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下特征,探讨FA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FA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检查等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28例(80.O%)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腹泻最为多见,占74.3%(26/35);直肠及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分布密集,直肠腺瘤癌变率高.结论 FA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大肠内发现成百上千枚腺瘤性息肉进行诊断,肠外表现有助于诊断,结肠镜检查是安全可靠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阻断息肉癌变进程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结直肠息肉电切术病例103例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0岁)和老年组(≥60岁),分析结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分布部位、病理类型、巨大息肉癌变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组便血明显高于中年组,中老年组在直乙结肠的息肉分布、腺瘤性息肉数目、巨大息肉癌变均较青年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结直肠息肉的老年患者便血的发生率较高、腺瘤性息肉的数目较多、直乙结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巨大息肉癌变较多,故对老年患者应适当放宽结肠镜指证,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对早期发现结肠癌并阻断其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预防性手术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患者病例72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预防性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涉及有结、直肠切除术、永久性回肠造瘘术;全结肠、直肠黏膜剥出、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次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直肠息肉电灼术.结论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预防性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肠镜检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检查方式。在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后,肠镜经肛门进镜,依次通过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到达回盲部,通过回盲瓣进入到回肠末端,然后在退镜的过程中逐步观察这些肠段的黏膜有没有炎症,有没有占位性病变,如息肉、腺瘤、结肠癌等等。而且,在这过程中,可以对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019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3324例)和老年组(≥60岁,1695例).比较分析两组结直肠息肉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 共检出结直肠息肉1168例,年龄(53.4±6.1)岁.老年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和息肉癌变率[31.92%(541/1695),14.05%(76/541)]均高于中青年组[18.86%(627/3324),8.29%(5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单发率[79.74%(500/627)]明显高于老年组[59.89%(324/541)],且多发患者癌变率高于单发患者[中青年组:40.94%(52/127)比0,老年组:33.18%(72/217)比1.23%(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癌变息肉的数量、基底和表面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腺瘤占60.93%(382/627),老年组腺瘤占73.20%(396/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是发现并处理息肉的有效手段,息肉的直径、数量与息肉癌变有一定关系,结直肠息肉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定期随访,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水市中医医院行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的1 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发率,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行单因素描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有277例复发,复发率为27.02%。大肠腺瘤息肉复发中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处、腺瘤基底部无蒂、肠道清洁为Ⅱ级、高级别瘤变、整块切除和绒毛状腺瘤等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升横结肠、基底部有蒂及亚蒂、肠道清洁为Ⅰ级、低级别瘤变、部分切除和管状腺瘤患者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复发的因素为腺瘤类型(OR=3.531)、瘤变程度(OR=1.258)、腺瘤基底部(OR=2.331)、年龄(OR=1.282)、腺瘤直径(OR=6.298)、肠道清洁度(OR=1.295)和腺瘤个数(OR=3.386)。结论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7.
1983年,Waddell和Loughry首次报道,苏灵达(sulindac)使4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sis polyposis,FAP)患者直肠腺瘤性息肉消退。近10年来,一些动物癌发生模型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 matory drugs,NSAIDS)治疗的结果支持上述的报道。而且,一些病例报告和有关人的对照性研究也证实NSAIDS可使腺瘤消退,虽然有几种假说已取得了某些进展,但NSAIDS化学预防结直肠癌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直肠腺瘤消退主要在FAP患者中得到证实。FAP及一常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导致结肠、直肠等部位出现息肉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有数百至数千个息肉,平均死亡年龄40岁,如不予治疗,几乎所有患者在39岁前会发展为结肠癌,约占结直肠癌患者的1%。不过,也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息肉出现时间延迟、发生数目较少、结直肠癌转化年龄较晚(平均55岁)的,称为减弱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9岁。因“反复便血伴消瘦1月余”拟“便血待查”于2010年3月4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电子肠镜检查:升结肠癌、直肠癌、结肠多发性息肉。病理报告:(结肠脾曲、降结肠上段、降结肠下段)增生性息肉,部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升结肠)腺癌;(直肠)腺癌。患者积极术前准备,2010年3月15日在肠镜下行多发性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5号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整个大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目前尚无折刀位结直肠全切除的报道。我们最近对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实施了折刀位结直肠全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大体形态、腺管开口(Pit)类型、病理形态及内镜下处理等进行研究.方法 记录所有大肠LST的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所有病变均行超声肠镜检查,观察病变的Pit类型.结果 8例患者共检出9个病灶,病变部位:升结肠2个,横结肠1个,降结肠1个,乙状结肠2个,直肠3个.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颗粒均一型1个,结节混合型5个,扁平隆起型3个,假凹陷型0个;Pit类型:Ⅱ型2个,ⅢL型4个,Ⅳ型3个.病理形态:管状腺瘤4个,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3个,增生性息肉伴腺瘤样改变2个.8个病灶行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1个病灶行外科手术.结论 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处理方法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EPM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健康体检(含结肠镜检查)者1 500名,对其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体病变检出845例,检出率56.33%,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最高(42.80%)。男性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慢性炎症、结直肠憩室检出率高于女性,女性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结直肠息肉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且这些部位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40~69岁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646例进行病理检查,检出腺瘤259例(40.09%),主要为管状腺瘤189例(29.26%)。