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云翱  徐元  胡兰 《吉林医学》2011,(36):7667-766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分成糖尿病性脑梗死组及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病情要比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严重(P<0.05),经过治疗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血糖正常组要差(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应在扩血管、抗凝、脱水等脑梗死原则治疗的基础上,尽早采取措施降低血糖水平,尤其在急性期时要严密监测血糖,同时认真控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情和脑缺血损害程度,而且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和经颅多普勒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发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P<0.05),血管狭窄、高血压、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行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2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治愈率低,并发症多,因此,临床应采取控制血糖,降压、调整血脂和血尿酸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才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的干预治疗和非干预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将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24/13.3kPa的患者随机分成抗高血压组(AHT)和非抗高血压组(NAHT)观察高血压变化和预后,结果显示抗高血压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抗高血压组(x~2<4.79 p<0.05;x~2<6.77,P<0.01),AHT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较NAHT短,再出血也比NAHT少。因此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高血压应给予抗高血压治疗而不应等其自然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出血风险与血压值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ACS并行PCI的154例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当天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测量动态血压,按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n=89)和非高血压组(n=65),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出血率。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出血风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重度高血压组较轻中度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出血风险高(P<0.05),轻中度高血压组患者与非高血压组患者出血风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重度高血压可增加三联抗血小板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微出血的一般情况,分析其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脑梗死、防止脑出血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SWI检测,观察其微出血情况,根据有无脑微出血而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脂、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脑白质疏松症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 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低于无出血组,微出血组患者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的人数较无出血组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症等情况,临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时要注意以上危险因素,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干预性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无症状脑梗死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只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治疗;干预组44例,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尼莫通保护脑细胞及中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测定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低切全血黏度降低(P<0.05)。干预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3年随访期间,对照组发生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21例(52.5%)高于干预组12例(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望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为观察组,60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检测TC、TG、HDL、FIB及UA水平,分析其头颅CT扫描图像。结果:(1)观察组患者TC、TG、FIB、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中多发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及再发性脑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合并血脂、UA及FIB代谢异常,治疗效果较差,应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莉 《当代医学》2021,27(3):152-154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实验组(n=31,抗血小板+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实验组患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等血脂观察指标以及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少量脑微小出血患者在抗血小板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21-82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微出血阳性组和脑微出血阴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另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为23.45%,年龄、抗血小板治疗、白质疏松(3-4级)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与血糖、血压、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对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压、血糖和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发病时血糖增高,收缩压降低,纤维蛋白原是进展脑梗死的预测因素.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血糖、血压和纤维蛋白原有较强相关性,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和降低纤维蛋白原是阻止进展性脑梗死病程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周光焰 《吉林医学》2011,(32):6781-678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48例SI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温(入院24 h内)、血压、血糖、脑CT/MRI、经颅多谱勒(TCD)、颈部动脉彩超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观察组中急性期高血糖/糖尿病史、发热(入院24 h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本身等无相关性(P>0.05)。②观察组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颅内外大动脉中重度狭窄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糖尿病、发热(入院24 h内)、急性期血压下降过快、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等是脑梗死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提高医生对SIP的认识,早期识别并针对可引起SIP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望有效抑制脑梗死的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依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30例及单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随访1年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出血率、全因死亡率。结果 双联抗血小板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分别为6.7%及13.3%,随访1年时分别为28.6%及39.3%),且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并发症方面双联抗血小板组小出血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同时严重不良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时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发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脑梗死组及非高血压梗死组。高血压梗死组给予巯甲丙脯酸降压治疗,未应用硝普钠治疗。同时随机抽取内科同期有高血压病的非脑梗死住院患者,入院常规治疗(予巯甲丙脯酸)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脑梗死组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血压下降较对照组快,尤以高血压组明显,高血压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后5天内血压下降。对照组在第二天血压即正常。结论:入院时高收缩压是脑梗死恶化的独立因素,本组资料显示,急性期降压治疗,血压较高下降较快者,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由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非降压情况下本身有一个先升高后下降的过程,因此,即使血压高也不应盲目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管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的10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仅进行普通治疗和一般宣教,观察组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膳食运动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及再住院率。结果经过12个月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干预,观察组血压及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率、适当运动率、自我监测率及遵医行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管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达标率,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庆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37-2238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调整血压、血糖、血脂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纤酶联合尼莫地平静滴,治疗14 d后评价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降纤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血脂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 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358例,脑出血患者230例为病例组,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5例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3组间相关因素的 差异。将脑卒中患者按性别分组,分析不同性别组之间血压、血脂、肾功能的不同。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显示: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与脑梗死有关(P<0.05);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史、LDL-C、空腹 血糖、血肌酐、饮酒史与脑出血有关(P<0.05)。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OR值分别 为10.43,4.74和7.39,P<0.01)。收缩压升高是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OR=28.74)。舒张压、糖尿病史仅与中年组脑卒 中有关(OR值分别为2.96,6.25)。LDL-C与老年组脑卒中相关(OR=2.87)。不同性别脑卒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 死患者的舒张压男性高于女性,脑出血患者TC,HDL-C,LDL-C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的高危因 素主要为高血压、尤其收缩压升高,中年患者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而老年患者则是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以及 LDL-C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复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8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等内容,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后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复发患者,其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合并率分别为60.0%、62.5%、40.0%,与对照组的35.0%、41.7%、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血管病变压型腔隙性脑梗死(SCI)复发患者冠心病、吸烟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再发危险因素:AT再发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及低密度脂蛋白,SCI再发包括冠心病、吸烟史。结论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吸烟史等,积极二级预防的同时需加强糖尿病、冠心病等对症治疗,同时养成不吸烟的良好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脑梗死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66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Hp抗体浓度,全血血小板表面活化依赖的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和各凝血指标的水平,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CD62p表达水平和凝血功能。结果:①脑梗死组Hp-IgG和Hp-Cag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脑梗死组Hp阳性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阳性率高于脑梗死组Hp阴性患者及对照组(P<0.05)。③脑梗死组Hp阳性患者PT、PTR及INR与Hp阴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APTT、TT及FIB差异显著(P<0.05),其中Hp阳性患者APTT、TT较Hp阴性患者缩短,而FIB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增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其凝血功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糖尿病、 高血压及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其合并症进行分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临床疗效、脑梗死特点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临床疗效、脑梗死特点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对脑梗死临床疗效、梗死灶特点及预后情况具有协同作用,临床应注重血压与血糖的调控,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