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90例150侧患者测定:(1)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及尺侧腕屈肌的肌电图(EMG)。(2)腕部、肘上5cm及肘下5cm尺神经运动传导时间及动作电位波幅,肘上5cm-肘下5cm、肘下5cm-腕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3)小指-腕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电生理检测,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电生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S患者中第一背侧骨间肌出现正尖波及纤颤电位的分别为92侧及83侧,小指展肌出现正尖波及纤颤电位的分别为77侧及69侧,尺侧腕屈肌出现正尖波及纤颤电位的分别为36侧及28侧;CTS患者尺神经运动动作电位的波幅及传导时间、肘上5cm-肘下5cm及肘下5cm-腕部MNCV、小指-腕部SN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患者的诊断快捷、简便、对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立生  卢华  张青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79-1580
目的报告6例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诊治情况,为制定防治中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营养神经、对症、针灸等综合治疗2~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相继好转,但神经肌源损害恢复缓慢,其中4人出院时神经肌电图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应加强接触丙烯酰胺作业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尤其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法医临床、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应用实践中关于周围神经损伤MCV测定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所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45例行周围神经损伤MCV测定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法医师检查确定惠侧受损神经支配靶肌及肌力.观察患者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中0级肌力11例,1级肌力7例,2级肌力8例,3级肌力7例,4级肌力7例,5级肌力5例.患者受损神经中,正中神经11例,桡神经1 3例,腓深神经9例,腓浅神经8例,尺神经4例.各受损神经患侧与健侧在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波幅及面积下降等的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MCV各指标变化率与靶肌肌力存在负相关性,对不同肌力下的MCV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发现,肌力1级与2级在波幅、面积下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下降率方面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级~5级各组间波幅、面积、传导速度下降率及潜伏期延长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肌力检查的结果作为法医临床、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的主要依据,传统的徒手检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具有主观性,采用MCV检测,可提高法医肌力检查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为鉴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3年12月收治1例因臂丛神经血管变异致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5岁,因“左上肢抬高后酸痛,麻木,无力,左手肌肉萎缩一年半”入院。曾于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肌营养不良,经治疗后无好转。查体:左颈部压痛,左前臂内侧、小指及环指尺侧麻木、刺痛觉减弱,左手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左手指内收外展肌力及握力减退,肌力3级,Adson征( ),Wright征( ),肌电图示左臂丛神经下干神经源性损害,颈部X线未见骨性异常,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择期在全麻下行左臂丛神经探查术。左锁骨上2cm,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旁横行切口,显露前斜角肌、膈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激光对慢性劳损所致早期腕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慢性劳损所致早期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腕部支具制动腕关节于中立位和手腕部抬高休息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激光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手临床症状及肌电图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手临床症状及肌电图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愈显效率为81.13%(43/53),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57.78%(26/45),试验组治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腕部支具制动的基础上应用超激光治疗慢性劳损所致早期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毅  向剑平  程钢  刘小林 《现代医院》2011,11(11):49-50
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 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加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加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加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6个月~3年获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1例3度损伤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盆底肌收缩力特点,探讨该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就诊于该院盆底康复中心的产后1~3月妇女975例,1种PFD组、多种PFD组及无PFD (对照组)分别为364例、382例和229例,患有单纯盆底肌疼痛(MFPP组)、盆底器官脱垂(POP组)分别为205例和131例,以问卷调查形式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采用手检和盆底表面肌电检测进行盆底肌力评估。结果产后妇女手检肌力为(1. 37±0. 75)级,Ⅰ类肌力为(1. 28±0. 85)级,Ⅱ类肌力为(1. 82±0. 95)级。各级肌力分布情况如下:肌力0级78例(8%),肌力1级538例(55. 18%),肌力2级291例(29. 95%),肌力3级60例(6. 15%),肌力4级8例(0. 82%),肌力5级0例。1种PFD组、多种PFD组、MFPP组的手检肌力和电反馈信号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 POP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检肌力降低(P<0. 05),但电反馈信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种PFD组和多种PFD组之间、MFPP组和POP组之间手检肌力和电反馈信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产后妇女盆底肌收缩力明显下降;产后PF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但无论是盆底肌手检肌力值还是盆底表面肌电值在产后PFD分型和分度诊断中未发现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年龄在≥60岁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9例,女2例,发病季节多为春季;8例患者有前驱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腹泻1例;肢体无力和麻木为常见的首发症状;肌力下降、感觉障碍、腱反射低下、脑神经损害等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呼吸肌麻痹也较常见,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9例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合并症;肌电图神经传导减慢和脑脊液蛋白一细胞分离较常见。