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0—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2000—2011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县过去12年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2 0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78/10万(2 015/3 487 563),2010年发病率达到139.87/10万(436/311 715),2 015例患者中95.88%(1 932/2 015)未进行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联合疫苗(MMR)接种;全年每月均有腮腺炎病例出现,分为4—6月和10—12月即初夏和冬季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13.05%(263/2 015),第2个高峰期是12月份,占总病例数的10.02%(202/2 015);0-14岁占总病例数的84.22%(1697/2 015),其中0-6岁占28.73%(579/2 015),7-14岁占55.48%(1 118/2 015);男女之比为1.63∶1;全县11个乡镇均有病例报道,其中以城关、六寨和吾隘镇3个镇的发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的51.71%(1 042/2 015),发病人数最低者为中堡乡,12年中发现腮腺炎病例仅21例。结论该县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高于全区41.20/10万的平均水平,因此,近2年发病率明显上升,需进一步加强儿童MMR的接种及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北区腮腺炎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钦北区2005-2012年报告的腮腺炎发病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期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17例,年均发病率为3.76/10万;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以4~7月份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乡镇依次为:青塘镇(13.36/10万)、那香镇(4.75/10万)、大垌镇(4.70/10万)、大寺镇(4.39/10万)、平吉镇(4.29/10万);发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2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78.3%,其中3~6岁的儿童最多(27.2%),其次是6~9岁的儿童(24.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7∶1;学生最多(52.1%),其次是散居儿童(23.0%),幼托儿童(11.5%)。结论本区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儿童为主,应加强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强化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西双版纳2015-2019年共报告2 452例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87/10万;男、女性报告发病率比为1.16:1.00;夏冬季为高发季节;0~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154.39/10万);总病例的64.23%为学生,7次暴发疫情均发生于学校。2015-2019年共接种136 433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其中104 133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其余为腮腺炎疫苗。结论 2015-2019年西双版纳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议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做好学校晨检工作,加强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和流行性腮腺炎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凤山县近几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凤山县2008—2011年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所诊治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县4年共诊治手足口病1 003例,无危重及死亡病例发生。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县9个乡镇的4个乡镇发现病例,次年后各乡镇均有病例出现,病例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2008—2011年人群发病率分别为5.59/10万、117.88/10万、150.11/10万和203.05/10万,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50.33/10万。1~3岁幼儿患者占77.97%,散居儿童患者占总病例的87.04%,总病例男女比为2.27∶1。近2年全年各月均有患者出现,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月份,并在12月及次年的1月再次出现高峰。结论该县手足口病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多而且范围在扩大,其流行季节与其他县相比存在不同迹象,在进一步加强该病防治的同时,应对该病病毒种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5.
2008年鄂伦春旗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鄂伦春旗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总结流行性腮腺炎控制经验。方法对鄂伦春旗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监测系统数据和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18.8/10万,为近年来较高水平。本地人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10~15岁学生为主,占82.6%(19/23),流动人口中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1.4%(10/14),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接种率,每年对人群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加强流行性腮腺炎主动监测、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工作,是今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桂北地区全州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该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该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资料。结果该县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3.46/10万,伤寒病例占64.56%,副伤寒病例占35.44%,无一例死亡。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出现,高发年龄组为5~<25岁,占总病例数的40.46%。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56.59%,女性占43.41%。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0.90%和29.79%。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出现,高峰期在5~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58.25%。该县18个乡镇均有病例出现,病例数出现较多的前5个乡镇均为交通便利的地方。结论该县伤寒和副伤寒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病率较高的县份之一,通过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近2年发病人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近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当地进一步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该县《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2年各乡镇各医疗单位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的12个乡镇卫生院5年中报告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手足口病病例共3114例,死亡病例共8例,年发病率在12.46/10万到457.0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65.12/10万,病例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当地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在4~7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1.28%。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6个乡镇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9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1.46%。病原学监测EV71占54.76%,CoxA16占19.05%,其他肠道病毒占26.19%。结论加强该县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重点乡镇散居儿童的防治应是其防治工作重点,预防病例数逐年地增多。  相似文献   

8.
李林茂  李艾丽  张玮  牛聪敏 《河北医药》2012,34(15):2363-2364
保定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发生流行,发病水平为近7年来的最高值,夏冬季为流行高峰期,这与一般以冬春季为流行高峰期不一致.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托幼和散居儿童.临床以腮腺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为主要症状.目前,腮腺炎尚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近年来研究认为接种腮腺炎疫苗[包括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可有效降低腮腺炎的发病率[1].  相似文献   

9.
洪波  吴少辉  刘霞  黄亚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77-378,381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2004—2011年乙丙类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乙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全县2004—2011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种,患者数18 427例,年均人群报告患病率为269.39/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患者数13 416例,年均人群报告患病率为196.13/10万,年均人群报告患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传染病死亡人数171例,年均人群死亡率为2.50/10万,其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死亡人数占65.50%,狂犬病死亡人数占26.90%。结论该县2004—2011年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特别是梅毒和AIDS病例数增多明显,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化州市手足口病疫情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2/10万.2008-2009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12/10万和7.50/10万(P>0.05);年均报告发病率,城区为10.53/10万,农村为6.36/10万(P<0.0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6岁,5岁以下病例占91.30%,散居儿童占81.74%.男性为10.76/10万,女性为3.4/10万(P<0.01); 3~6月发病病例占70.87%.结论 化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提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联防联控,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虹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210-210
目的掌握辽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辽阳市2007年至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辽阳市2007年至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病例19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28/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全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12月份报告病例最多,在冬季形成明显发病高峰,占总发病人数的17.88%。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例数的79.6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05∶1;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学生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6.52%。结论人群密集场所和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  相似文献   

