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12个月至28岁,平均(5.2±3.3)岁,体重8.5~52.0(17.9±8.6)kg。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的相关资料。结果2011年我院共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或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85例,其中男30例,女55例,年龄(42.5±15.2)岁。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5例;左心房黏液瘤摘除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50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9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及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例。麻醉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151.8±63.6)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92.1±43.7)min。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8例(9.4%),死亡1例。结论良好的单肺隔离通气、充分的静脉引流以及完善的术中监测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避免缺血、缺氧可以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心脏间隔缺损手术正逐步从传统正中开胸过渡到微创外科治疗,本文总结我院开展的侧开胸微创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9年6月在我科行微创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患者,排除介入及经胸封堵患者,筛选出429例。微创外科方案包括:右侧腋下竖切口组303例,其中176例房间隔缺损、122例室间隔缺损以及5例房室间隔缺损;右胸前外侧切口组121例,其中68例房缺,50例室缺和3例房室间隔缺损;左胸前外侧切口组包括5例肺动脉下型室缺。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修补,无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同期手术包括7例右室流出道梗阻解除,8例二尖瓣修复和31例三尖瓣修复。3例患者行二次阻断修复心内残余病变(2例残余缺损,1例二尖瓣返流)。腋下切口组患者年龄及体重均显著低于右胸前外侧切口组和左胸前外侧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7.2±19.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8.2±14.1分钟,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并发症包括1例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3例膈肌麻痹,13例肺不张。中位ICU停留时间2天,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天。出院前心超检查良好,随访中无再手术,无新发明显胸廓畸形及脊柱侧弯。 结论:常见心脏间隔缺损的微创外科治疗安全、有效、美观。腋下切口适合婴幼儿,右胸前外侧切口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而左胸前外侧切口主要应用于肺动脉下室缺。  相似文献   

4.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介绍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双腔右心室的手术纠治方法。方法 :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双腔右心室纠治术 13例。 6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手术 ,5例经右房切口手术 ,2例经右房和右室流出道切口手术。对合并的室缺和房缺给予修补 ,伴有肺动脉瓣狭窄行瓣膜交界切开成形。结果 :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药物治疗得以纠正。无残余右室内狭窄 ,无残余室缺 ,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并发症。本组均痊愈出院。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双腔右心室纠治术不仅能获得低温心脏停跳下双腔右心室纠治术同样的效果 ,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5.
2000年2月-2008年6月,我科为2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功能性单心房.2例部分型肺静脉(右侧)畸形引流,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微创技术在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结果,分析其优缺点,探讨最佳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140例,年龄0.3~50岁,其中经皮导管封堵术60例,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30例,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腋下小切口修补术50例。观察和比较三种微创技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切口长度、费用等。结果经皮导管封堵术、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术、腋下小切口修补术的成功率分别为95、96.7及100,三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无住院死亡。三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0.25±0.06)cm、(4.53±1.32)cm和(10.43±2.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费用分别为(24146±3073)元,(24811±3255)元,(23300±47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和小创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采用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71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3例,年龄3~39岁,体重13~68kg。室缺直接缝合66例,涤纶补片修补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术中扩大切口2例,室缺残余漏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手术时间2.5~5.6h,平均3.6h。体外循环时间62~152min,平均是97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6~52min,平均28min。术后患恢复顺利,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习,完全镜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心脏外科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间,实施的小切口心脏手术的25例资料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42. 1±12. 5)岁,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有3例合并三尖瓣成形术,1例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矫正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中有1例合并心房颤动行迷宫手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心脏术后再次三尖瓣手术,4例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上述手术均于于右侧第四肋间小切口(4~5 cm)直视下完成,并与同期传统正中开胸心脏手术58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传统组[(113. 