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制小引流管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将延长患者住院日 ,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自 1998~ 1999年两年 ,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10 2例 ,手术治疗 89例 ,一律采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切口 ,与 1996~ 1997年两年阑尾手术94例作对照 ,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 8例 ,女 2 1例 ,年龄 7~ 78岁 ,平均 37岁 ,切口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对照组年龄、性别与本组作统计学处理 ,相差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传统术式 ,有可比性。1 .2 方法 阑尾手术关腹缝完腹膜后 ,取一次输液器头皮针 1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调查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观察91例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手术切口术后愈合过程中切口表现与拆线时间及感染率,对照组48例为生理盐水切口冲洗组;引流组43例为生理盐水切口冲洗后,脂肪层下方放置引流管组,并与单纯性阑尾炎24例的切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置放引流管后,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9.30%)显著下降(对照组35.42%,P<0.01),术后愈合拆线时间(6.63±1.95)d较未置引流管组(10.58±5.53)d病例明显缩短(P<0.01),伤口表现正常,愈合过程顺利,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达到单纯性阑尾炎切口甲级愈合的时间水平.结论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甲级愈合病例数量,且不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医院行化脓性阑尾切除术的13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对腹腔及各组织间隙的脓液进行冲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溶液进行冲洗同时加用皮下细引流管预防切口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切口脓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率,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08%,对照组为1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d的白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d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切口脓液中共培养出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居首位,89株占74.17%,两组患者病原菌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细引流管联合聚维酮碘与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能够有效预防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化脓性阑尾炎术中将引流管置于患者脂肪层下,对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在我院于近一年期间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将62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1例,2组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研究组置引流管于脂肪层下,对照组为常规操作,观察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在愈合程度为1级的百分比较对照组要多,且感染率、切口愈合时间上较对照组要少(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化脓性阑尾炎术中将引流管置于患者脂肪层下,能减少切口感染情况,促进切口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肥胖患者麦氏切口感染脓液多位于皮下脂肪间隙及脂肪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我们通过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减少其液化坏死,将腹外斜肌腱膜与脂肪层一并缝合消除死腔,有效地降低了切口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龚德真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5):135+137-135,137
目的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间治疗的120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对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一期伤口愈合114例(占94%),切口感染7例(占6%),3例行二期缝合。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腹腔引流物、局部及全身抗厌氧菌药物的使用与切口感染有关,而性别、年龄、切口长度与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正确使用腹腔引流物;合理选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全身基础疾病可以有效地将切口感染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切口脂肪层内放置乳胶片引流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的影响.方法: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手术患者,切口内放置乳胶片引流,观察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切口表现、拆线时间及感染率.结果:37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6-10天.结论: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乳胶片引流,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切口局部处理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普通外科常见手术并发症,特别是化脓性、穿孔性、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如何降低切口感染,提高治愈率,是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行305例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手术。其中从2002年1月起,用生理盐水0、·2%甲硝唑清洗切口、皮下及腱膜下肌层注射庆大霉素,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切口未做特殊处理组:1999年1月~2002年1月,施行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140例,男85例、女55例,年龄9~68岁;化脓性阑尾炎74例、坏疽性阑尾…  相似文献   

10.
蒋俊洪 《药物与人》2014,(8):174-174
目的:观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96例阑尾切除术采取多种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96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并统计其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康复情况。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的14.00%(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为(26.53±3.58)和(5.48±1.56),均短于对照组的(34.96±4.12)d和(9.45±3.22)d(P<0.05)。结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马银山 《中国校医》2019,33(8):598-599
目的 研究在老年阑尾炎患者中采取小切口阑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开放性阑尾手术治疗组和小切口阑尾手术治疗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排气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小切口阑尾手术治疗组老年阑尾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开放性阑尾手术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排气时间少于或短于开放性阑尾手术治疗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性阑尾手术治疗组,2组患者各项统计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小切口阑尾手术治疗用于老年阑尾炎患者中具有临床显著价值,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疼痛程度,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感染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3月-2018 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患儿166例,观察所有患儿术后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分析可能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引起患儿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66例患儿中4例发生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留置腋下引流管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80例留置腋下引流管预防感染的方法、时间、发生相关性进行观察。结果保持引流管通畅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促进皮瓣黏附,预防感染及皮肤坏死;280例患者留置腋下引流管中有2例发生皮下积液,延期愈合。结论留置腋下引流管导致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方式、术后活动、留置时间长短及患者自身因素等,严格的护理操作规程是避免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探讨腹腔引流在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行阑尾切除治疗,观察组行腹腔引流,对照组不予腹腔引流,对比观察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成功切除阑尾;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1±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0.2±11.2)ml,对照组为(37.4±11.3)min、(49.2±10.9)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0.2±2.2)d、对照组为(14.2±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肠瘘1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盆腔脓肿、腹腔内出血、阑尾残株炎、盲肠壁脓肿、肠梗阻、门静脉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腹腔引流,可显著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减少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6月-2011年6月本院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然后再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抗生素预防方法、会阴部手术的止血方法和骶前间隙的引流方法,比较两组在会阴部切口感染率、会阴部创面出血率和感染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比较,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会阴部创面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做直肠癌Miles手术时,充分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会阴部手术时尽量用电刀止血,用经会阴切口旁和经右髂部骶前联合负压引流方法,这样处理能够明显减少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感染切口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0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共5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6%;革兰阴性菌51株占87.9%,革兰阳性菌7株占12.1%;分布最多的前3种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2.7%、鲍氏不动杆菌占22.4%和大肠埃希菌占15.5%;手术切口Ⅰ类感染12例占1.0%,Ⅱ类21例占2.9%,Ⅲ类25例占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55,P<0.05),手术时间<2 h感染5例占0.8%,2~4 h感染27例占1.8%,>4 h感染26例占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与切口类型和手术时间有关,应加强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12月1日-2010年5月31日492例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方法、用药天数、切口愈合和临床治疗效果等,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抗菌药共6种,以头孢唑林为主,采用术中断脐后给抗菌药物1次,术后用药3~5 d,其中467例甲级愈合,切口甲级愈合率94.92%,10例乙级愈合,乙级愈合率2.03%;15例丙级愈合(切口感染),感染率3.05%;使用头孢唑林的199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5.98%,使用头孢美唑的155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率94.19%,使用头孢一代、二代和三代抗菌药物与切口愈合率,经统计学确切概率分析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使用头孢唑林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采用术中断脐后给药,术后3~4 d停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郗杰  赵建成  李勇  王乾 《现代保健》2009,(29):17-18
目的总结高龄阑尾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围手术期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70岁,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高龄患者中,73.6%术前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病及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72例均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术前伴有其他系统疾病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0.8%)显著高于无其他系统疾病者(9.7%),P〈0.01。结论高龄阑尾炎患者术前伴发疾病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小切口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