60~69岁男性腺瘤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 郑州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存在较高的结直肠息肉与腺瘤检出率风险,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结肠镜检查所见的息肉均用活检钳夹除或在内镜下行息肉电切,送病理检查:示炎性息肉54例(42.86%),增生性息肉16例(12.70%),腺瘤性息肉56(44.44%),大肠息肉伴异型增生的19例(15.08%)。结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内镜下息肉电切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盐城大丰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患者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结果。结果:258例检出息肉患者病理结果中腺瘤174例(67.68%),非腺瘤82例(32.31%);腺瘤组平均年龄、便血、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发生率较高,恶变与患者便血、年龄、息肉大小、发生部位、癌变状况等情况有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尽早完善全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息肉并给予摘除,同时应注重监测及随访预防癌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多发性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2例经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及热活检钳治疗结束后即口服舒林酸400mg/d,疗程为1年;对照组仅采用单纯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及热活检钳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腺瘤的数目、类型、异型增生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腺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治疗组于6个月和12个月腺瘤消退率分别为94.96%和98.01%,而对照组分别为34.89%和13.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混合性腺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0%和1.89%,对照组分别为14.88%和10.07%,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腺瘤Ⅱ级和Ⅲ级异型增生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尤其是Ⅲ级异型增生腺瘤。治疗后治疗组腺瘤细胞凋亡指数为(28.6±6.5)%,对照组为(5.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林酸治疗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有效,对于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患者应先行内镜下治疗,再服用舒林酸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腺瘤样结肠息肉(APC)基因多态性、肥胖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6月武汉市第八医院常规内镜发现的1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组),另招募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内镜体检正常者85名(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PC基因rs1804197位点多态性,(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感染情况,分析APC基因多态性、肥胖及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23.15%高于对照组的1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息肉组体质量指数(BMI)≥28 kg/m(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感染情况,分析APC基因多态性、肥胖及Hp感染与结直肠息肉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息肉组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23.15%高于对照组的1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息肉组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Hp感染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62例结直肠息肉组患者中增生性息肉81例、低级别上皮类瘤变41例、高级别上皮类瘤变40例,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p感染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别上皮类瘤变Hp感染比例较高;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APC基因rs1804197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BMI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BMI≥28 kg/m2、Hp感染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162例结直肠息肉组患者中增生性息肉81例、低级别上皮类瘤变41例、高级别上皮类瘤变40例,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p感染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别上皮类瘤变Hp感染比例较高;结直肠息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APC基因rs1804197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BMI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C基因rs1804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BMI≥28 kg/m2、Hp感染可能增加结直肠息肉的易感性,且Hp感染还可能与细胞异型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及其不同毒力菌株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经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入选52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息肉组,另60例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组;采用生物芯片阅读仪进行Hp及其毒力菌株抗体检测。结果结肠腺瘤性息肉组Hp阳性率为80.8%,较对照组的58.3%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直、乙、降结肠腺瘤性息肉、多发性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绒毛状结肠腺瘤性息肉Hp阳性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p血清分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的1 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发率,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行单因素描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有277例复发,复发率为27.02%。大肠腺瘤息肉复发中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处、腺瘤基底部无蒂、肠道清洁为Ⅱ级、高级别瘤变、整块切除和绒毛状腺瘤等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升横结肠、基底部有蒂及亚蒂、肠道清洁为Ⅰ级、低级别瘤变、部分切除和管状腺瘤患者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复发的因素为腺瘤类型(OR=3.531)、瘤变程度(OR=1.258)、腺瘤基底部(OR=2.331)、年龄(OR=1.282)、腺瘤直径(OR=6.298)、肠道清洁度(OR=1.295)和腺瘤个数(OR=3.386)。 结论 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依据患者具体条件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粪便环氧合酶(COX)-2检测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收集21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结直肠腺癌组)、17例结直肠腺瘤样息肉患者(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组)以及23例存在腹痛、贫血、粪便异常等症状对照患者(对照组)的粪便,检测粪便中COX-2.结果 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组和结直肠腺癌组的COX-2阳性率分别为88%和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COX-2阳性率为0,对照组与结直肠腺癌组及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粪便COX-2检测对于发现结直肠腺癌和结直肠腺瘤样息肉具有一定敏感度,是有前途的无创检测方法,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老年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方法本文对211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大肠息肉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多发性息肉136例(73%),组织学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82.1%),多数息肉可经活检钳摘除、高频电灼及微波切除,内镜摘除后息肉复发率16.1%,再发率18%,恶变率16.1%,平均复发及再发时间为20.5个月及19.7个月,50%~57.9%病人于2年内复发或再发.结论对老年大肠息肉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摘除并活检,对多发性腺瘤进行规律性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