8±42. 6) vs.(84. 9±19. 8) min,P0. 05]和[(97. 2±34. 3) vs.(66. 7±12. 5) min,P0. 05];微创手术组术后胸腔引流量[(20. 8±5. 5) vs.(360. 5±72. 3) m L,P0. 01]、输悬红量[(零vs.(149. 9±55. 7) m L,P0. 01]及术后住院时间[((3. 8±2. 3) vs.(7. 9±3. 6) d,P0. 05]均少于传统组低于传统组;二次开胸、切口感染、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略低于传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视微创手术保持了患者胸廓的完整性、美观且创伤小、术后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手术安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报告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 7例的结果。方法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 ,行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 7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31例 ,年龄 3~ 39岁 ,体重 13~ 6 8kg。室缺直接缝合 6 2例 ,涤纶补片修补 5例 ,同时行三尖瓣成形 5例。结果 :术中扩大切口 2例 ,室缺残余漏 1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手术时间 3 0~ 5 6h ,平均 3 1h。体外循环时间 6 2~ 15 2min ,平均 98min ;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16~ 5 2min ,平均 2 8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的 ,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复成人房间隔缺损18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181例 16岁以上成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 ,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其中男 5 5例 ,女 12 6例 ,年龄 16~ 6 2岁 ;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18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2 0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12例 ,左上腔静脉 18例 ;补片修补房缺者 112例 ,其余病例均直接缝合修复 ,合并心内畸形均同期矫治。结果 :手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 3例 ;切口脂肪液化 2例 ,心包积液 3例 ,心律失常 12例 ,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成人房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一旦明确手术适应症 ,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应用于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二尖瓣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11例患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6-10cm),经股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经房间沟-左房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置换瓣膜均为机械二尖瓣。结果术后患者全部治愈。体外循环转机时间(52.80±11.36)min,呼吸机辅助时间(8.20±2.84)h,术后输(2.20±1.04)u浓缩红细胞。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提示机械二尖瓣启闭良好,无机械瓣周漏。结论右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和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二尖瓣置换手术可行。该方法具有保持胸廓完整性、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采用带球囊插管行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02年至2012年在我院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再次三尖瓣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术后远期单纯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胸部cT显示胸骨后及心包均存在严重粘连。术中行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经右房上、下切口分别插入上、下腔静脉引流腔静脉,食管超声确定插管的位置,无菌生理盐水注入球囊阻断腔静脉,切开右房行三尖瓣手术。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三尖瓣手术,无体外循环意外发生,其中三尖瓣置换术34例,三尖瓣成形术12例。手术时间(161~52)min,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5~15)rain,体外循环时间(58~23)min;术后胸液引流量(275~10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do全组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随访6-120个月,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血管破裂大咯血死亡,另1例死于心力衰竭。三尖瓣置换者无瓣周漏出现;三尖瓣成形者中,1例于术后5年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三尖瓣重度关闭,1例随访为中度关闭不全。结论采用带球囊插管腔内阻断技术阻断上、下腔静脉,可安全、有效、可靠地应用于再次单纯性三尖瓣微创手术,使手术的复杂程度明显简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科在右腋下纵行直切口体外循环下,矫治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未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径路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经右腋下纵行直切口治疗的280例未成年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主要并发症。结果:280例全部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52.3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2.36 min,无死亡及其它严重并发症,但术后80例有不同的并发症:心包积液19例、心包积气2例、右下肺感染27例、右肺感染2例、双肺感染1例、右侧胸膜增厚及黏连1例、右侧气液胸(胸腔积液)1l例、伴肺组织压缩3例、右侧气胸4例、右上叶不张3例、右侧胸壁皮下气肿2例、左侧胸腔积液3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及右侧肋骨骨折伴胸腔积液1例。结论:采用右腋下纵行直切口径路治疗CH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关胸快,术后胸腔及心包引流量少、胸廓稳定性好、可避免术后胸骨裂开、鸡胸等并发症及美观效果好等优点。在充分判断患者体质量、年龄的基础上明确诊断,并可预见性地预防术后相关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及射频消融后长期随访的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或获得性心脏病后发作房速的患者.双环折返性房速的定义为心房同时存在两个折返环,同时在折返的可能路径上进行多部位拖带均为隐匿性.