12.
朱汉秋 《江西医药》2021,56(4):513-515
目的 分析德兴市2016-2020年水痘疫情流行特征,指导科学开展水痘预防控制工作和制定水痘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德兴市2016-2020年上报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水痘的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职业分布.结果 ⑴德兴市2016-2020年累计网络直报水痘1228例,年均发病率为81.49/10万,2016-2020年发病率分别为37.8265/10万、116.5665/10万、76.7436/10万、111.4418/10万、64.8880/10万;男性为43.9057/10万,女性为37.5387/10万.⑵每年6月-8月和9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4.04%.⑶地区间发病不平衡,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新岗山镇131.04/10万)、绕二镇(126.23/10万)、张村乡(110.26/10万).⑷学生发病数最多,占总数的60.42%,其次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19.46%和8.63%.⑸各个年龄段均有病例报告,<10岁以下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57.66%,其中5~9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40.39%.结论 德兴市水痘发病率呈现隔年增多现象,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中<10岁以下病例居多;学校、托幼机构、早教中心、散居儿童是防控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尤其学校是主要发病场所.应加强水痘预防知识的宣传,推广水痘疫苗常规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管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3.0软件对管城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网络直报病例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城区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5.66/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15岁,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小学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小学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管理的力度,在中小学及托幼机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管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策略和措施,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来自管城区2009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管城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64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88/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3∶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83%。病例以托幼儿童(70例)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2.68%;其次为学生(56例),占发病总数的34.15%。结论幼托儿童和小学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管理的力度,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共报告甲型肝炎364例,发病率为7.42/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09.04%。全年发病数以6月~8月较多;全市10个县(市)、区发病率(调整率)相比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人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1.38∶1,年龄组发病数2~20岁较高,占总病例的62.64%,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四职业合计发病占发病总数的91.21%。结论建议在重点地区加强疫情监测及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同时制定HepA接种的免疫策略,在流行季节来临前对易感人群开展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南华县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动态,遏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法,对南华县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南华县共登记流行性腮腺炎143例,占法定传染病的12%。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城乡之比0.43:1,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有多发、爆发的倾向。在143余例病例中有发热113余例,腮腺肿大116余例,颌下腺肿大39例,并发症有67例,其中前3位为脑炎37例(55.22%),脑膜炎13例(19.40%),胰腺炎炎10例(14.9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率为2:1,以16岁以下人群发病为主,占该病的96.09%,78.34%的病例集中在6-12岁的年龄组,62.47%的患者是小学生。结论 6-12岁的儿童,尤其是农村此年龄段的儿童是实施腮腺炎疫苗或联合疫苗免疫接种控制该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天等县近年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该县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1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全县总人口33万,2004~2011年8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1576例,年均人群发病率为60.46/10万,其中淋病为19.26/10万,梅毒为33.30/10万,AIDS/HIV阳性为7.90/10万,年均人群死亡率为2.46/10万,为该县引起死亡病例的主要传染病。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为1.19:1,全县各乡镇各种职业和各年龄组均有患者存在,以农民发病人数为最多占74.94%。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几年呈现较明显的平行上升,两种病例数之比为4.21:1。结论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逐年增多,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需进一步加强当地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杨庆东  钟澈  李淑玲  郑文涛  黄鸣涛  香晓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655-1656,F0003,F0004
目的对东莞市横沥镇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判定高危人群,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至2013年东莞市横沥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至2013年该镇共报告流腮病例31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56/10万,发病率在年份间的波动呈现双峰的特征;全年发病高峰为4—7月;男女性别比为2.05:1,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户籍人口。结论应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管理,进一步落实人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麻疹、腮腺炎爆发在麻疹 -腮腺炎 -风疹( MMR)疫苗单剂接种率高的人群中常有报道。多次试验已显示消灭麻疹需要进行两次麻疹免疫。本文报道在各种人群中第 1和第2剂 MMR疫苗对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研究在参加无细胞百日咳 DTP疫苗试验的学龄前儿童中进行 ,1 995年 9月到 1 997年 1 0月选择 6 1 0名接种过 1剂 MMR疫苗的儿童 ,按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 ,389人在接种 1剂无细胞百日咳 DTP或 DT后 4周采血 ,2 2 1人在接种 1剂无细胞百日咳 DTP或DT和第 2剂 MMR后 4周采血。检测结果表明 ,接种 1剂 MMR者中的麻疹抗体阴性率或不…  相似文献   

20.
2008-2011年呈贡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呈贡区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1年呈贡区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1例,年均发病率为88.8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年的5月、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高峰月: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5-9岁组,年龄〈15岁组共报告发病754例,占86.5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共报告785例,占90.13%。结论儿童、青少年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应针对该群体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