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的成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被尊为治疗杂病之典范,标志着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后人引用《金匮要略》应当重视对原著精神实质的挖掘和领会,掌握其思路与方法,不能将后人系统归纳强加予仲景,更不能认为可以用今版《中医内科学》完全取代《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中附子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被历代医家称为补火要药,明·张景岳将附子与人参、大黄、熟地并列为"药中四维",火神派医家祝味菊更称附子为"百药之长",一语道尽附子的重要性.古今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医圣仲景.<金匮要略>中运用附子凡21方,19条,其配伍精当,机圆法活,足为临证师表,笔者就其应用浅释如下.  相似文献   

3.
贾晓燕 《河北中医》2005,27(11):846-846
牡蛎,咸涩微寒,入肝。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愤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现代多认为其既能平肝潜阳,治疗阴虚阳亢引起的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头晕目眩、耳鸣等,又能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痰核、瘿瘤。煅后入药,功擅收敛固脱、涩精止带、制酸止痛,主治自汗、盗汗、遗精、白带诸症。然考《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牡蛎并非仅限于此。书中用牡蛎者共8方,其主治病症各异。现就其用药规律及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革 《国医论坛》2007,22(2):50-50
字词通假是古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要确切地理解文意,就必须破其假借,循音求义,读出本字.现选择<金匮要略讲义>中当训未训或训而不详者数则,阐释如次.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肾气丸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泳  陈建杉 《四川中医》2006,24(1):36-37
本文从现行《金匮要略》教材和《方剂学》教材对肾气丸的主治、功效误解入手,详细论述了肾气丸针对的病机、功效,仲景制方的特点以及临床加减运用要点,提出“肾气丸乃补肾气而非补肾阳之方”、“肾气丸非‘阴中求阳’的代表方”等创新性论点,以期对后学者正确理解肾气丸,把握仲景原意,更好地于临证中活用肾气丸这一经典名方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喘证临床以气息迫促为特征 ,与西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相似。通过分析《金匮要略》对喘证的辨证论治 ,认为病证有虚实之异 ,病性有寒热之分 ,治疗实证以祛邪利气为主 ,虚证当扶正摄纳。《金匮要略》治喘大致有疏散外邪、清泄郁热、泻肺豁痰、蠲饮降逆、滋阴降火、温阳摄纳等法。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圣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治疗专书,是中医划时代的经典之作。《金匮要略》全书用方170多首,用药140多味,创立了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独具匠心,其中的妇人三篇开创了中医妇科辨证论治的先河,共有条文45条,设方40余首,论述了妊娠、产后、杂病的辨证论治,对中医临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便的量、色、次数以及排尿感觉、伴随症状,常能反映体内五脏六腑功能状态和气血津液的盛衰。《金匮要略》一书中关于小便的论述颇多,涉及条文50余条。仲景根据小便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病理性质和发病机理,明确指出了类病类症的鉴别、治疗宜忌和疾病的预后,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兹不揣愚蒙,试析如次。  相似文献   

9.
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外感风邪,阳气受阻,血行阻滞引起的疾病。行气活血是血痹的主要治则,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并应根据体质的强弱和感邪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治法及方药。《金匮要略》对本病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对后世医家治疗本病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所论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2个方面,泄泻有虚寒、实热、气利之分,痢疾亦有热痢、虚寒之别.其病机、进退各异,临症时需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黄招明 《河北中医》2006,28(4):300-301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是中医学中研究杂病辨证论治的一部重要医典,世称杂病之宗,医方之祖.《金匮要略》对杂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然调理脾胃疾病是仲景治疗杂病的最大特色之一.他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描述了30余种脾胃病症,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著名论点,而且在辨证论治上把调理脾胃疾病融于全书字里行间,真谓极尽机变.现笔者分4个方面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第一篇中的先后治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一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篇名,不用病名而用脏腑经络,不用病脉证治而用先后病脉证,先后既是病机,也是治则。由于人体脏腑经络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疾病在脏腑经络之间会相互传变,这种脏腑经络之间的传变是有先后顺序的,那么治疗也要有先后步骤。归纳为:已病之前,先治未病;已病之后,早治防变;表里同病,先治其表;新旧同病,先治新病;缓病急病,先治其急;因果同在,先治其因。这些先后治则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为治疗杂病之典籍,书中有30多条原文阐述了近20种肝病的证治,并提出肝实证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和肝虚证宜“补用酸,助用焦苦,益  相似文献   

14.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原意指妇人因经水不通而致水气病."血不利"是指瘀血,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体内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等;"水"是水气病,即水肿.本文试图通过对血与水关系的分析,弄清瘀血导致水肿的病理机制,揭示"血不利则为水"的临床指导意义,说明活血化瘀法是临床治疗水肿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水气病治法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迎 《国医论坛》2006,21(1):4-5
水气病,是指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致使水湿停聚,泛溢人体各部而形成以水肿为主症的疾病,亦即水肿病.<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最早专篇.张仲景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5种类型,系统论述了水气病的辨证论治,同时指出了五脏水的临床特征,尤其在治疗上根据水气病的病位、病势提出了发汗、攻下逐水的治则,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仅从治法角度,对<金匮要略>水气病的治法特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是最早论述辨证论治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内容广泛,蕴涵深厚.其运用通腑法进行泻热、导滞、逐水.并具体区分燥热、湿热、瘀热、寒积、热积、宿食以及胁下之水、肠间之水、与血互结等与血室之水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理清法明方效药精,直至今日仍对临证有相当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治疗杂病的典籍 ,其首篇首条中的“十七句”(酸入肝 ,焦苦入心 ,甘入脾。脾能伤肾 ,肾气微弱 ,则水不行 ;水不行 ,则心火气盛 ;心火气盛 ,则伤肺 ,肺被伤 ,则金气不行 ;金气不行 ,则肝气盛。故实脾 ,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中有关肿瘤的内容不少,涉及到多种肿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药及预后,病因上强调寒凝;病机上强调寒热胶结、燥湿相混;治疗上擅于寒热并用,润燥同行,补泻兼施;预后判断客观、冷静而有特殊指征。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首篇“十七句”内涵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清思 《中医药学刊》2001,19(6):580-582
《金匮要略》首篇之“十七句”,历代医家对其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是因为文中用了一个“伤”字。认为这段原文是仲景把五行学说具体地运用到肝虚病的治疗方法,由此可以导出脏腑病证的“隔二、隔三疗法”,对指导杂病学临床很有价值,正确理解“伤”字及其文中的内涵不仅在本书中有实际和应用意义,也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肺系病证主病脏腑相同,主症相似,而肺系病种又多由主症设立,使肺系病证辨治思路方法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即阐述了《金匮要略》辨肺系病证的思路,认为其宗旨是以病为纲,以病御证。辨证则以辨表里寒热虚实,病变所涉之脏腑为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