结果 共观察到8例患者术中存在双环折返性房速,男4例,平均年龄(40.4±22.0)岁.第1次外科术后至房速发作时间为(79.0±65.2)个月,第1次房速发作至第1次消融的时间为(20.8±28.3)个月,所有患者房速均持续发作.所有患者的双环折返性房速均与三尖瓣峡部以及右心房游离壁切口相关.5例患者在消融三尖瓣峡部过程中,心动周期突然变化;1例患者消融三尖瓣峡部时,心动周期无变化,右心房游离壁多部位拖带为右心房游离壁折返性房速,间隔部位拖带证实此部位不在折返环内,可能提示右心房游离壁折返性房速为主导折返环,;1例患者消融过程中心动过速终止,同样行切口致下腔的线性消融;1例患者消融三尖瓣峡部时心动过速无明显变化,但冠状静脉窦的激动有细微变化,拖带标测提示三尖瓣峡部不在折返环内,右心房游离壁多部位拖带提示为围绕右心房切口瘢痕折返的心动过速,行外科切口下部至下腔静脉消融时,房速终止.平均随访(33.6±16.7)个月,3例复发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其中1例复发房速,另外2例复发房颤.结论 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术后双环折返性房速主要与三尖瓣峡部以及切口相关,三尖瓣峡部以及切口至下腔静脉线性消融常能够治疗这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our experience with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in the surgical closure of heart septal defects. Nine patients, aged 10 to 26 years, underwent operation for closure of an atrial septal defect; and 3, aged 10 to 22 years, for closure of a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Three minithoracotomies with a diameter of 2 to 3 cm were made in the fourth intercostal space of the right parasternum and the fourth and seventh intercostal spaces of the right middle axillary lin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openings and guided by a thoracoscope, a catheter was inserted into the superior vena cava, femorofemoral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as built, the aorta was crossclamped, and the myocardium was protected by cold cardioplegia. The right atrium was opened, and the defect was exposed with a traction suture. Primary closure of defects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all patients. The duration of aortic crossclamping an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ranged from 11 to 56 minutes and from 50 to 168 minutes, respectively. Postoperatively, cardiac murmur disappeared and echocardiograms showed no residual shunt. Repair of heart septal defects can be completely done with the assistance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offering a new option with minimal inci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矫治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与正中切口手术的病例(正中组,n=113)比较,分析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右侧组,n=85)矫治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术前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大多术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正中组体质量[(4.61±0.41)vs.(4.95±1.18)kg,P0.05]、体表面积[(0.27±0.02)vs.(0.28±0.01)m2,P0.05]、术前有肺炎史的病例所占比例(44.2%vs.64.7%,P0.05)低于右侧组。右侧组手术切口小于正中组[(6.01±0.85)vs.(9.13±1.04)cm,P0.05],手术时间[(143.64±22.41)vs.(152.12±22.80)min,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正中组短[(7.13±2.60)vs.(8.86±3.67)d,P0.05],引流量[14.6(12,16)vs.16.4(13,20)mL/kg,P0.05]和输血量[10(0,20)vs.11.1(0,20)mL/kg,P0.05]也较正中组少,两组其他围术期指标类似(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婴儿室间隔缺损病例的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而有效地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Ono术式并加以改良。供心摘取时,于心脏完全停跳后,在主动脉和肺动脉下过1/0丝线,一并结扎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提起丝线,同时剪断心脏各血管。实验组(Wistar-SD)和对照组(Wistar-Wistar)每组供、受体各20只。术后受体和移植心脏均存活72h视为手术成功,术后第4天两组供心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供心摘取时间为(3.2±0.6)min。实验组移植心脏心肌组织呈急性排斥反应表现;对照组无急性排斥反应表现。结论该方法与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大鼠改进的Ono术式比较,取心时间明显缩短;实验组非同系(Wistar-SD)异位心脏移植复制出的大鼠供心排斥反应模型,可用于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模型的建立。方法选用32~40 kg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13只,10只用于实验,3只用于取血预充。全麻下胸正中切口,心包外法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维持心脏窦性节律空跳。 CPB期间保持心率( HR)50~80次/min,鼻咽温32~34℃,灌注流量80~100 ml·183; kg-1·183; h-1,平均动脉压( MAP)60~80 mmHg,红细胞压积( HCT)20%~25%。结果1只气管插管时误入食道缺氧死亡;1只在分离下腔静脉时破裂出血,经修补和血液回收回输后,生命体征平稳;1只开始转流时出现短暂室颤,未予处理自行转为窦性心率;2只HR>80次/min,排除麻醉原因后,予机器注入艾司洛尔0.5 mg/kg。 CPB期间尿量(800±177;105)ml,2只有一过性浅红血尿。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CPB,可以为CPB下不停跳心内手术开展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60例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从各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效果,同时使用对数曲线拟合学习曲线,得出学习曲线相关模型.结果 各组病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手术例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手术时间(min)=143.5-16.7×ln(手术例数),转机时间(min)=77.5-13.0×ln(手术例数).结论 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学习曲线约为30例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