2例患者死亡,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老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脑神经损害常见,合并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周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08-109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平山病神经电生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平山病患者进行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针极肌电图检测表现为神经源损害。在平静状态下多出现自放电位。纤颤,正锐波。MUPS时限延长,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患肢手肌100%,近端肌多正常。神经传导测定异常率患侧正中神经85%,尺神经100%。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DML延长,CM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结论肌电图对诊断平山病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熟悉此类病变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8月确诊的18例神经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类型:肌无力综合征8例,周围神经病6例,亚急性小脑变性2例,斜视眼阵挛-肌阵挛1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其中,肌无力综合征合并皮肌炎1例。肿瘤类型:肺癌、卵巢癌、肝癌等。结论神经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自身免疫是可能的发病机制,识别这些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早发现潜藏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格林 贝尔综合征 (Guillain Barresyndrome .GBS)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 ,但临床上伴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较少见 ,现将我院 1999年至今收治的 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根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 1993年制定的标准[1 ] ,5例患者均符合GBS的诊断。其中男 3例 ,女 2例。年龄 5 6~ 78岁 ,平均 6 9岁。2 临床特点  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对称性驰缓性瘫痪 ,肌力 0~Ⅲ级 ,5例患者脑脊液培养均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蛋白 77~ 35 0g/L ,白细胞 2~ 12个 /mm3.) ,3例肌电图检查有异常。3 辅助检查  (1)EKG表现窦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截骨矫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18例,良6例,可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7~14周)。3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牵拉症状,2~3周均恢复。术后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器材断裂松动等情况。结论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个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恢复D级,生活基本自理,1例双下肢肌张力增加,病理征阳性,肌力II~IV级。结论恢复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再损伤,充分减压,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5.
神经副肿瘤综合征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熟悉此类病变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8月确诊的18例神经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和分析。结果 临床类型:肌无力综合征8例,周围神经病6例,亚急性小脑变性2例,斜视眼阵挛-肌阵挛1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其中,肌无力综合征合并皮肌炎1例。肿瘤类型:肺癌、卵巢癌、肝癌等。结论 神经副肿瘤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自身免疫是可能的发病机制,识别这些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早发现潜藏的肿瘤。  相似文献   

16.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截骨矫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18例,良6例,可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7~14周)。3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牵拉症状,2~3周均恢复。术后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器材断裂松动等情况。结论 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用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医院诊治的肘管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治疗,试验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可吸收医用膜治疗,分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并发症控制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切口血肿、切口附近感觉减退、瘢痕增生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用可显著提高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作者发现 2例低钾患者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为主的肌酶增高的现象 ,且随着肌力的恢复很快下降至或接近正常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2 0岁。平时身体健康。首次发作 ,无明显诱因晨起发现四肢无力 ,伴双下肢肌肉酸痛。发病 1 2h后来院 ,双上肢近端肌力 3级 ,远端肌力 4级 ,双下肢近端肌力 1级 ,远端肌力 3级 ,无感觉障碍 ,四肢腱反射消失 ,病理征阴性 ,无颅神经体征 ;血清钾 2 .72mmol/L ,钠1 4 0 .7mmol/L ,氯 1 0 1 .6mmol/L。给予口服补钾 3 .0 g ,静脉补钾 2 .2 5g ,发病2 0h后四肢肌力正常 ,腱反射正常 ,肌肉酸痛明显减轻。继续…  相似文献   

19.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琦  万琪  王红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019-2020
目的研究2例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例脊髓灰质炎患者临床和肌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1,男性,61岁,在脊髓灰质炎后39年发病,表现为右下肢(原患肢)重新出现肌肉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颤动,并逐渐波及对侧和双上肢。肌电图出现患肢慢性失神经的改变,一年后随访肌电图,病变进展至胸段和上肢肌。患者2,女性,在脊髓灰质炎后45年发病,双下肢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以原患者肢为著,肌电图示双下肢慢性失神经表现。结论 PPS是脊髓灰质炎多年以后重新出现的慢性运动神经元的损害,肌电图随访有助于帮助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胆囊腺肌增生症(GB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28例GB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腺肌增生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7.14%(2/28),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除横结肠癌者术后2年死亡外,余均无殊.结论 胆囊腺肌增生症临床无特异表现,容易误诊、漏诊,确诊需要依赖病理检查.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LC)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