进行了30例次在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时的临床观察。有自身前后疗程对照13例(19例次),前后疗程化疗方案完全相同。每例前1疗程单用化疗为对照疗程,后一疗程在化疗结束后,当wbc〈2.0×10^9/L或ANC〈0.5×10^9/L时使用惠尔血75mcg,每日1次,皮下注射。一般用3 ̄5天,wbc及ANC即可达  相似文献   

12.
造血因子对被化疗药物抑制的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5例正常骨髓标本,经阿糖胞苷(Ara-c)和柔红霉素(DNR)抑制后,再以不同方式给予造血生长因子(HGF),即重组人粒一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3(rhIL一3)。观察其对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用HGF组骨髓集落形成数量高于不用HGF组;在使用化疗药物前后均用HGF,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能力比仅在化疗药物后用好。提示HGF对被细胞毒药物抑制的正常骨髓造血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的免疫亚型及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组CD系列单克隆抗体随机检测了4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20例。T-ALL(CD)10例,临床以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淋巴结明显肿大,以及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等肿瘤综合征为特点;非T-ALL16例,除B_4-ALL(SmIg+)髓外白血病发生率高外,其余对治疗反应较好。20例AML中5例CD,4例CD,存活期均短。提示具有CD_7,CD_(14)和SmIg表型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在化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观察化疗后骨髓抑制时对血白细胞 (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98~ 2 0 0 1年新乡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住院的ALL患儿 5 2例 ,均为初治患儿 ,年龄 1~ 12岁 ,平均6 .2岁 ,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 。二、化疗方案及分组 均采用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 )或CODP +L(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天门冬酰胺酶 )方案。其中 30例应用rhG CS…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儿脑脊液SDS—PAGE检测的应用:附53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SDS-PAGE方法对53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81分脑脊液(CSF)蛋白进行测定,发现CSF蛋白含量的的变化与白血病的化疗似有密切的关系。即CSF蛋白总量随病情缓解而升高,随病情恶化而降低。本研究还发现蛋白总量的改变早于骨髓复发之前,此结果可以比较直观地指导临床医师疗效、监测病情及估计预后。本试验方法简便、快速、材料易得,可用于临床作评判白血病患儿化疗动态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2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A组:8例,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组:17例,不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CS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与CSF各化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示:A组病人CSF中TNF为10.06±13.50ng/ml,较B组(1.1±0.42ng/ml)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SF中TNF的升高与CSF细胞数及蛋白呈正相关(r=0.6807,0.67  相似文献   

17.
小儿胎龄儿C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昕  冯泽康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1):664-666
目的探讨C肽(C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在小于胎龄(SGA)儿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8例SGA儿脐血清和其中的37例SGA儿生后一周内外周血CP和IGF-I。结果 SGA儿脐血CP和IGF-I水平低于适于胎龄(AGA)儿水平,且SGA儿的不良生长程度越重,CP和IGF-I水平越低,生后一周内重度SGA儿外周血CP和IGF-I仍维持低水平,而轻度SGA儿C  相似文献   

18.
用RAI和RLISA法对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进行测定,1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儿脑脊液中TNF及SIL-2R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无CNSL的白血病患儿及对照儿(P〈0.001),并且二者在CNSL患儿脑脊液中的增高程度呈正相关(r=0.643,P〈0.05)。无CNSL组与对照组脑脊液TNF、SIL-2R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19.
6例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经细胞形态学(FAB法),细胞化学染色(POX、SB、PAS)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而确诊。其中4例为原发,2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二次复发时确诊为淋一粒混合性白血病。就其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体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6例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经细胞形态学(FAB法),细胞化学染色(POX、SB、PAS)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而确诊。其中4例为原发,2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二次复发时确诊为淋一粒混合性白血病。就其儿童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